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零应邀作为与谈嘉宾参加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知行讲堂“爱智”系列讲座第64期暨“知识的证成与信念”专家对谈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李秋零应邀作为与谈嘉宾参加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知行讲堂“爱智”系列讲座第64期暨“知识的证成与信念”专家对谈

点击数:137 更新时间:2025-05-14 12:00:22

2025年5月9日,我所李秋零教授应邀作为与谈嘉宾参加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知行讲堂“爱智”系列讲座第64期暨“知识的证成与信念”专家对谈。

1747196058730856.jpg

2025年5月9日,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知行讲堂“爱智”系列讲座第64期暨“知识的证成与信念”“认知、信念与算法信任”两场专家对谈在城关校区顺利召开。第一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李秋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翟志宏与学院金涛教授作为对谈嘉宾,学院院长陈声柏教授主持。第二场对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陈彪、中国社会科学院副教授袁朝晖、学院邱德钧教授作为对谈嘉宾,学院副院长陈丽教授主持。同出席对谈的嘉宾还有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甘肃研究基地钟邦定、教务处副处长赵鹏飞等40位师生共同参加。

李秋零就康德对于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他就康德所认为的意见、知识和信念做了辨析,提出意见是无充分客观也无充分主观证据的认识;知识是既有充分客观,又有充分主观的认识;信念是无充分客观,有充分主观的认识。李秋零对康德意义上的主观和客观进行了解释,并进一步提出,康德的知识与先天综合判断的关系。最后提出古希腊对于本原的信念及追求,并提及这种信念与宗教信仰在逻辑上是一致的,对于已知的我们无需信念,因此信念是不可证成的。

相关报道见:https://mp.weixin.qq.com/s/vHVZd-U5hS9Yu_f1es9WNg。


新闻 | “知识的证成与信念” “认知、信念与算法信任” 专家对谈暨知行讲堂爱智系列讲座第64期成功举行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2025年05月13日

2025年5月9日,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知行讲堂“爱智”系列讲座第64期暨“知识的证成与信念” “认知、信念与算法信任”两场专家对谈在城关校区顺利召开。第一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李秋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翟志宏与学院金涛教授作为对谈嘉宾,学院院长陈声柏教授主持。第二场对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陈彪、中国社会科学院副教授袁朝晖、学院邱德钧教授作为对谈嘉宾,学院副院长陈丽教授主持。同出席对谈的嘉宾还有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甘肃研究基地钟邦定、教务处副处长赵鹏飞等40位师生共同参加。

1第一场研讨会

第一场对谈,陈声柏依次介绍了对谈嘉宾,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1747196017504780.jpg

随后是此次研讨会的主题讨论环节,各位与谈嘉宾围绕着“知识”“信仰”“信念”三个关键词发表自己的看法。翟志宏介绍了托马斯·阿奎那哲学的对信仰(faith)和信念(belief)的区分。他强调了信仰的三种定义,认为信仰在理性上可被把握,是对未知之事的确证。以此为开头引出第一场对谈的关键概念,并希望在后续的讨论中展开细节的讨论。

1747196046763588.jpg

李秋零就康德对于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他就康德所认为的意见、知识和信念做了辨析,提出意见是无充分客观也无充分主观证据的认识;知识是既有充分客观,又有充分主观的认识;信念是无充分客观,有充分主观的认识。李秋零对康德意义上的主观和客观进行了解释,并进一步提出,康德的知识与先天综合判断的关系。最后提出古希腊对于本原的信念及追求,并提及这种信念与宗教信仰在逻辑上是一致的,对于已知的我们无需信念,因此信念是不可证成的。

1747196058730856.jpg

金涛首先介绍了《大乘起信论》中关于理性、知识和真理的相关分析。对于反理性路径,金涛提出了其中一个重要概念,即如来藏缘起。如来藏缘起包含了佛学对知识和真理的认识,而知识需要通过心去认识,心又可分为众生心及佛陀心。众生心即是有指向性的,带有标签的知识,而佛陀心是无指向性的纯粹经验,是真理。这两心互为体用,实际上是一心开的二门,没有本体上的区别。

1747196068961026.jpg

丁士仁提出阿奎那关于信仰与理性的观点受到了阿维森纳、阿维洛伊等阿拉伯哲学家的影响,并对信仰进行了定义,即信仰就是相信未见的。接着他对金涛进行了回应,他提出,金涛提到的佛教对真理的看法类似于苏菲派的看法。

1747196077846531.jpg

最后到了交流与提问环节。张睿明询问李秋零,在康德那里是否能从理性推出信仰,并询问金涛,理性能否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李秋零与金涛都进行了肯定式的回答。成静提出,金涛对真理的讨论实际上是讨论真相的,并询问李秋零,康德所认为的真理是什么。金涛从梵语的“法”入手提出,在佛教看来,法既是佛教认为的认识上的真理,也是世界构成的真相。李秋零从知识和物自体入手提出康德认为的真理在客观上是物自体,在主观上就是知识。仲辉对李秋零提出的康德的解释进行了现象学的补充,赵越对成静所提到的真理和真相在词源学上进行了反驳,并认为二者无差别。

1747196089818494.jpg

1747196098920036.jpg

1747196105398237.jpg

2第二场研讨会

第二场对谈,陈丽对此次研讨主题进行了解题。

1747196121146547.jpg

随后是此次研讨的主题讨论环节,陈彪介绍了何为宗教心理学。他提出,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并非哲学上的信仰,而是从客观与科学中解释什么是宗教中的信仰、信念与知识。宗教一方面是给人提供一种认识结构,另一方面是其信仰符合人的某种心理结构。人们并非因为相信其真而去信仰,而是在于某种情感而去信仰。陈丽对陈彪的看法进行了总结。

1747196136331950.jpg

袁朝晖接续了陈彪对于科学的方法的讨论,区分了哲学中讨论的信仰与科学中讨论的信仰,提出我们若从社会科学而非人文科学入手去讨论宗教会得到更多认识。接着他提出了三种科学思维的方法,提出我们在讨论宗教的时候不能缺乏科学精神。陈丽对袁朝晖的看法进行了总结。

1747196152447874.jpg

邱德钧提出,在今天的讨论中,大家都在对宗教的一些概念进行分析,而未进行推理。接着邱德钧从推理的角度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宗教命题的推理大多使用肯定前件式,也即多为条件句,但条件句有其先天的缺陷,即只要不是前提真结论假,证明的结果都是真的。并且宗教命题的证明多使用很长的逻辑链,并混用逻辑的与形而上学的必然来证明。 

1747196165404888.jpg

随后是第二场研讨会的交流与讨论环节。张睿明对陈彪提到的宗教心理学进行了提问,即在宗教心理学中,佛与基督是否能够兼容。陈彪提出,二者既有异质性,又有相同方面。佛与基督还原到宗教情感中是类似的,但是这两种宗教是不同的。接着陈彪询问邱德钧,超级AI是否会存在。邱德钧提出,AI的机制是超算,并不能产生自我意志。

最后陈丽对本次研讨进行了总结,再次感谢了参与此次研讨的老师和同学。两场对谈圆满结束。

1747196185419618.jpg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