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方应邀出席《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第二辑)首发式暨浙东近现代佛教组织与佛教中国化、当代化座谈会,并作主题发言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宣方应邀出席《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第二辑)首发式暨浙东近现代佛教组织与佛教中国化、当代化座谈会,并作主题发言

点击数:4468 更新时间:2023-08-15 15:53:34

2023年8月13日,我所宣方副教授应邀出席《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第二辑)首发式暨浙东近现代佛教组织与佛教中国化、当代化座谈会,并作主题发言。

8月13日,栖心图书馆、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上海古籍出版社、宁波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第二辑)首发式暨浙东近现代佛教组织与佛教中国化、当代化座谈会。

活动分两场进行,上午进行新书首发式。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院长、栖心图书馆创始人可祥法师在首发式上致辞,宁波著名学者、海曙区文保所研究员李文国,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查明昊,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宣方,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原院长张伟,宁波市电视台原台长、宁波诗社原社长陈洪勋,宁波诗社社长、宁波市诗词与楹联学会会长、宁波书画院副院长毛燕萍,宁波图书馆副馆长贺宇红,宁波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凯等来自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宁波大学以及宁波地方文化界的8位学者聚焦新书的文献价值与古籍整理保护工作展开互动交流。

在下午的座谈会上,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院长、栖心图书馆创始人、《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主编可祥法师致辞,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宣方研究员、上海古籍出版社查明昊编审作了主题发言,天一阁原副馆长章国庆,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福建省宗教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张云江,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阮咏梅,温州大学华侨学院特聘教授郑洁西,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学系副教授、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海涛,南京社院哲学与文化教研部副教授侯广信,东南大学副教授、佛教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富宜,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副教授邵佳德,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乔佳,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波,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孔雁,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特聘研究员李明书,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副教授沈庭,浙江红船干部学院、中共嘉兴市委党校专职教师白玉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葛洲子,宁波财经学院讲师、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研修员导师刘振,宁波著名学者、海曙区文保所研究员李文国等,来自全国1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余位宗教学、哲学、历史学、文献学等专业的学者齐聚一堂,从各自专业和研究方向出发,围绕《辑刊》收录的6种文献,畅谈民国时期浙东佛教组织建设和僧团建设对佛教中国化、当代化的影响和启示。宁波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凯作了总结发言。

据悉,栖心图书馆古籍整理的重要成果《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第二辑)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辑收录了《鄞县佛教会会刊》(第一、二期)、《中国佛教会浙江省鄞县支会会议录》(四册)、《宁波佛教孤儿院报告册》(第十四期)以及民国时期报恩佛学院主讲谛闻法师著作《谛闻尘影集》《谛闻法师讲录》,七塔禅寺先贤显宗法师著作《悲壮集》6种史料。

相关报道见:https://mp.weixin.qq.com/s/abGVkWlbPzb-eQmMiGxtHg。


栖心时事 | 《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第二辑)首发式暨浙东近现代佛教组织与佛教中国化、当代化座谈会召开

栖心图书馆 栖心图书馆 2023-08-15 09:11 发表于浙江

1111.jpg

“典籍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栖心图书馆自开馆以来就自觉致力于浙东佛教文献和浙东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近日,图书馆古籍整理的重要成果《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第二辑)(以下简称《辑刊》)付梓。《辑刊》收录了《鄞县佛教会会刊》(第一、二期)、《中国佛教会浙江省鄞县支会会议录》(四册)、《宁波佛教孤儿院报告册》(第十四期)以及民国时期报恩佛学院主讲谛闻法师著作《谛闻尘影集》《谛闻法师讲录》,七塔禅寺先贤显宗法师著作《悲壮集》6种史料。为深入挖掘新书的文献和研究价值,助力学界和教界对民国佛教和浙东佛教的研究,2023年8月13日,栖心图书馆、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联合新书出版单位上海古籍出版社、宁波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第二辑)首发式暨浙东近现代佛教组织与佛教中国化、当代化座谈会。

2222.jpg

1《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第二辑)首发式

3333.jpg

活动分两场进行,上午进行新书首发式,来自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宁波大学以及宁波地方文化界的8位学者聚焦新书的文献价值与古籍整理保护工作展开互动交流。

1111.jpg

可祥法师     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院长、栖心图书馆创始人

首发式上,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院长、栖心图书馆创始人可祥法师在致辞中表示,栖心图书馆浙东佛教文献收藏中心致力于各类史料的收集整理,基于三点考虑:

一是贯彻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政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重视自身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底蕴,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为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栖心图书馆成立伊始,便设立了浙东地方文献收藏中心、浙东佛教文献收藏中心,以浙东地方文献和佛教文献的收集、收藏、利用为己任。图书馆不仅要为读者阅读包括佛教典籍在内的人文社科类图书提供方便,扩大文化影响力,同时还要编纂图书,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三是知史鉴今,观照未来。近代中国陷入亡国灭种的深渊,中国佛教也同样面临着内外交困、亡教灭种的巨大危机,彼时佛教有志之士为匡正时弊,积极进行佛教革兴运动,成立佛教自治组织,大力刊刻典籍,兴办教育、文化和慈善事业,在变革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佛教史料,出版这些史料有利于我们鉴往知来。

对谈嘉宾们认为,《辑刊》的出版是栖心图书馆、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当代佛教中国化的有益尝试。《辑刊》中的文献对于推动民国佛教研究、区域佛教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222.jpg

△ 首发式主持人、栖心图书馆馆长允通法师 

3333.png

△ 左为宁波著名学者、海曙区文保所研究员李文国;中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查明昊;右为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宣方

4444.jpg

△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原院长张伟

1111.jpg

△ 宁波市电视台原台长、宁波诗社原社长陈洪勋

5555.jpg

△ 左为宁波诗社社长、宁波市诗词与楹联学会会长、宁波书画院副院长毛燕萍;中为宁波图书馆副馆长贺宇红;右为宁波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凯

浙东近现代佛教组织与佛教中国化、当代化座谈会

下午,来自全国1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余位宗教学、哲学、历史学、文献学等专业的学者齐聚一堂,从各自专业和研究方向出发,围绕《辑刊》收录的6种文献,畅谈民国时期浙东佛教组织建设和僧团建设对佛教中国化、当代化的影响和启示。

1111.jpg


2222.jpg

可祥法师 《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主编


《辑刊》主编可祥法师在致辞中表示,将散落各地的珍贵文献加以整理、汇编、出版,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此举有助于专家学者、青年学生的佛教学术研究工作,推动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辑刊》中的6种史料,不仅是研究近现代佛教中国化发展演变的重要文献,也是佛教“本土化”“民族化”“时代化”的历史见证,更是佛教积极入世的生动体现,为当下佛教中国化和当代化建设提供了历史镜鉴。

3333.jpg

宣方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宣方研究员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新时代佛教的建设,已经从建寺安僧的硬件建设向文化立寺、文化兴寺的软件建设转变。佛教典籍的中国化是佛教中国化的前提和保障,近代佛教复兴和佛教现代化也是从典籍搜集、整理开始的,佛教的当代建设也离不开典籍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栖心图书馆整理、出版这些稀见文献是在自觉赓续城市的文脉、自觉融入城市厚重的历史传统而结出的硕果。七塔禅寺将佛教中国化进一步结合地方特色,落实到本地化层面,体现了佛教身土不二的精神。

1111.jpg

查明昊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

上海古籍出版社查明昊编审在主题发言中指出,出版《辑刊》是七塔禅寺及所属文化平台探索佛教中国化、现代化的积极尝试。文献内容视野宏阔,从空间上看,立足七塔,聚焦浙东,放眼全国;从时间上看,追溯近代,关涉现代,服务当代。以点窥面,具体而微地展现了浙东地区民国佛教的组织建设、慈善事业和僧人学修情况。 

微信图片_20230815161358.jpg


1111.jpg

张凯  宁波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副教授

座谈会最后,张凯副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座谈会成效显著,专家们贡献了很多真知灼见,提升了我们对文献的认识,也为以后的《辑刊》编辑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总体而言,新书收录的文献具有三个特点,史料新,种类多,价值高。热忱期待学者们对这些文献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揭示文献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3 《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第二辑)序

清季以来,佛教日益式微。为挽救佛教之颓势,民国初期佛教界有识之士经过深刻反省,立志革新佛教,发起“佛教复兴运动”,各种佛教会、居士林、佛学院、慈善机构等纷纷成立,作为重要宣传媒介的佛学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佛教的教理、教制、教产三大改革,虽然道路崎岖、险阻重重,但是复兴的方向和路径是完全正确的。民国佛教在演进过程中留下了信息丰富、数量庞大的报刊、讲演录、会议录等文字记录,为学界研究民国佛教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对于民国佛教的研究,始于民国时期。以僧人为主的研究团体依托当时出版的各类佛教期刊和报纸,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书新的《开国时期的佛教与佛教徒》、东初的《民国肇兴与佛教新生》《中国佛教之重建》《民国以来海外之留学僧》、法舫的《一九三〇年中国佛教的现状》、尘空的《民国佛教年纪》、乐观的《佛教在抗战期间的表现》《三十年来中国佛教的回顾》、太虚的《三十年来之中国佛教》等。这些论文收录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中国台湾佛教学者张曼涛主编的《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八十六册《中国佛教史专集之七·民国佛教篇》中,因其史料价值较高,被研究者广为征引。

中国台湾佛教学术界基于民国佛教报刊等史料,展开民国佛教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自此以后,研究成果迭出,代表性著作有印顺的《太虚大师年谱》《太虚大师全集》、大醒的《大醒法师遗著》、于凌波的《民国佛教高僧传》、李少兵的《民国时期的佛学与社会思潮》、侯坤宏的《太虚时代:多维视角下的民国佛教(一九一二—一九四九)》等。代表性论文则有侯坤宏的《蒋维乔居士在北京——与佛教相关的活动(一九一七—一九二二)》、梅静轩的《民国以来的汉藏佛教关系(一九一二—一九四九)——以汉藏教理院为中心的探讨》《民国早期显密佛教冲突的探讨》等。

大陆佛教学术界研究民国佛教,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民国佛教报刊等史料为重要研究材料,研究成果丰硕,如游有维的《上海近代佛教简史》、林子青的《弘一法师年谱》、沈去疾的《印光法师年谱》、明旸的《圆瑛法师年谱》、方祖猷的《谛闲法师年谱》、麻天祥的《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陈永革的《佛教弘化的现代转型:民国浙江佛教研究(一九一二—一九四九)》等。迨至二十一世纪初,又相继出版了黄夏年主编的《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正编)》《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三编》《稀见民国佛教文献汇编(报纸)》和于瑞华主编的《民国密宗期刊文献集成》等丛书。这些文献集成陆续出版后,实现了史料“由散到聚”的转变,给学术研究带来了极大便利,进一步丰富、深化了民国佛教的研究工作。此后涌现的代表性著作有唐忠毛的《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韩敏的《民国佛教戒律研究》、吴华的《民国成都佛教研究》、单侠的《民国时期佛教革新研究(一九一九—一九四九)》、明成满的《民国时期佛教慈善公益研究》等。代表性论文则有李明的《民国时期僧教育研究》、李继武的《论民国佛教界与中国宗教立法》、龚隽的《太虚的世界佛教运动与文明论述: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中心》、任传印的《论民国白话佛教文学的意义创构——以民国佛教期刊为中心》、曾昭式的《民国佛教期刊中因明研究的范围与特征》、明成满的《民国佛教的临终关怀团体研究》《民国佛教徒对日本佛教徒的抗日宣传研究》《民国佛教徒的抗日救国思想研究》和范文丽的《法舫与近代中国“世界佛教”运动》等。

以往研究表明,基础史料的多寡决定学术体系的厚度、深度与广度。研究民国佛教发轫于民国,至今方兴未艾,与史料的层出不穷密切相关。陈寅恪先生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陈垣敦煌劫余录·序》)前贤为民国佛教史料搜集汇编做了大量工作,并依据新见史料,钩玄索隐,析毫剖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令人感佩!

然而,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档案馆、图书馆至今仍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民国佛教史料,有待继续挖掘、搜集、整理。一九九六年,笔者在宁波市档案馆查找七塔禅寺相关史料时,发现了《鄞县佛教会会刊》(以下简称《会刊》)(第一、二期)、《中国佛教会浙江省鄞县支会会议录》(以下简称《会议录》)(四册)、《宁波佛教孤儿院报告册》(以下简称《报告册》)(第十四期)三种史料,意识到甚为珍贵,值得编辑刊行,以供学术研究参考。当时虽囿于内因和外缘的局限而未能实现,但将其付梓流通的愿望却未曾泯没。

二〇一七年,栖心图书馆成立伊始,便成立了浙东佛教文献收藏中心,一方面倾力收集散落于宇内的佛教文献,一方面甄选稀见的佛教史料集结出版,嘉惠学林。二〇二〇年十一月,栖心图书馆顺利出版了《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第一辑),受到学术界、文化界的广泛好评。在此基础上,栖心图书馆又辑录了宁波市档案馆珍藏的上述三种史料,作为《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第二辑)出版,夙愿得偿,甚感欣慰!

《会刊》(第一期)记载了鄞县佛教会之沿革,收录了政府法令、训令(包括会务指导)、指令、法规及教会各类公文、教务活动、财务报告、会员名录等文件。《会刊》(第二期)收录了政令等公文及鄞县佛教会所属的慈善学校、施诊所的简则、诊务报告等。两期分别出版于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六月和二十五年(一九三六)九月。《会刊》内容丰富翔实,反映了民国时期地方佛教的组织形式及活动等方面的真实情况,是研究民国佛教的珍贵史料。

《会议录》共四册,记载了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九月一日至十二月三日、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五月三日至五月二十三日中国佛教会浙江省鄞县支会的组织运作方式与县内寺庵法务活动、财产纠纷、人事变动、规范管理和僧伽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从中可看出,鄞县支会的组织机构健全,议事民主,监督有力,对维护区域佛教发展起到一定作用。民国时期鄞县地域辽阔,覆盖了今宁波市鄞州区全域、海曙区全域,及江北区的城区部分,县内佛教寺庵之盛,为浙东之最。《会议录》为行书手写本,有较高的书法和史料价值,是研究民国佛教地方组织议事规则、寺庵情况的一手资料。

《报告册》(第十四期)出版于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十二月,记载了宁波佛教孤儿院的沿革、教育信条、行政原则、织组大纲和现行章则等内容。宁波佛教孤儿院由寄禅、陈屺怀发起,正式创办于民国七年(一九一八),以僧立普益学校旧址为院舍。陈屺怀、岐昌、圆瑛、禅定、赵芝室、智圆、安心头陀等高贤、名僧先后担任该院院长。该院专收生活无依的孤儿,施以教养,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劳动技能,是当时地方佛教最具影响力的慈善机构之一。这一期《报告册》是研究民国佛教从事社会救济与佛化教育等公益慈善事业不可或缺的珍稀史料。

在收录《会刊》《会议录》《报告册》三种史料外,《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第二辑)尚收录了《谛闻尘影集》《谛闻法师讲录》和《悲壮集》三种史料。

谛闻法师于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至二十六年(一九三七)任宁波七塔报恩佛学院主讲兼教务主任,所著《谛闻尘影集》由报恩佛学院于其离任当年出版。《谛闻尘影集》属于杂文类著作,除多篇论述佛教教育、佛教革新等内容的文章外,其它多为读经论心得、人物传略、序跋题赞、随笔感言、信函手札、募化缘起以及佛学论述等内容,其中关乎七塔报恩佛学院、七塔禅寺的文章近二十篇。《谛闻法师讲录》乃谛闻法师于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在湖南洪江佛教居士林所作讲演的集录,主要内容为佛法开示、佛教宗派介绍等,充分展现了谛闻法师高超的佛学水平和思辨能力。

《悲壮集》是《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第二辑)中惟一一份非民国佛教史料,将其编录于本辑中,是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作者显宗法师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能留存此集,颇为珍贵难得;二、显宗法师为建国后第二任七塔禅寺住持,因受特殊历史条件的限制,其前任圆成,继任果成、嘉善均无史料记载其生平行状。《悲壮集》收录了显宗法师所作的《壬子岁朝述怀偈并注》及诗作多篇,是研究七塔禅寺寺史及现当代浙东佛教史的重要史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献典籍是文化之根,是包括佛教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是嘉惠当代、泽被后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栖心图书馆一方面积极推进数字化资源建设和优质图书采集工作,另一方面致力于系统收集、整理海内外稀见佛教历史文献,这既是深入挖掘佛教历史文化资源、揭示佛教历史文化底蕴的基本要求,也是展示佛教历史文化魅力、扩大佛教文化影响的重要举措。包括浙东佛教在内的中国佛教历史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传播。

在整理编辑本书的过程中,笔者得到许多单位与人士的鼎力襄助。宁波市档案馆管理利用处林爱女士,对我们查阅扫描《会刊》《会议录》《报告册》三种史料给予了诸多帮助。七塔禅寺执事衣钵普明法师不辞千里赴云南查找《谛闻尘影集》《谛闻法师讲录》,其志崇业勤的精神令人感动,两册史料的获得,离不开宁波图书馆出具介绍信、丽江市图书馆助力查找史料珍藏地和丽江市古城区图书馆古籍部无私提供史料电子图片的助缘成就。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查明昊先生在审校本书的提要、史料分册、史料考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本书付梓之际,聊赘数言,以弁其首。  

                                   

可祥识于栖心图书馆

二〇二三年五月八日


文字|栖心图书馆

图片|邬晓明、王若愚

编辑|东津融媒体中心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