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风雷李秋零王宇洁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建设65周年展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新时代哲学创新”学术高端论坛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张风雷李秋零王宇洁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建设65周年展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新时代哲学创新”学术高端论坛

点击数:1054 更新时间:2021-12-01 16:03:26

2021年11月27日, 我所所长张风雷教授、李秋零教授、王宇洁教授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建设65周年展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新时代哲学创新”学术高端论坛。

11月27日,“爱智求是 共谱华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建设65周年展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新时代哲学创新”学术高端论坛举办。本次展览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物馆主办,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新时代哲学创新”为主题,围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65年来取得的成就与哲学学科未来发展进行研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分党组副书记、驻会副主任杨小波,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校友会会长周文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冯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安七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马俊杰,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部原副部长、少将杨春长,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常务副校长陆玉林,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人选、党组成员邹震,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窦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经理马兴民,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刘威,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宣传部部长代鹏,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局副局长秦洪良,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张建明,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学院院长杨慧林,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出席开幕式。

吴付来出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新时代哲学创新”学术高端论坛并致辞。论坛分六个单元,与会专家学者深情回顾了人大哲学学科发展65年来的历程,并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比较哲学与文明交流互鉴、哲学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和方法论探索、新时代哲学创新的基本要素和路径、哲学的危机与哲学的未来等方面展开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张立文、刘大椿、郭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原主任庞元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党委书记王立胜、所长张志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主任李文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院长吴向东、教授廖申白,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院长刘成有,山西大学教授马俊峰、江怡,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韩立新,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孟建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徐飞,教授安启念、宋志明、张志伟、焦国成、李秋零、姚新中、张风雷、曹刚、谢地坤、谢林德、聂敏里、罗安宪、牛宏宝、张文喜、王伯鲁、李萍、王宇洁、刘劲杨、张霄等参加活动。

相关报道见:https://news.ruc.edu.cn/archives/356171、http://phi.ruc.edu.cn/xwtz/xwzx/03b051881cf44029881b35e7dce16d81.htm。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建设65周年展开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新时代哲学创新”学术高端论坛举办

2021-11-29

11月27日,“爱智求是 共谱华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建设65周年展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新时代哲学创新”学术高端论坛举办。本次展览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物馆主办,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新时代哲学创新”为主题,围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65年来取得的成就与哲学学科未来发展进行研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分党组副书记、驻会副主任杨小波,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校友会会长周文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冯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安七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马俊杰,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部原副部长、少将杨春长,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常务副校长陆玉林,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人选、党组成员邹震,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窦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经理马兴民,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刘威,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宣传部部长代鹏,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局副局长秦洪良,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张建明,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学院院长杨慧林,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出席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主持开幕式。

顾秀莲向奋战在学科建设前沿和学术研究前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问候与衷心感谢。她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科建设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谱写了我国学科建设新篇章,形成了学科建设的“中国效应”。中国人民大学在我国学科建设的新篇章中展现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成就和前景。

顾秀莲强调,作为代表中国特色学科建设群的重要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建设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新中国哲学教育的“工作母机”。1956年哲学学科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者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伴随新中国走过65个春秋,成为目前国内哲学学科中建制规模最大、学科配备齐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领军者,近年来在“哲学+”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创新探索,这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秉持优良的治学报国传统和所有哲学院教职工的努力紧密相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在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学科体系、高层次人才培养、优质师资培育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希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要求,不断凸显我国哲学学科建设的中国特色和世界格局,在“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再创佳绩。

张东刚代表学校对哲学学科成立65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诞生65年来,几代哲学人求真务实、薪火相传,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学改革等领域勇于探索,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为全国高校哲学学科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也因此奠定了人大哲学学科作为当时全国哲学教育与研究“工作母机”的领军地位。回望峥嵘岁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贡献和思想成果,离不开三个传家宝: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人大哲学学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研究、教学、传播和创新。二是始终坚持时代是思想之“母”。65年来,人大哲学学科始终恪守“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原则,以哲学的方式反思时代,提升理论研究的现实维度。三是始终坚持实践是理论之“源”。一代代人大哲学人坚持响应时代最切实的精神需求,以理论关照实践,以实践升华理论,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贡献了不可替代的“人大力量”。

张东刚强调,时代在呼唤哲学,在呼唤一批批优秀的哲学人才。他对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提出三点期待:一是弘扬优良传统,承续前辈的优良传统,继续弘扬严谨扎实的学风,潜心治学,弘扬追求真理的热情,多出优秀成果和传世之作;二是紧扣时代脉搏,始终坚持原创性和时代性,在巩固优势和保持特色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哲学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上做出不懈的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三是坚持国际视野,要以马克思主义为魂,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进一步融通中外,为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张东刚强调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一起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希望大家履行时代使命,深入阐释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大地和世界舞台上都展现出更强大、更蓬勃、更激昂的力量,推动人大哲学学科在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独特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先达深情回顾了自己从1956年起在哲学院从事教学研究的经历,他表示,哲学院(系)由单一学科发展到现在极具规模,要认真思考清楚自身定位和功能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哲学院(系),但中国哲学院(系)的本质特征及根本任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类型多样的哲学人才。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定位,并不意味着就要脱离与世界的交流,我们更要从哲学本质特征及定位出发,放眼世界,着眼未来,不断加强与国外学术同行的沟通与交流,做到从各种经典著作中汲取智慧,从开门办学中进一步提高哲学眼界,要清楚认识到,真正的哲学智慧是人类共同的智慧,一家一派的智慧不能称之为哲学大智慧。现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十个哲学二级学科各具特色,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钻研各个学科的特色成果,集聚大家共同的智慧和力量,为办好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才贡献哲学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发展概况。他表示,65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赓续学术传统与精神血脉,成为新中国高校哲学教学与研究演进的缩影。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不断探索哲学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人大风格、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人才培养之路。未来,哲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拓哲学学科总体发展思路,以“世界一流”与“中国特色”相结合作为哲学学科建设重要指针,以哲学基础理论与应用哲学教学与研究并重作为哲学学科建设基本思路,推动人大哲学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展,在汇通中西、兼容古今过程中生成具有国际水准和民族情怀的哲学理论思维,进一步发展适应中国实际的哲学的民族形式;认真落实学校“双一流”建设总体部署,以人大哲学学科“大先生”们的精神境界砥砺前行,为加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贡献智慧;齐心协力,提升人大哲学学科国际学术声誉,汇聚思想力量,建设锐意进取的人大哲学学术共同体,不断推进哲学教育现代化;不忘初心,努力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推动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贡献人大哲学力量。

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仰海峰代表兄弟院校发言。他表示,65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和骄人成绩,成绩背后是一代代哲学人潜心学术的结果,是将哲学融入生命的纯粹,这种纯粹是哲学学科“存在之魂”“立命之本”。一代代哲学“大先生”,为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培养出一代代志存高远、努力前进的优秀人才。北京大学哲学系和人民大学哲学院关系密切,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中加强沟通、互通有无,在学术交流、学院发展中,相互支持、相互启发,与兄弟院校一道共同推动中国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学科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新问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开阔视野和丰富知识内在思考、理论建构,从学理深处理解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逻辑。携手同行,共同为建构当代中国的哲学知识体系贡献智慧。

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主任David Lefebvre代表海外合作院校在视频发言中表示,哲学在中国和欧洲都具有悠久历史,索邦大学哲学系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在这一领域保持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双方在古典哲学、中世纪哲学、法国哲学、德国哲学等研究领域共同进行学术探讨、深入交换研究思考,在学术互访、学生培养等工作中进行了有益探索。以人大哲学学科建设65周年为契机,索邦大学哲学系希望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继续探索哲学合作的更多可能性,将中法两国之间的跨文化对话推进深入。

周文彰回忆了1985—198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历,他表示,65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建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学科配置最齐全、人才培养体系最完善的一流学院,成为享誉国际的哲学教学和研究重镇。面向未来,我们更将锐意进取、不断攀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对待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对待未来,“奋斗者永远在路上”。

冯俊将自己主持翻译的10卷本《劳特利奇哲学史》和主编的《西方哲学史》赠送给哲学院并赠言。他表示,自己的成长成才和职业发展与人大哲学院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他将永远把人大哲学院作为自己的家,并祝愿人大哲学院在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学科体系方面发挥优势、走在前列、再创辉煌。

顾秀莲、张东刚、周文彰、冯俊、吴付来、臧峰宇、徐飞共同启动“爱智求是,共谱华章”人大哲学学科发展65周年展,并与在场嘉宾一道共同参观展览。

吴付来出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新时代哲学创新”学术高端论坛并致辞。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建设65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是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近年来,人大哲学院努力加强新文科建设,实现跨学科深度融合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彰显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前景更加美好,在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精神文明繁荣发展的时代,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哲学大有可为,期待人大哲学学科建设者们不忘初心,迈向新时代的征程。

论坛分六个单元,与会专家学者深情回顾了人大哲学学科发展65年来的历程,并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比较哲学与文明交流互鉴、哲学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和方法论探索、新时代哲学创新的基本要素和路径、哲学的危机与哲学的未来等方面展开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张立文、刘大椿、郭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原主任庞元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党委书记王立胜、所长张志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主任李文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院长吴向东、教授廖申白,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院长刘成有,山西大学教授马俊峰、江怡,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韩立新,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孟建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徐飞,教授安启念、宋志明、张志伟、焦国成、李秋零、姚新中、张风雷、曹刚、谢地坤、谢林德、聂敏里、罗安宪、牛宏宝、张文喜、王伯鲁、李萍、王宇洁、刘劲杨、张霄等参加活动。

来源:文/校报 郭琪 图/图片与视频中心 崔晨 哲学院
编辑:杨 钰晴

(责任编辑:李佩云 张凯怡)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