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洁应邀参加北京大学2025年“中东局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并发言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王宇洁应邀参加北京大学2025年“中东局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并发言

点击数:1387 更新时间:2025-03-12 10:40:18

2025年3月8日,我所王宇洁教授应邀参加北京大学2025年“中东局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并作发言。

2025年3月8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化系、中东研究中心举办北京大学2025年“中东局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宁夏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地区局势变化与中东研究学科建设展开深入交流。

相关报道见:https://mp.weixin.qq.com/s/nWnkRu3cwRjOXKFtV0GoXQ。


北京大学2025年“中东局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成功举办

北大阿语系 中东研究 2025年03月11日


2025年3月8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化系、中东研究中心举办北京大学2025年“中东局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宁夏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地区局势变化与中东研究学科建设展开深入交流。

1.jpg

2.jpg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付志明致开幕致辞,欢迎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中国前驻沙特、叙利亚大使李华新,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

3.jpg

4.jpg

随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副系主任、长聘副教授廉超群,助理教授李睿恒,介绍了阿拉伯语学科建设和中东研究发展情况。

第一时段

5.jpg

研讨会共分为三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由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西亚非洲》副主编、编审安春英主持。

6.jpg

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在发言中重点强调了加沙冲突、叙利亚局势、伊核协议等问题,随后阐述了美国在特朗普再度当选总统后其对外政策变化对中东局势的影响,提出应从全局角度看待中东地区局势在2025年的新变化,积极发展并巩固多边外交成果。

7.jpg

中国前驻沙特、叙利亚大使李华新从新一轮巴以冲突谈起,提出在过去一年里中东局势出现了新变化、呈现出新特点。他指出,此前中东地区曾出现了一股“和解潮”,但新一轮巴以冲突导致地区局势再次发生动荡,巴以冲突、红海危机等旧问题仍未解决,叙利亚内战等新矛盾又不断出现,这对中国如何发挥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8.jpg

宁夏大学副校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牛新春分析了中东地区权力格局的变化,认为“和解潮”、巴以冲突、特朗普政府上台导致美国对外政策转向三个因素促使中东形成了新的格局,此外,土耳其等地区大国的国家建构问题也值得关注。

第二时段

9.jpg

第二时段由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西亚非洲》编辑部主任詹世明主持。

10.jpg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政治室主任、中东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志超结合时事发展,分析了中东各国库尔德问题的新进展,指出该问题当下面临的局势变化是阶段性的而非根本性的,前景仍有待观察,特别对土耳其库尔德问题而言,2025年将是一个关键节点。

11.jpg

上海社科院世界史所所长、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院长郭长刚聚焦于土耳其,在全球背景下出发分析了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他指出,自乌克兰危机以来,土耳其与乌克兰、美国、俄罗斯等多方都保持了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出其地缘政治抱负和优势,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12.jpg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就美以关系发表观点。他指出,在美以关系方面,在美国从中东地区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特朗普在两个任期内基本维持了坚定亲以政策的连续性。

13.jpg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王宇洁回顾了伊斯兰研究的学术发展历程,指出如今的伊斯兰研究已进入新的转折期。在中东各国差异性和多样性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学术界越来越难以用一个统一的“中东”概念观察各个国家。因此,学界或可重新思考伊斯兰作为分析框架的作用,以探索中东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和新路径。

第三时段

14.jpg

第三时段由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助理教授李海鹏主持。

15.jp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廖百智指出,与过去一年相比,2025年中东地区热点事件会相对较少,然而,不可控、不确定因素增多。一方面,难以用传统政治学理论、外交惯例分析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其具有不可测性;另一方面,以色列、伊朗、土耳其等地区大国的政策变化仍有待观察。

16.jpg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黄慧指出,中东局势不稳定是因为难以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实现平衡,而全球体系和“美西方”这一政治概念的变化,以及中东各国对政治自主性的探索,都对地区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17.jp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经济与能源研究室主任唐恬波指出,经济和能源是长期影响中东局势的根本性因素,近几年呈现出经济发展与地缘政治冲突分离、地区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分化、地区国家国际地位分层等特点。

18.jpg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中东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泉钢聚焦于海湾国家对埃及的援助和投资问题,指出其呈现出规模大、发展快、领域多、方式各异、侧重双边合作等特点。他指出,海湾国家的对埃援助有助于海湾国家经济转型,同时提高其地缘政治影响力。

会议总结

19.jpg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主任、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吴冰冰做会议总结。他指出,分析区域国别问题时,不能仅仅以国家或政府为单位,应考虑国家和政府内部不同力量。此外,虽然美国对中东地区仍具有最大影响力,在某些问题上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中东地区的本土性力量也不容忽视,值得关注与分析。最后,技术、金融、产业等新要素也应被纳入中东研究的范畴中。

20.jpg

文字 | 杨国昊 王靖涵 李金超

图片 | 吴嘉伊 许政哲

编辑 | 许政哲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