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研究员高明元博士应邀在我所作学术讲座“何谓习气?何类习气?——论佛教‘习气/熏习’概念的形成”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研究员高明元博士应邀在我所作学术讲座“何谓习气?何类习气?——论佛教‘习气/熏习’概念的形成”

点击数:173 更新时间:2025-05-14 11:36:21

2025年5月12日下午,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研究员高明元博士应邀在我所作学术讲座“何谓习气?何类习气?——论佛教‘习气/熏习’概念的形成”。

1.jpg

讲座由我所惟善副教授主持,我所张雪松所长担任评议人。我所所长张风雷教授、刘丹枫博士及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硕博士研究生20余人参加了讲座。

在讲座中,高明元博士运用系谱学的研究方法,梳理了佛教“习气/熏习”(梵文vāsanā)一词在佛教经典中的出现和使用情况。高明元博士指出,同音异义的名相概念在思想历史长河中,既存在横向的语境使用差异,也存在纵向的概念内涵发展,在用于“习气”概念考察时,我们能从各种文本中发现vāsanā的多重的含义往往被混为一谈,因而从学术角度谈论习气/熏习概念的定义时,我们应当采取系谱学的策略,先对该词所使用的语境进行分类,再考察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进而讨论不同语境下的习气/熏习一词如何最终混同为一个自洽的概念。

2.jpg

高明元博士引用《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文本,指出佛教内部对于“习气”的理解各异,“习气”一词的使用十分复杂,因为“习气”对应的梵文vāsanā本身作为一个多义词,其各种内涵边界不一致。因此,高明元博士提出,在提问习气的定义是什么之前,首先应确定究竟是哪一种习气。高明元博士从经典中归纳了四类习气或熏习:业习气、烦恼习气、有为法熏习、无漏法习气。

3.png

接着,高明元博士结合梵语词源学解说,区分了“习气”和“熏习”两种用法,“习气”来源于第1类动词词根√vas,表示残留的痕迹;“熏习”则来自于第10类动词词根√vās,表示熏习的过程/机制本身。高明元博士考察了包括《经集》(Suttanipāta)、《藏释》(Peṭakopadesa)、《导论》(Nettippakaraṇa)等巴利文本,《摩诃僧祇律》等律藏文本,说一切有部的《大毗婆沙论》《阿毗昙心论经》《杂阿毘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及其诸汉梵藏语释论等毗昙类文献,《大品般若经》《大智度论》《华严经》等早期大乘经典,《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摄大乘论》《唯识三十颂释》等瑜伽行派文本,以及《胜鬘经》等如来藏经典,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思想派别所使用的“习气” (vāsanā)一词的各种内涵,探讨了说一切有部、譬喻师和经部、唯识瑜伽行派三者在“熏习的因果时间性”上不同的观点立场和所用譬喻。高明元博士指出,虽然存在不同思想立场上的使用差别以及概念的内涵变迁,但习气/熏习概念可以基本归纳为业习气、烦恼习气、有为法熏习、无漏法习气四种类别。

最后,高明元博士总结了本场讲座的核心观点,佛教名相的形成非有意或线性,初期多义并存,后经调和归并,次要含义常被主导义项掩盖。需通过系谱学分析还原其历史语境与多元发展路径。系谱学的方法论可以总结为:将名相概念的相似用法归结在一起,以探讨各个义项是如何独立发展起来并最终相互融合的,同时也揭示一些看似无关的义项之间的“家族相似”。

张雪松副所长对高明元博士的讲座作了评议,高明元博士与张雪松老师、张风雷老师、惟善老师、刘丹枫老师就佛教概念名相的中国化、古希腊哲学和伊斯兰经院哲学以及印度佛教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早期持颂师口传与后期经典文字化带来的新视角作了深入的互动交流,并回答了与会同学提出的玄奘译本汉语翻译相关问题。

高明元博士,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曾任教于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主讲印度佛教史等课程,现为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说一切有部阿昆达磨与初期瑜伽行派哲学。曾在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Journal of Buddhist Philosophy、Religions of South Asia、《印度学佛教学研究》、《宗教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与他人共译有法光教授所著《说一切有部阿毘达磨》及《阿毘达磨知觉论之教义与争论》。个人专著《佛教的习气/熏习观念:系谱学的研究》(The Buddhist Concept of Vāsanā: A Genealogical Study将由维也纳藏学与佛学研究(Wiener Studien zur Tibetologie und Buddhismuskunde)从书出版。

4.png

5.png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