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春胜魏悦应邀在我所举办学术讲座“静观(培训)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傅春胜魏悦应邀在我所举办学术讲座“静观(培训)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点击数:1082 更新时间:2022-11-17 12:07:19

2022年11月16日晚,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静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科博爱(北京)心理医学研究院傅春胜院长,牛津大学静观中心静观认知MBCT-M4完训师资、中科博爱(北京)心理医学研究院魏悦副院长,应邀在我所举办学术讲座,讲座题目为“静观(培训)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讲座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由我所专职研究员、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魏德东教授主持,我所所长张风雷教授、惟善副教授担任评议人。

image003.jpg

静观(mindfulness)是一种对注意力和觉知力的训练,源于古老的人类智慧传承,并曾一度在宗教修行中得以运用。应用型静观被定义为:有意识地、不加评判地,留心当下此刻而升起的觉察,借以了解自己,培育智慧与慈爱。1979年乔·卡巴金(Jon Kabat-Zinn)将静观科学化,并普遍传播。

魏悦副院长以10分钟静观练习开始本场讲座,分析静观练习中神经系统的变化,静观疗法在情绪管理、成瘾戒断、自我意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静观为基础已经衍生出:静观减压MBSR、静观认知MBCT、静观分娩与养育MBCP、静观癌症康复MBCR、静观自我关怀等多个应用项目。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静观课程,静观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失眠、焦虑、抑郁、癌症等症状的辅助治疗。自2011年进入中国,静观疗法在医疗领域被广泛接受,2022年被广东省纳入医保系统,成为治疗项目。2019年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静观专业会员会成立,开始系统性、规范性地对我国静观教育、科研、应用进行理论研究和事务指导。

傅春胜院长强调“mindfulness”的翻译逐渐去宗教化,从“内观”到“正念”,再到“静观”,正是静观疗法普适化的体现,静观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坚持、科研的深入,以及静观本身的显著效果。

我所张风雷教授、惟善副教授对魏悦副院长和傅春胜院长的讲座作了评议,就静观的宗教学渊源、宗教学如何从理论层面与静观展开合作等问题交流互动。

image005.jpg

image007.jpg

image009.jpg

image011.jpg

image013.jpg

该讲座系由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哲学院、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慈愿工作站主办的宗教学术讲座2022年第21讲(总329期)。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