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张风雷魏德东教授应邀出席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文明互鉴•弘扬玄奘精神座谈会”,并在座谈会上发言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我所张风雷魏德东教授应邀出席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文明互鉴•弘扬玄奘精神座谈会”,并在座谈会上发言

作者: 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68 更新时间:2015-05-16 12:46:27

         2015513下午,我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哲学院副院长、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魏德东教授应邀出席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文明互鉴·弘扬玄奘精神座谈会”,并在座谈会上发言。

中国佛教协会举办“文明互鉴·弘扬玄奘精神座谈会”

2015年05月13日 18:20:00 佛教在线 点击:


中国佛教协会举办“文明互鉴·弘扬玄奘精神座谈会”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在座谈会中作讲话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世班禅大师出席座谈会


玄奘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教授出席座谈会


著名佛教学者、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主任陈红星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由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宗性法师主持


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刘威出席座谈会


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维教授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南亚学会理事薛克翘教授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魏德东教授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四龙教授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理事、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净因法师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圣凯法师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韩金科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金陵刻经处常务副主任肖永明先生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座谈会现场


出席座谈会的专家学者


出席座谈会的专家学者


座谈会现场


合影留念

佛教在线北京讯 2015年5月13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广济寺举办“文明互鉴·弘扬玄奘精神座谈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副会长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大师,玄奘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教授,著名佛教学者、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等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玄奘的历史功绩、玄奘精神的内涵和现代价值,以及如何发挥佛教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等。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在座谈中指出,玄奘大师西行取经,为我国和中亚、南亚各国、各民族之间建起了一座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桥梁,彰显了佛教作为东亚、南亚各国、各民族文化纽带的独特作用,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了积极力量;玄奘大师光大佛教、传承文化的远大理想,回报祖国、利益人民的爱国情怀,为法忘躯、普度众生的担当精神,追求真理、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不畏艰险、矢志不渝的顽强意志,促进交流、敦睦友谊的光辉事迹,留下了一笔值得认真学习继承、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财富。

学诚法师倡议,中国佛教界设立“玄奘大师奖”,用以表彰对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国内外人士。同时,拟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设立“玄奘研究中心”,开展玄奘研究及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研究。

座谈会上,玄奘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教授,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王邦维教授、李四龙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薛克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风雷教授、魏德东教授,西北大学的李利安教授,南京大学的净因法师,清华大学的圣凯法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韩金科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言。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主任陈红星,中共中央统战部二局处长褚有奇,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演觉法师、宗性法师,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刘威等领导出席座谈会。

专家们一致认为,玄奘大师是“法门之领袖”、“中国之脊梁”。其追求真理、舍身忘我、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玄奘大师为追求佛法真义,西行求法,历时十七年,历经磨难,百折不挠,带回印度佛教经论近七百部,先后译出《大般若经》等佛典75部、1335卷。唐太宗赞叹玄奘大师为“法门之领袖”、 “只千古而无对”。玄奘精神不仅是中国佛教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专家们认为,玄奘大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是中国人主动学习域外文化的先驱之一。玄奘大师西行求法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域外文明持有的开放包容态度,为佛教的传播、亚洲文化交流与融合作出了卓越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等多个重要国际场合的讲话中对玄奘大师的这一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佛兴西方,法流东国,讲的是中印两国人民交往史上浓墨重彩的佛教交流。白马驮经,玄奘西行,将印度文化带回中国,这是两国人民自古以来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历史佐证。

印度总理莫迪在习近平主席访印期间也曾表示,十分推崇玄奘精神,并希望以复兴玄奘精神为切入点开展中印交流。莫迪总理在最近新开通的新浪微博中也高度评价了佛教在促进文化交流、维护地域团结与和平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他说:他传播了和谐及手足之情的理念并展望了一个和平世界。佛教是连接亚洲国家的结合力。它可以成为一种强劲的凝聚力,让本世纪成为亚洲世纪。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玄奘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赵朴初居士在1992年玄奘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高度评价了玄奘大师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和历史价值。他说:“玄奘在许多方面的成就都是伟大的,值得我们从许多方面从事研究的。我个人认为,应当把1320多年前的玄奘和今天中国和印度、和亚洲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事业结合起来从事研究,这对增进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与世界和平是会产生有益作用的。”

今天,玄奘精神已成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人民,乃至亚洲和世界各国,文明互鉴、和睦包容的重要象征。

专家们认为,历史上,“丝绸之路”是连接、沟通东西方商贸、文化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实现了亚洲不同民族的交流互鉴,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进而孕育出光辉灿烂的丝路文明。佛教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的文化载体,为民族交流、地域团结与文化融合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习近平主席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在国家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佛教应该也能够为“一带一路”战略发挥积极作用。中国佛教也将迎来新的重要发展机遇期,肩负起更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全国佛教界应该勇猛精进、勇于担当,牢牢把握机遇,继承发扬佛教对外友好交流、包容和平的优良传统,深入发掘佛教教义中丰富的思想资源,自觉将佛教事业融入到民族和国家的宏伟大业中去,利益大众,服务大局,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及世界永久和平贡献更大的力量。(佛教在线 记者 晓岚 现场报道)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