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助理教授李海鹏应邀在我所举办线上学术讲座“以色列伊斯兰教治理政策评析”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助理教授李海鹏应邀在我所举办线上学术讲座“以色列伊斯兰教治理政策评析”

作者: 周烨薇 点击数:923 更新时间:2022-12-17 17:00:45

2022年12月16日上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助理教授李海鹏应邀在我所举办线上学术讲座,讲座题目为“以色列伊斯兰教治理政策评析”。

讲座由我所讲师孙晓雯博士主持,我所王宇洁教授、张风雷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钮松研究员及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专业部分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李海鹏老师以2021年5月的阿克萨清真寺冲突为切入点,对以色列伊斯兰教治理政策及该国国内阿犹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他首先辨析了“以色列阿拉伯人”、“以色列巴勒斯坦公民”两个具有政治意涵的概念,随后他将以色列伊斯兰教治理政策分为三个历史阶段:1948—1966、1966—2000、2000至今,从政策来源、政策内容和政策效果等方面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政策特点进行分析。李老师指出,以色列的伊斯兰教治理目标已由前两阶段的消除阿拉伯人的安全威胁与剥夺其资源,转向第三阶段的应对伊斯兰主义运动及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带来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挑战。以色列的伊斯兰教治理政策在前两阶段更多地表现为实用性政策,第三阶段则由现实政治转向身份政治,强化不同群体间的对立关系,矛盾也因此更难以协调。

李海鹏老师认为,以色列的阿犹关系不完全是宗教问题,但宗教政策激化了双方矛盾。短期看来,以色列的伊斯兰教治理政策陷入了悖论,政治上持续对阿拉伯人施压,但经济上却试图通过改善来协调矛盾,造成口惠而实不至的现况。这导致阿拉伯人更倾向于产生对巴勒斯坦的认同感,即便经济上仍旧依赖以色列。而从长期来看,以色列的阿犹问题仍旧难以调和,政府由强调以色列民族转向强调犹太种族,这种“不平等的多元”现状与阿拉伯人期待的“平等的多元”之间存在张力。

讲座结束后,参加讲座的师生就以色列伊斯兰主义运动、阿以关系等问题与李海鹏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该讲座为我所与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哲学院、宗教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宗教学术系列讲座2022年第27讲(总335期)。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