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届中美欧暑期宗教学高级研讨班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第10届中美欧暑期宗教学高级研讨班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作者: 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70 更新时间:2013-07-27 16:26:41

2013年07月23日 15:54:01 魏德东教授新浪博客 点击:

佛教在线北京讯 2013年7月16至24日,第10届中美欧暑期宗教学高级研讨班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年度的主题是“宗教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主讲教授为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南岸分校的拉德(Kevin L. Ladd)教授,马塞诸塞大学医学院的沃克霍兹(Amy    Wachholtz)教授,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与研究单位的近30位研究生与青年学者参加了学习。 

中美欧暑期宗教学高级研讨班肇始于2004年,倡导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宗教。在宗教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与宗教人类学是最为成熟的学科。过去的9年,暑期班的重点是宗教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自今年开始,暑期班将用3年时间,侧重宗教心理学领域,重点是宗教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如新兴教派产生的社会心理机制等。

近年来,暑期班加强了与国际宗教心理学界的联系。作为心理学与宗教学的交叉学科,国际学术界有宗教心理学家的学术团体。在美国,美国心理学会的是一个具有1万5千名会员的大型团体,其中第36分会为宗教与灵性心理学,约有1000名会员。2012年,美国宗教心理学分会组团参加了中国的“第9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今年,该学会又派出2位学者,为中美欧暑期宗教学高级研讨班授课。作为知名的宗教心理学教授,拉德教授已经被选举为宗教与灵性心理学分会2015年的会长。

今年的暑期班,凯文教授侧重讲授理论,沃克霍兹教授则强调具体问题研究。凯文教授从宏观视角,介绍了宗教心理学的最新发展,同时结合自己的研究,还原出一项具体的宗教心理学研究课题的产生与运作过程。在理论方面,拉德教授对“祈祷”的心理机制与社会作用有精深的研究,发表了诸多论述。他特别介绍了祈祷的三个维度学说,即“向内”祈祷内心、“向外”祈祷社会和“向上”祈祷神圣。沃克霍兹教授的研究领域是宗教心理与医学治疗,她侧重从中观和微观角度介绍宗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如宗教与疼痛、宗教与临终关怀、宗教与精神健康等。沃克霍兹教授特别对于中国人的灵性测量有很大的兴趣,期待能够与美国展开比较研究。

延续多年的传统,在外籍教授主讲之余,暑期班又邀请多位教授做配合性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青年才俊梁恒豪博士为学员介绍了世界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对外教主讲中出现的概念予以了梳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陈彪主编为学员讲授了宗教心理学的理论类型及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何光沪教授为学员回顾了100年来中国宗教研究的脉络,特别对最近30多年的宗教研究予以了评论。笔者则向学员介绍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由笔者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今年6月在国际最重要的宗教社会科学杂志《科学研究宗教》上发表了论文《宗教关涉与抑郁:曲线关系与压力缓解作用——基于中国农村青年女性的分析》,此文以对河北新乐市1200名青年女性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出内在宗教性与抑郁呈倒U形关系,即低宗教性与高宗教性的人抑郁程度较低,较高宗教性的人抑郁程度则较高。自主设计课题,采集第一手数据,发表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论文,应该是本土宗教研究的一个走向。

自2004年至今,中美欧宗教学高级研讨班已经连续举办了10届。十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先后与美国普度大学、上海大学、美国贝勒大学、波士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合作,每年邀请2位国际一流教授主讲,培训全国青年宗教学者。迄今为止,通过暑期班到中国讲学的外籍学者达30名,培训学员超过400人。暑期班对于当代中国的宗教科学研究,以及国内外的宗教学术交流,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高兴的是,自2013年开始,中美欧暑期宗教学高级研讨班被遴选为“教育部全国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项目”,成为“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一部分。或言之,经过大家的努力,暑期班已由民间合作项目发展为国家项目。我们有理由期待暑期班将有更大的发展,继续为中国宗教学术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