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良应邀参加“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张文良应邀参加“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

点击数:4510 更新时间:2023-12-14 12:41:26

2023年12月8日,我所副所长张文良教授应邀参加“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圆悟克勤禅师的涅槃堂里禅”。

2023年12月8日上午,由成都昭觉寺主办的“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四川成都隆重开幕。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袁莎、四川省民族宗教委佛道伊处杨忠宇处长,成都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曾刚强,成都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傅军,成都市民宗局副局长章南南,成都市成华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郭志勇,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宗性法师,四川省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素全法师,成都市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演法老和尚,成都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意寂法师,副会长素慧法师、祖道法师、普华法师,成都市佛教协会秘书长张蓉生及市统战部、民宗局相关处室领导、大德法师,海内外60多位专家学者、昭觉寺四众弟子等2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成都市佛教协会秘书长张蓉生先生主持。

此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63篇,到会专家56位,包括来自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东、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四川、台湾省、香港特区,及韩国、日本的学者。论文题目广泛,质量颇高,学者们主要围绕圆悟克勤文字禅的精义,《碧岩录》的特色,克勤思想、禅系与禅风跨国传播,历代祖师的传承,克勤对禅宗、对佛教中国化的贡献等议题展开了研讨。

相关报道见:https://fo.ifeng.com/c/8VLsFilr8P2、https://fo.ifeng.com/c/8VLq1gQVU2k。


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蓉举行


凤凰网佛教文化 2023年12月08日

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蓉举行

2023年12月8日上午,由成都昭觉寺主办的“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四川成都隆重开幕。这是当代四川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文化活动。圆悟克勤禅师是川籍僧人的优秀代表,他不仅是中国禅宗史上承先启后的一代宗师,也是四川佛教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袁莎、四川省民族宗教委佛道伊处杨忠宇处长,成都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曾刚强,成都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傅军,成都市民宗局副局长章南南,成都市成华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郭志勇,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宗性法师,四川省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素全法师,成都市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演法老和尚,成都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意寂法师,副会长素慧法师、祖道法师、普华法师,成都市佛教协会秘书长张蓉生及市统战部、民宗局相关处室领导、大德法师,海内外60多位专家学者、昭觉寺四众弟子等2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成都市佛教协会秘书长张蓉生先生主持。

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蓉举行

成都市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昭觉寺退居演法老和尚出席开幕式

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蓉举行

成都市佛教协会秘书长张蓉生先生主持开幕式

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蓉举行

普华法师致欢迎辞

开幕式上,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昭觉寺方丈普华法师首先致欢迎辞,他说:昭觉寺作为禅宗临济祖庭之一,全寺僧众不忘初心,笃行精进,在寺院和僧团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公益慈善服务社会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但是我们深感在悠久历史的禅宗文化挖掘、梳理、理论研究和对外交流等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急需去做。我愿意为佛教的文化事业跑腿卖力,昭觉寺的僧俗弟子也一定会为佛教文化事业的健康传承竭力尽心。平台已经搭就,恳请与会的专家学者,业内高手聚焦成都佛教历史文化传承和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的成都实践出招。为即将揭牌的“成都巴蜀禅文化研究交流中心 ”指路,为巴蜀禅文化独特魅力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为优秀文化赓续辉煌,守正创新,多元共存,和合共生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蓉举行

段玉明教授致辞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佛教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段玉明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圆悟克勤不仅是中国禅宗史上的著名人物,而且是少有的世界级的禅宗祖师。所以我觉得研讨圆悟克勤的会议就是开三次、开四次、开五次,都有必要开下去。希望此次会议能够实实在在地推进圆悟克勤、昭觉寺与禅茶的研究,进一步扩大圆悟克勤和昭觉寺的影响力,希望完成禅茶一味和昭觉寺紧密关联的学术研究。

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蓉举行

董群教授代读黄夏年教授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编审、《世界宗教文化》杂志社前社长黄夏年教授代表专家学者致辞,董群教授代读,他说:四川佛教有这么好的条件,非常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圆悟克勤禅师是四川禅宗最重要的代表性人物,十年前我们曾经在这里召开过首届圆悟克勤禅师学术研讨会,当时许多著名学者都参加了会议,可惜的是这些学者已经年老,他们未竟的事业交给了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很高兴这次会议聚集了年轻学者,四川禅宗、圆悟克勤、昭觉寺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力量进入,希望今后昭觉寺把四川禅宗研究的大旗扛起来,为我国佛教研究作出新的贡献,让圆悟克勤禅师的禅风飘扬在中国佛教界。

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蓉举行

宗性法师致辞

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宗性法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说:今天政府部门、学界、教界三支队伍,齐聚一堂共同讨论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的这个命题。对于我们进一步地挖掘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挖掘巴蜀佛教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贡献,我想是有特殊意义的。

宗性法师在致辞中指出:文字禅真正从开创到集大成,是由巴蜀高僧集体创作完成的。最早从文字禅的兴起,四川遂宁人雪窦重显也是巴蜀的高僧。所以从文字禅的发端到文字禅的集大成,大都是巴蜀地区的巴蜀高僧来完成的。因此,巴蜀佛教在整个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有过特殊贡献的。

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蓉举行

素全法师致辞

四川省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素全法师在开幕式发表致辞,他首先代表四川省佛教协会向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素全法师在致辞中提出:研讨圆悟克勤与佛教中国化,一定要研究佛教的蜀化,挖掘即将消失的成都人的茶馆文化。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成都茶馆盛行,茶馆就是成都人的“江湖”。通过研讨,整理昭觉寺作为第一禅林的禅风智慧、历史文化,将禅文化、茶文化与新时代中国文化相结合,做出利于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阐释。

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蓉举行

袁莎副院长讲话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袁莎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圆悟克勤禅师是中国佛教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代名僧,我本人对圆悟克勤禅师研究不多,但提及茶禅一味,在目前来说是众所周知的饮茶之风,茶禅一味,吃的不仅是茶,还有禅。茶禅一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蓉举行

曾刚强局长讲话

成都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成都市民宗局局长曾刚强在开幕式致辞中说:禅宗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支重要思想体系,其创建和发展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圆悟克勤顺应时代发展,著述《碧岩录》《圆悟心要》,提出“文字禅”,使禅法由“不立文字”向“不离文字”发展,借助文字启发禅悟,为世人了解禅宗深入佛教提供了重要手段,把中国的禅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这些富有开创性的禅宗思想,进一步丰富了禅宗文化,推动了佛教中国化,甚至影响到了宋代理学的形成。圆悟克勤的禅学思想和创新精神启迪我们,要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推动佛教中国化成都实践,充分挖掘成都佛教文化资源,运用中国语言、中国表达方式,做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的阐释。

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蓉举行

成都巴蜀禅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揭牌仪式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成都巴蜀禅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揭牌仪式。圆悟克勤禅师是四川人,四川汉传佛教一直在中国佛教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四川汉传佛教有三大特点,一是佛教与水有密切关系。巴山蜀水是真实写照。佛教出入巴蜀主要通过长江水路流通,其在巴蜀地区发展,也是随着在这一流域地区的移民涌动而产生不间断影响,丰富了当地文化,形成自己特点,又把这种文化通过水路带出巴蜀,与江南佛教融合,影响了整个中国佛教文化。在水文化影响下,四川汉传佛教地区盛行造大佛,十米以上的大佛数十座,其中以乐山大佛为世界之最。二是四川汉传佛教人才济济,影响禅林的著名禅师除了圆悟克勤外,有老安、无相、方辩、马祖道一、德山宣鉴、真歇清了、瞎堂慧远、德山子涓、五祖法演、雪窦重显、佛眼清远、别峰宝印、破庵祖先、无准师范、高原祖泉、即庵慈觉、北磵居简、元庵真慈、仁王钦、禾山德普、石田法熏、别山祖智、痴绝道冲、兀庵普宁、石溪心月、华严祖觉、兰溪道隆、破山海明、丈雪通醉等人,众多巴蜀籍禅师表明四川佛教的繁荣与发展盛况,其根本原因是得益于四川地区在五代到元代四百年间没有经历过大战,生活富裕,文化发达,佛教也在同时得到了发展,著名的重庆大足石刻就是在这段时间达到艺术高峰。

四川禅宗给中国人长脸,又影响到日韩等国的东亚佛教。三是四川民间佛教盛行,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菩萨道场,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一座佛教名山。巴蜀佛教文化如此丰厚,在巴蜀地区设立禅文化研究中心迫在眉睫。此次成都巴蜀禅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的成立揭牌,对推动巴蜀地区佛教学术研究,推动巴蜀佛教中国化进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成都,又称“蓉城 ”,自古有“天府之国 ”的美誉。是一座有着4500年文明史的世界文化名城。成都又是中国佛教禅宗重镇,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曾言:“成都,西南大都会也,佛事最盛。”千百年来,以文殊、宝光、昭觉、大慈、石经等丛林寺院为代表的成都佛教历代高僧辈出,龙象踏蹴,其逐渐形成的巴蜀禅系在不同时期佛教中国化进程做出过杰出贡献。其中,出生于成都的宋代高僧圆悟克勤禅师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圆悟克勤禅师一生两次出川、七居名刹、辗转弘法,培养了大慧宗杲、虎丘绍隆等一大批杰出弟子。因他的努力使禅灯相续不灭且更加光大。当今中国佛教临济宗人,追本溯源大多数都是圆悟克勤的后世弟子。

圆悟克勤禅师的法脉远至日本、韩国。据《巴蜀禅灯录》记载,镰仓时代全日本有24家禅宗,其中20家都是出自圆悟克勤禅师一系。他的《碧岩录》传入日本后,被日本禅宗列入禅门三大奇书之一。他提出的“茶禅一味”思想,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发展;写给弟子虎丘绍隆的受法印可状,日后成为日本茶道的至宝。圆悟克勤禅师对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影响,体现了中华文明超越地域乡土、追求文明交流互鉴的开放胸怀。

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蓉举行

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蓉举行

此次研讨会学术水平含金量很高,共收到论文63篇,到会专家56位,包括来自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东、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四川、台湾省、香港特区,及韩国、日本的学者。论文题目广泛,质量颇高,学者们主要围绕圆悟克勤文字禅的精义,《碧岩录》的特色,克勤思想、禅系与禅风跨国传播,历代祖师的传承,克勤对禅宗、对佛教中国化的贡献等议题展开研讨,研讨会现场各路高手云集,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蓉举行

8日晚上,与会专家学者、大德法师齐聚成都昭觉寺,沉浸式参与由昭觉寺主办的“碧岩茶会”,共同感受圆悟克勤禅师“茶禅一味”的本怀和禅意之美。

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蓉举行

大合影


张文良:生死之际的修行,圆悟克勤禅师与“涅槃堂里禅”|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

凤凰网佛教文化 2023年12月08日


2023年12月7日—9日,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四川成都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张文良在论坛发表题为《圆悟克勤禅师的“涅槃堂里禅”》的学术论文,张文良教授在论文中论述圆悟克勤从自身的修证体验出发,提出修行“涅槃堂里禅”的理念。“涅槃堂里禅”体现了圆悟克勤禅师对禅的深度思考及对禅的宗旨的深刻理解。透过圆悟克勤的“涅槃堂里禅”,我们也可略窥禅宗生死观之一端。凤凰网佛教文化摘录编发论文重要观点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张文良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张文良主题演讲

事关生死事大,如何去修圆悟禅师的“涅槃堂里禅”?

具体到圆悟克勤这里,如何在生死之际修行呢?这种结合生死体验的修行,圆悟克勤称之为“涅槃堂里禅”。涅槃堂里参禅的说法,源自圆悟克勤的师父五祖法演。如上所述,圆悟克勤初到五祖法演道场,自恃聪明伶俐而雄辩滔滔。五祖法演警策之曰:“是可以敌生死乎?他日涅槃堂孤光独照时,自验看!”①。涅槃堂是寺院收容抚慰老病僧人之堂室,亦称“延寿堂”、“重病闾”、“省行堂”、“无常院”等。古时丛林送老者至安乐堂,送重病者至涅槃堂。涅槃堂参禅,是生死之际的参禅,是结合生命体验的参禅。关于五祖法演的这段话的内涵,圆悟克勤开始并没有深刻的理解。直到自己亲身经历生死的考验,才知道世智辩聪皆不济事,只有结合自身的生死问题去参悟,才有可能有个悟处。圆悟克勤在对信徒说法时,曾对“涅槃堂里禅”做如下说明:

要透死生,岂是小缘,应当猛利,诚志信重,如救头然,始有少分相应。多见参问之士,世智聪明,只图资谈,柄广声誉。以为高上趣向,务以胜人,但增益我见,如以油投火,其炎益炽。直到腊月三十日,茫然缪乱,殊不得纤毫力。良由最初已无正因,所以末后劳而无功。是故古德劝人参涅槃堂里禅,诚有旨也。生死之际,处之良不易,唯大达超证之士,奋利根勇猛,一径截断则无难。然此段虽由自己根力,亦假方便。于常时些小境界中,转得行,打得彻,不存解,不立见。凛然全体现成,践履将云,养得纯熟,到缘谢之时,自然无怖畏。只有清虚莹彻,无一法当情。如悬崖撒手弃舍,得无留恋。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觅生了不可得,岂有死也?是故古德坐脱立亡,行化倒蜕,能得勇健,皆是平昔淘汰得净洁。香林四十年得成一片,涌泉四十年尚有走作,石霜劝人休去歇去,如古庙里香炉去。永嘉云,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盖业业兢兢,念兹在兹,方得无碍自在。既舍生之后,得意生身,随自意趣。后报悉以理遣,不由业牵,所谓透脱生死耶。②

根据圆悟克勤的说法,他所说的“涅槃堂里禅”,首先要有纯正的发心,即参禅是为了解决生死问题,而不是为了世智聪明,不是为了通过世间智而求得名闻利养等。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正确的发心,自然会劳而无功,到生死到来之际,茫然无措。

那么,如何修“涅槃堂里禅”?按照圆悟克勤的说法,“涅槃堂里禅”只是一个譬喻性说法,并不是让禅师到了临终之时的涅槃堂才去参究。实际上,如果平时不用功,等到进入涅槃堂就一切皆来不及。“涅槃堂里禅”,是说要有参禅的急迫感,时刻想着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命就在呼吸之间。不仅发心要正,而且必须在日常的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时时用心,体悟“一念万年,万年一念”,体证生命现象背后的“无生”世界。在这样的“无生”世界里,不存在因缘集合的“生”,自然也不存在因缘离散的“死”。这就是“随流认得性”的境界。达到这样的境界,在生命结束时,自然能够做到“悬崖撒手”、“得无留恋”。

“涅槃堂里禅”的重要内涵:参禅开悟,修得“意生身”

圆悟克勤的“涅槃堂里禅”,虽然直接源自其师五祖法演,但也受到诸多禅林前辈的启发。这些前辈包括香林澄远、涌泉、石霜、永嘉玄觉等。香林澄远(908-987)是五代宋初云门宗僧人,嗣法云门文偃。据说在云门文偃座下十八年始得开悟。宋太宗赵光义雍熙四年(987),香林澄远禅师预知时至,向成都知府宋公珰辞行曰:“老僧行脚去。”通判在旁边说:“这僧疯狂,八十岁行脚,去哪里?”宋公答:“大善知识,来去自由。”禅师示寂前,谓众曰:“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言讫而终,塔于香林院③。那么,香林禅师所说的地契是何指呢?应该是指体悟生命的本体,即不生不灭的佛性、如来藏。只有体得这一生命本体,才能站得住、把得稳,不被生命之流所漂荡。这也就是永嘉禅师所说的“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在这里,圆悟克勤还提到一个“涅槃堂里禅”的重要内涵,即参禅开悟,就可以在圆寂之后获得“意生身”。“意生身”指非父母所生之身体,乃初地以上之菩萨为济度众生,依“意”所化生之身。根据《楞伽经》的说法,“意生身”有三类,即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第一类指在甚深禅定状态下所生之化身。如无著菩萨在禅定中上生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说法,再下生为众生说法。在禅定中获得的神通自在身就是“意生身”的一种。第二类是证得诸法自性的“意生身”。第三类最高,指佛的化身。佛可以根据所要化度的众生种类,而自动(不作意)化现出不同的化身。如《观音经》所说,应以比丘身而得度者则现比丘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而得度者,则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关于众生一期生命终结之后的去处,净土宗根据“指方立相”的原则,提出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归趣处。这对修行念佛法门者,确实是一条超越生死之路,可以借对极乐世界的向往和追求,求得生命的安顿。但禅宗基于《金刚经》的“以无所住而生其心”,认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反对住于任何相。慧能甚至有“东方人造业念佛往生西方,西方人造业往生何处”的诘问。但禅宗又不能不给修行者一个归趣处。这一归趣处,按照圆悟克勤的说法,就是佛菩萨的“意生身”。只有修得“意生身”,才能依据自己的意志而随意示现,而不是被动地为业力所牵引而在六道中轮回。

后世传承:虚堂智愚禅师新解“涅槃堂里禅”内涵

圆悟克勤关于“涅槃堂里禅”的理念,被后世禅师所继承,如虚堂智愚(1185-1269)禅师就曾要弟子参取“涅槃堂里禅”:

所以古德教人参禅,先要参取涅槃堂里禅。其间传佛心宗,续佛慧命,且置之一边。 何故?盖涅槃乃死生切要之地,眼光欲落未落,火风欲散未散,如刀割肉,似箭攒心,那时要得用。万一不觉不知,被他移入驴胎马腹里,卒难得出。出家儿尤宜着鞭,袈裟下失人身,万劫不复。每日不要只管理会他人闲事。尔自己分上,无量劫来,如洪波大浪,未尝休息。一日十二个时辰,阿那个一时,无走作么?一粥一饭,无走作么?开单展钵,无走作么?进退揖让,无走作么?语言谈论,无走作么?蓦然打个困来,便乃落在阴界中,头出头没。尔醒时,一段孤明历历底,阿谁作主?既无人作主,火风未散,阳魄未飞,早成隔生人也!大难!大难!棒打石人头,剥剥论实事。节物速化,法道䆮微。有志于此段切者,寻师择友,如救头然。终不为身衣口食,观山玩水,悠悠送日。尔若真个信得及,莫教一日被尔捱得透。百千法门,无量妙义毕矣④。

根据上述开示,虚堂智愚(1185-1269)在这里所说的“涅槃堂里禅”,至少包含以下内涵:

(一)这种禅是与临终体验结合在一起的修行。禅师平日可以畅谈“传佛心宗,续佛慧命”,但一旦面临生死之际,实际体会肉体病痛和精神的痛苦,就能够意识到平日的高谈阔论是没有作用的。这种说法与圆悟克勤关于“涅槃堂里禅”的说法相接近,都是强调参禅必须结合自身的生命体验,空谈无益;

(二)这种禅与佛教的轮回转世说结合在一起。要意识到参禅是解脱的不二法门,如果不切实修行,一期生命结束,将堕入畜生道,转生为牛马。而出家的法师如果不切实修行,业力牵引,一失人身,将万劫不复。生死与涅槃相对,超越生死轮回,进入涅槃的不生不灭、永恒寂静的世界是佛教修行的最终目标。禅的修行,从解脱的视角看,修行的成就就意味着不再轮回;

(三)业力的影响无时不在,如果不精进修行,不必等到生死大限到来,可能就形同死亡。人生在世,无时无刻不在造就各种善恶无记等业,即便是出家修行者,也不能不造作业力。行住坐卧,吃饭穿衣,进退揖让,开单展钵,生活中的种种作为,谁都难以保证合乎戒律,不违清规。即使能够做到不犯杀盗淫妄酒等根本戒,也不能保证不犯微细戒。如睡觉刚刚醒来,昏昏沉沉,可能瞬间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自己究为何人。而这已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死亡”,并不用等待肉体的消散才称为“死亡”;

(四)修禅必须有如“救头燃”的急迫感和危机感。如果相信自己是大根器,有宿世的智慧,就要珍惜光阴,寻师问道,精进修行,总有一日悟得生死的真谛。到这种境界,对于佛教的“百千法门”“无量妙义”皆能了然于胸,它们不再是外在于生命的存在。

注释:

①《佛祖历代通载》,《大正藏》第49册,685页下。

②《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十四,《大正藏》第47册,776页中。

③《碧岩录》卷2:“当代道行者,只香林一派最盛。归川住院四十年,八十岁方迁化。尝云:‘我四十年,方打成一片。’凡示众云:‘大凡行脚,参寻知识,要带眼行,须分缁素,看浅深始得。先须立志,而释迦老子,在因地时,发一言一念,皆是立志‘’后来僧问:‘如何是室内一盏灯?’林云:‘三人证龟成鳖。’又问:‘如何是衲衣下事。’林云:‘腊月火烧山。’古来答祖师意甚多,唯香林此一则,坐断天下人舌头。’”《大正藏》第48册,157页中。

④《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14,《大正藏》第47册,776页中。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