王俊淇应邀在中国佛学院作学术讲座“何为生因与了因?——兼论《大般涅槃经》第11—40卷的层累问题”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王俊淇应邀在中国佛学院作学术讲座“何为生因与了因?——兼论《大般涅槃经》第11—40卷的层累问题”

点击数:1473 更新时间:2024-03-29 14:58:03

2024年3月27日,我所所长助理王俊淇副教授应邀在中国佛学院作学术讲座,讲座题目为“何为生因与了因?——兼论《大般涅槃经》第11—40卷的层累问题”。

讲座由中国佛学院博士研究生演真法师主持,全院博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相关报道见:http://www.zgfxy.cn/Article/2024/03/27/1454442102.html。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王俊淇副教授应邀来我院作《何为生因与了因》的讲座

更新时间:2024年03月27日

2024年3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教授王俊淇应邀来我院作了《何为生因与了因?——兼论〈大般涅槃经〉第11-40卷的层累问题》的讲座,全体研究生参加讲座,讲座由我院博士研究生演真法师主持。

首先,王俊淇副教授以问题切入,就昙无谶所译《大般涅槃经》中“生因”“了因”“正因”“缘因”等概念的内涵和关系,举出历代祖师大德,如吉藏、智顗、澄观等在论著中的理解进行讨论。王俊淇教授通过对几位祖师阐释的对比,发现其中的解释多有差别。

接下来,王俊淇副教授给大家介绍了以上概念在其他佛典中的运用,以此来厘清汉译佛典与梵文原意的内容,并进一步考察这些概念在《大般涅槃经》中的含义。《青目注》中出现了“作因”“言说因”等概念,吉藏对此有所发挥。王俊淇副教授根据《青木注》梵文文本,对“作因”“言说因”的内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阐释。四卷本《楞伽经》有接近“生因”与“了因”的用例,在《楞伽经》中将因分为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等六种。王俊淇副教授认为,当有因、作因、显示因三种因影响了汉传佛教对生因与了因的认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中亦有“生因”“了因”的概念。王俊淇副教授通过对梵文的考察,对《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中“生因”“了因”的用法和用意进行了说明。玄奘大师翻译的《正理门论》中有“生因”“证了因”概念,其后玄奘大师的弟子窥基、神泰等将“生因”“证了因”直接与“生因”和“了因”对应。王俊淇副教授认为,玄奘一系的解释受到了汉传佛教传统的“生因”“了因”之说的影响。通过以上的分析,王俊淇副教授认为“生因”“了因”在典籍中的用法是多样的。

回到昙无谶所译的《大般涅槃经》,王俊淇副教授通过其对“生因”“了因”的使用情况,考察其含义。王俊淇副教授认为在《大般涅槃经》中对“生因”“了因”有两种运用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用“生因”和“了因”来解决有为无为的关系,特别是通过有为获得无为,这与《青木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等中的用例基本一致。第二种模式是强调“生因”的作用,“了因”成了使事物生起的辅助要素、次要原因。借助“生因”“了因”在具体章节中的两种使用模式,王俊淇副教授对《大般涅槃经》的层累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考察。

王俊淇副教授的讲座以具体问题为切入点,运用文献学的方法,层层分析,引生出典籍成立的相关问题。通过王俊淇副教授的讲座,大家不仅学习了在处理相关问题中对文献的综合运用,还学到从小处着手处理大问题的方法。这对大家无论是论文的写作还是问题意识的启发,都有诸多重要意义。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