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良应邀参加在泰国曼谷举行的2024第九届南海佛教圆桌会及第六届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并发表论文“应用佛教学发微”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张文良应邀参加在泰国曼谷举行的2024第九届南海佛教圆桌会及第六届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并发表论文“应用佛教学发微”

点击数:6439 更新时间:2024-12-15 18:44:05

2024年12月6日,我所副所长张文良教授应邀参加在泰国曼谷举行的2024第九届南海佛教圆桌会及第六届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并发表论文“应用佛教学发微”。

微信图片_20241215185841.png

2024年12月6日,第九届南海佛教圆桌会启动仪式,在泰国曼谷金山寺举行,圆桌会各项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陈瑞峰,中国驻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韩志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圆桌会发起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以及泰国副僧王、泰国最高僧伽委员会委员、金山寺住持帕·蓬玛西提,泰国外交部部长马里·沙炎蓬等,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启动仪式结束后,参加圆桌会启动仪式的中方代表,在泰国副僧王、金山寺方丈帕·蓬玛西提长老引领下参观金山寺,同登舍利塔。双方代表还就中泰佛教文化交流进行了座谈。

12月6日下午,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分论坛在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顺利举行。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校长颂金长老,摩诃朱拉隆功大学行政副校长帕泰·帕瓦拉迈提,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本焕学院、南海佛学院院长印顺法师,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国学院教授楼宇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杨曾文、南开大学教授孙昌武、河南龙门石窟研究院名誉院长温玉成,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校长妮兰提·德·希尔瓦,为在曼谷举行的本次教育论坛发来贺信。中泰双方教育界、佛教界的20多名专家学者,以“观往知来、返本开新——新时代中泰佛教教育交流互鉴”为主题,就当代佛教教育、中泰佛教交流、南北传佛教互动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讨论。

相关报道见:https://fo.ifeng.com/c/8f7AzBnBKxw、https://fo.ifeng.com/c/8f7bskyuzDW。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在曼谷启动

凤凰网佛教文化  2024年12月07日 

FCF041220B1FEC06B5927DE31E9CD4FC793B6735_size82_w600_h400.jpg

2024年12月6日,第九届南海佛教圆桌会启动仪式,在泰国曼谷金山寺举行,圆桌会各项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4CD79957407C98B4CEE5008909DF310EB7E7AAD1_size63_w600_h300.jpg

弘法杯交接仪式合影留念

(第八届圆桌会主宾国代表、斯里兰卡科伦坡岗嘎拉马寺住持阿萨吉,经由泰国副僧王帕·蓬玛西提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之手,将弘法杯隆重移交本届圆桌会主宾国代表、尼泊尔比丘协会秘书长马哈扬·西达尔塔。本届圆桌会加德满都论坛,将于13日在尼泊尔召开。)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陈瑞峰,中国驻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韩志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圆桌会发起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以及泰国副僧王、泰国最高僧伽委员会委员、金山寺住持帕·蓬玛西提,泰国外交部部长马里·沙炎蓬出席启动仪式,共同见证“弘法杯”交接并致辞。

7CCCDBF7C67E1AE1333ED481B4EA7DECDD16E39F_size52_w600_h419.jpg

帕·蓬玛西提代表泰国佛教界致欢迎词,表示在泰王寿辰及泰中建交即将迎来50周年的吉祥日子里,非常荣幸在御赐金山寺的僧王宫殿,欢迎来自中国的贵宾朋友们。他说,泰中两国之间的友谊如兄弟情谊,这种情感深深铭刻在每一个泰国人民的心中。南海佛教圆桌会更是促进佛教界紧密联系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契机,让我们有机会交流经验,分享佛法智慧,共同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佛教文化。

59A40DA02590A49938825AA630BC6550CC832E1F_size44_w600_h400.jpg

陈瑞峰代表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祝贺第九届南海佛教圆桌会启动和举办,表示历史上佛教促进了中泰两国文化交流,时至今日,佛教依然是连接两国佛教界、推动民间友好的桥梁纽带,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届南海佛教圆桌会以“法乳同源,合和天下” 为主题,是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 “同愿同行,和合共生” 主题的延展,也是以此为契机再次告诉世界,佛教智慧有助于止争息乱、促进和平、造福世间。南海佛教圆桌会迄今已经连续成功举办8 届,在国际佛教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南海地区国家开展佛教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东盟国家乃至亚洲各国和地区间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通过此次圆桌会,推动“中泰一家亲” 更加深入人心、世代相传,希望与会各国各地区佛教界,致力于传承佛教慈悲智慧精神,携手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佛教的新贡献。

19842F1544E5039B2AA24BEE1AA3DEAEC99BF4F9_size64_w600_h400.jpg

韩志强在致辞中表示,印顺大和尚发起的南海佛教圆桌会,不仅构建起佛教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成为了促进南海地区和平,增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此次灵光寺佛舍利来泰供奉、南海佛教圆桌会启动仪式及教育论坛在泰国举办,既是两国佛缘深厚,也是“中泰一家亲”的生动体现。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在曼谷启动

演觉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本届圆桌会的启动表示热烈祝贺,肯定南海佛教圆桌会历经九年不懈努力,搭建起泛南海区域各国佛教界高层次交流合作平台,为推动彼此民间友好,促进民心相近相亲、相知相通发挥了积极作用。演觉还在致辞中回顾了今年十月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雪窦山宣言》 ,表示中国佛教协会始终高度重视对外交流,积极主动开展对外友好工作。新时期的中泰两国佛教交往,更加深了两国佛教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交流合作迈上了新台阶。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在曼谷启动

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印顺,既是南海佛教圆桌会发起者和召集人,有当代玄奘之誉,也是中泰首位华僧大尊长,与泰国佛教法谊深厚。他在致辞中表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践行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倡议的背景下,能在泰王72岁本命年庆和灵光寺佛牙舍利赴泰供奉这样双喜临门的祥瑞之时举办南海佛教圆桌会的启动仪式,这是中泰佛教文化交流的高光时刻,也是南海佛教圆桌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印顺说,“13年前我从第十世哇集拉隆功国王手中接过华僧大尊长的勋章,倍感荣幸;13年后的今天,我们护送佛牙舍利来曼谷供奉,并启动和举办南海佛教圆桌会,因缘殊胜,法喜充盈。愿中泰两国佛教法谊长存,也祈愿南海佛教交流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止。”

参访金山寺

参访金山寺

历史悠久的泰国金山寺,在第一世泰王裕华朱拉洛大帝时被御赐为皇家寺院,也是迄今唯一奉藏有佛舍利的泰国皇家寺院,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启动仪式当天上午,参加圆桌会启动仪式的中方代表,还在泰国副僧王、金山寺方丈帕·蓬玛西提长老引领下参观金山寺,同登舍利塔。双方代表还就中泰佛教文化交流进行了座谈。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在曼谷启动

出席本次启动仪式的领导嘉宾还有:中国驻泰王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常禹萌,广东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曾晓晖,深圳海外联谊会会长王强,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陇兴,以及泰国总理助理尼约·韦察卡马、泰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拉丽婉·卡吉登贾丽、泰国宗教委员会主席赵昆·博马、比利时宗教和平组织副主席赵昆·拉贾维勤苏德等。

教育分论坛

教育分论坛现场

教育分论坛现场

当天下午,作为南海佛教圆桌会重要活动内容的教育分论坛,在曼谷摩诃朱拉隆功大学顺利举行。中泰双方教育界、佛教界20多名专家学者,以“观往知今、返本开新——新时代中泰佛教教育交流互鉴”为主题,就当代佛教教育、中泰佛教交流、南北传佛教互动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讨论。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在曼谷启动

南海佛教圆桌会创设于2016年,旨在汇集南海愿力,构筑佛教交流合作平台,凝心聚力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南海佛教命运共同体,为南海地区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八年来,南海佛教圆桌会从深圳到金边;从科伦坡到曼谷、加德满都,从最初只有几个国家参加,到今天28个国家和地区踊跃参会共襄盛举——发轫于南海之滨中国深圳的南海佛教圆桌会,已日益成为国际性民间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平等对话的重要窗口。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在曼谷启动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在曼谷启动

八年来,在各方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下,南海佛教圆桌会汇聚泛南海区域国家和地区,圆融汉传、藏传、南传三大语系佛教,在佛教文化交流、佛教教育、青年发展、公益慈善、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并形成慈善光明行、海外留学生访华、《南海佛教史》编撰、佛教典籍互译等重要品牌活动,赢得了区域民众的广泛认可和高度称赞。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在曼谷启动

本届圆桌会主论坛2024加德满都论坛,以“法乳同源、和合天下”为主题,将于13日在尼泊尔召开。青年分论坛、丝路光明慈爱行、祈愿世界和平法会等重要活动,也将同期于尼泊尔分别举行。


观往知来 返本开新 |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曼谷举行

凤凰网佛教文化  2024年12月07日

2024年12月6日,南海佛教圆桌会举行启动仪式的当天下午,教育分论坛在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顺利举行。中泰双方教育界、佛教界的20多名专家学者,以“观往知来、返本开新——新时代中泰佛教教育交流互鉴”为主题,就当代佛教教育、中泰佛教交流、南北传佛教互动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讨论。

观往知来 返本开新 |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曼谷举行

在论坛开始前的欢迎仪式上,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校长颂金长老,代表校方致欢迎词,表示泰中友好源远流长,摩诃朱拉隆功大学也长期得到中国方面的支持,非常高兴能在摩诃朱拉隆功大学,迎接印顺大和尚和来自中国佛教教育界的学者朋友。相信南北传佛教的深入交流和友好合作,会让佛教成为更好的佛教,更有益于世界和平和人心的安定。

摩诃朱拉隆功大学行政副校长帕泰·帕瓦拉迈提在致辞中,介绍了摩诃朱拉隆功大学的历史、现状和办学情况,表示期待率团到中国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大乘佛教,也欢迎中国的朋友学者常来常往、交流互鉴。无论汉传南传,都法乳同源,佛教教育的交流合作,一定会积极推进两国佛教的发展,共同促进佛教教育的提升。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本焕学院、南海佛学院院长印顺感谢颂金长老和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校方的支持与合作,并发表主旨演讲。印顺表示,本届圆桌会教育论坛千里移师泰国,展开中泰佛教教育的交流互鉴,是历史必然,是时代要求,是众缘和合的结果。这次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泰国举办,可谓正当其时,因缘殊胜。

印顺回顾了海南、深圳佛教界在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海外留学僧培养,创办教育论坛,成立佛教教育交流研究机构等佛教教育方面的探索实践,并围绕佛教经典数据化、新时代寺院管理办法、联合编写禅修教材、资助留学僧等问题,对对中泰佛教教育交流互鉴提出了切实具体的建议。

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创设于2019年,至此已成功举办六届。教育论坛承百年树人之意,面向佛教未来,构筑佛教教育国际交流平台,推进当代佛教教育交流合作,守正创新,以佛陀般的宽广胸怀,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文明互鉴。五年来,各国佛教院校代表积极参与,深入交流,共同成立研究机构,互派留学僧,极大促进了与会国佛教教育交流合作,为世界佛教的教育、发展与未来,做出了积极贡献。

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国学院教授楼宇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杨曾文、南开大学教授孙昌武、河南龙门石窟研究院名誉院长温玉成,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校长妮兰提·德·希尔瓦,为在曼谷举行的本次教育论坛发来贺信。

本次教育论坛部分专家学者发言摘要:

观往知来 返本开新 |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曼谷举行

构建自主的中国佛教教育话语体系,既是中国佛教教育在新时代、新机缘之下的时代担当,也是近年来中国佛教发展和对外交流的迫切需要。要在“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的基本使命基础上,以“两个结合”为指引,以爱国爱教,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为基本前提,并应落实到佛教教育的全过程;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充实中国佛教教育的内涵;借助于新的技术条件,革新僧教育和居士培训教育的教学组织实施方式。同时还应当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思路,开办佛教界的师范教育,并适度借鉴和引进社会大学的教师管理、考评机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观往知来 返本开新 |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曼谷举行

近代以来中国佛教教育面临的问题,大家多有反省。 办好佛教教育,我本人的体会,应当照顾到几种关系: 一是师资关系; 二是教理的邪正、深浅与总别关系; 三是教理与观行的关系; 四是内学与外学的关系。 认识到位,关系理顺,则佛教教育就能形成一个上求下化的良性循环系统,佛教的发扬光大就指日可待。

观往知来 返本开新 |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曼谷举行

佛教教育包括知识传授、道德提升和智慧培养三个方面,且都以慈悲为主导。 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佛教教育、培养教育僧才? 1、加强僧伽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 2、寺院学院化、学院丛林化。 3、僧伽教育是全人教育,引导社会大众正确认知佛教、理解佛学。 4、内主外兼,同时兼明当代宗教学理论和方法。 5、强化自觉觉他教育。 6、佛教教育应向社会开放,让更多人了解、学习、乃至研究佛学。

观往知来 返本开新 |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曼谷举行

五乘佛教是佛教教育的完整体系,其根本在于大乘佛法的唯识中道义。五乘佛教的教育次第是原则性的,在实际的佛教教育之中,因众生学佛时劫的长短、根器的差异而演化出千差万别的教化法门。当前的佛教教育应当对经典之中教育智慧多加研究,吸取营养,根据佛教的核心教义,探讨教育的目的,因材施教、因机设教,设计出适合佛教特色的教育体系,避免被现代西方的世俗教育体系牵着鼻子走。

观往知来 返本开新 |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曼谷举行

与传统佛教学相比,应用佛教学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皆有新的开拓,特别是在研究方法上,应用佛教学研究需要从文献导向向问题导向、从传统解释学向现代解释学、从“我注六经”向“六经注我”的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佛教从单纯的研究对象向作为方法的佛教转变,也意味着佛教不再被单纯视为一种哲学体系,同时也要关注其宗教性属性,并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发崛起其积极的思想要素和思想资源。

观往知来 返本开新 |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曼谷举行

中华文明既是在自身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原生文明,在形成过程中,也与域外其他古老文明发生交流、碰撞与融合。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佛教历史上的每次繁荣发展,均是与不同文化沟通对话,与新思想、新文明调适融合的结果。佛教要发展,也要在交流互鉴中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工智能问题。

观往知来 返本开新 |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曼谷举行

在佛教教育方面,太虚大师除了兴办佛学院和亲任讲师外,还积极开展了其他多种形式的办学实践。太虚大师在雪窦山的办学实践在当时取得一定的成就和影响,其中蕴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对于当下的佛教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如注重包括佛教教育在内的“广义的教育”, 注重培养国际佛教人才,注重信仰的建立与践行,注重因地制宜与学修一体,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注重服务社会等。

观往知来 返本开新 |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曼谷举行

闻思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学习教理、破邪显正即属其内涵。更准确地说,结合自心进行简择取舍,使心逐渐趣入正法的“闻思”便是“修”。通过闻思,我们对所选道路会更有信心、更坚定,避免被偏误言论带偏。因此,“闻、思、修”的次第至关重要。理解心理及事物规律,通过闻思和判断,我们才能更好地调节身心,这正是闻思修次第增上对于佛学教育的意义所在。

观往知来 返本开新 |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曼谷举行

太虚大师认为流行于泰国的上座部佛教,给泰国带来了安定和福乐。历代帝王的推崇,以及佛教本身的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利益社会和人生,使得佛教有了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如何建设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的过程中,中国有必要充分吸收巴利语系、藏语系、汉语系这三大系佛教的优长,并且彼此相互借鉴、相互增上,乃至中国大乘佛教还应主动弘传到泰国等南亚国家以及欧美等国家。太虚大师的思想,有着既要“吸收进来”,又要“弘传出去”,有着文化建设、文化自信的两方面,体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完整内涵。

观往知来 返本开新 |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曼谷举行

近一百多年来,中国沿海地区下南洋的人士络绎不绝。中国和泰国早已是血肉相连的一家人,“中泰一家亲”历久弥新。中国和泰国的佛教交流拥有巨大的交流空间,北传佛教的哲学思想与南传佛教的上乘禅法相结合,必定是新时代的重大成果。中国本焕学院与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作为佛教教育的标杆,相互走访与交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观往知来 返本开新 |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曼谷举行

文明交流互鉴在实践当中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参与和推动,需要有志之士为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架起桥梁。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两国确定2024为“中泰友谊金色50年”,并且以“中泰齐心,命运与共”为建交50周年口号。中泰国家在佛教文化方面有着深层次的相通相连,一定意义上,这种“齐心”为“命运与共”奠定坚实的基础。“齐心”来自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追求又来自共同的认知,文化的相互认同和理解是其基础。

观往知来 返本开新 |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曼谷举行

马来西亚汉传佛教教育在多元文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模式,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该领域也面临着现代化适应不足、教育专业水平有限、资源匮乏以及僧才短缺等多重挑战。通过对历史背景、现状及全球化影响的分析,可以采取包括数位化与课程多元化、国际合作与本地化融合,以及设立专业僧才培养计划等若干应对策略,。透过这些策略,相信马来西亚汉传佛教教育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将成为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

观往知来 返本开新 |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曼谷举行

新时代中泰佛教教育交流互鉴的机遇与挑战,需在返本坚守佛教教育的根本与核心的同时,创新佛教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展望未来,中泰佛教教育交流互鉴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让我们秉持“观往知来,返本开新”的理念,以历史为鉴,坚守佛教教育的根本;以创新为动力,开拓佛教教育的新境界;以交流互鉴为桥梁,携手共进,共同铸就中泰佛教教育的辉煌未来。相信在两国佛教界的共同努力下,中泰佛教教育交流互鉴将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世界佛教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增添光彩。

观往知来 返本开新 | 2024南海佛教圆桌会教育论坛在曼谷举行

黄夏年教授为本次教育论坛做学术总结,认为中泰不同的教育模式,必须发生碰撞,经过碰撞之后,才能得到新的共识,开出创新的果实。教育是佛教转型的基础,是未来佛教发展的人才摇篮。本次论坛,我们讨论的每个问题都是与未来戚戚相应。不管是五乘传统教育的新模式,还是应用教育的实用性,关键在古人贤哲所说的“当机”,只要当机了,佛教教育就成功地向前推进,直至最后取得应用,乃至成功。他还在总结中表示,深圳弘法寺与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一直有着密切联系,保持了很深的法谊。本次论坛在泰国召开,聚焦于新时代中泰佛教教育交流互鉴,共同表达了对当代佛教教育的关切,必能进一步增强两国的佛教教育合作,开创南海佛教教育的新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