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洁孙晓雯参加首届“人大中东论坛暨人大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成立仪式”并主持分论坛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王宇洁孙晓雯参加首届“人大中东论坛暨人大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成立仪式”并主持分论坛

点击数:513 更新时间:2024-11-27 17:16:15

2024年11月16日上午,我所王宇洁教授、孙晓雯讲师参加首届“人大中东论坛暨人大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成立仪式”,并主持分论坛。

2024年11月16日,首届“人大中东论坛暨人大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世界体系下的中东安全与发展问题”。来自中联部、外交部、中央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商务部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社科院、西北大学、宁夏大学等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三十多名官员与学者参会发言。与会专家认为,稳定与和平、开放与发展是该地区的未来主题。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将提供更多新的机遇。这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与中国中东学会合作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承办,成都金融周组委会与成都创新金融研究院提供合作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在此次会议上正式宣布成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外交部原副部长乐玉成、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副所长、中国中东学会会长王林聪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中联部三局副局长余伟做了主题报告,题目是《中东现代化:从探索历程到与我携手共进的机遇和行动》。

主旨发言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教授主持。中央外办原副主任陈小工、原中国中东特使吴思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规划和产能合作促进处处长李清立、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中民,先后作了主旨发言。

16日下午,会议举行了两个平行分论坛。第一分论坛主题为“世界体系下的中东安全问题”,上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文林主持,下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我所讲师孙晓雯主持。

第二分论坛主题是“世界体系下的中东发展问题”,上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我所教授王宇洁主持,我所孙晓雯老师以“沙特阿拉伯的国家建构与现代化进程”在该论坛作了发言。第二分论坛下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嵇先白主持,我所王宇洁教授在该论坛作了发言。

相关报道见:https://mp.weixin.qq.com/s/tubakf65lae1vrIfdLm2LA。


活动回顾 | 首届 “人大中东论坛2024”暨人大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成立仪式成功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 2024年11月23日


1.jpg

2024年11月16日

首届 “人大中东论坛2024”

暨人大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成立仪式

在北京成功举办

12.jpg

全体参会成员合影

12.jpg

会议现场


2024年11月16日,首届“人大中东论坛暨人大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世界体系下的中东安全与发展问题”。来自中联部、外交部、中央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商务部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社科院、西北大学、宁夏大学等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三十多名官员与学者参会发言。与会专家认为,稳定与和平、开放与发展是该地区的未来主题。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将提供更多新的机遇。这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与中国中东学会合作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承办,成都金融周组委会与成都创新金融研究院提供合作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在此次会议上正式宣布成立。

会议主要内容

论坛开幕式

12.jpg

杨光斌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主持开幕式,他指出,中东地区是世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之一,中东问题不仅关系国际社会,更深刻影响全球发展格局,因此加强对中东地区的研究、增进对这一地区理解,既是学术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战略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正式成立中东研究所,是我校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重要扩展,体现出校方对中东研究的高度重视。他提出,人民大学的区域国别研究应注重理论范式,结合历史政治学与世界政治学,以新方法、新视角研究中东问题。杨院长感谢中东学界的诸位学者对我校成立中东研究所的指导与帮助,并期待学者们在交流中畅所欲言,为中东研究建言献策。

12.jpg

郑新业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在致辞中指出,人大中东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最新努力和重要成果,论坛以“世界体系下的中东安全与发展问题”为主轴,突出以世界体系为视角,以宏大的全球视野思考关于中东至关重要的学术和政策议题,这是我校落实全球倡议、推动学术交流和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举措。通过此次论坛,希望能够深入探讨世界体系下中东的安全与发展问题,提供来自中国的世界智慧。

12.jpg

乐玉成致辞

原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致辞中提出,中东问题由来已久,矛盾错综复杂。就当前中东地区形势,他提出了关于新一轮巴以冲突缘由、未来4年特朗普中东政策趋向、美国犹太资本对其中东政策的影响、“两国方案”实施路线图和中东安全架构如何构建等五大问题,期待学者认真研讨。他还强调,中国在中东地区和平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独特作用,并期待与会专家建言献策,为中国中东外交作出积极贡献。

12.jpg

王林聪致辞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副所长、中国中东学会会长王林聪,代表中国中东学会祝贺人大中东论坛的召开和中国人民大学中东研究所的成立。他在致辞中指出,此次论坛主题聚焦世界体系下的中东安全与发展问题,旨在强调发展对促进安全与和平的重要性。他强调当前中东局势复杂,中国在中东和解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地区局势仍面临严峻挑战。论坛应深入探讨如何实施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他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在中东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中国中东学会愿与各方合作,共同促进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发展。

12.jpg

余伟致辞

中联部三局副局长余伟做了主题报告,题目是《中东现代化:从探索历程到与我携手共进的机遇和行动》。他在报告中指出,中东地区的现代化经历长期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中东国家与中国有很多共同点、契合点,很多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愿景都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高度契合,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基础深厚,在携手共促现代化方面充满机遇。中国与中东各国应加强理念经验交流互鉴,加快发展战略对接和优势互补,扩大人文领域合作,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共同走好符合自身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之路,共同铸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主旨发言

12.jpg

翟东升主持

主旨发言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教授主持。翟东升教授对在场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们表示感谢,他支持并赞同加强中东地区研究的重要性,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12.jpg

陈小工发言

主旨发言环节的第一位发言嘉宾是原中央外办副主任陈小工。他认为,当前中东地区安全问题盘根错节,尖锐复杂,有深刻的内外根源。美国在这一地区所推动的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和所谓的“民主化运动”,也是中东至今动荡不绝的重要原因。陈主任还认为,中国作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协调与合作,共同推动哈以问题的妥善解决。陈小工将军最后期望本次人大中东论坛能够为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为中国的中东政策制定做出贡献。

640.jpg

吴思科发言

主旨发言环节的第二位嘉宾是原中国中东特使吴思科大使。他结合自身多年在中东地区的工作经历,以“中国式现代化和中东国家民族复兴交相呼应”为发言主题。吴思科大使认为,在当前中东形势快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和中东地区国家之间的互信关系不断增强;中国的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适应中东地区的需求;中国式现代化和中东国家探索自身的复兴和发展之路有强烈共鸣。吴大使认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彼此的交流互鉴使双方合作基础更扎实,经得起世界风浪变幻考验,中国有信心发展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并要把跟中东地区的合作作为中国面对大国博弈的重要依托。

微信图片_20241127195103.jpg

刘卿发言

主旨发言环节的第三位嘉宾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卿。刘卿院长主要围绕美国的中东战略、特朗普政府未来的全球战略、特朗普中东政策走向、美国未来在俄乌战争中的政策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释和分析。

微信图片_20241127195248.jpg

李清立发言

主旨发言环节的第四位嘉宾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规划和产能合作促进处处长李清立女士。李清立处长指出,新形势下推进中国与中东国家产业投资合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东地区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东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当前,全球经济和地缘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国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对新形势需要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的作用,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推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经济合作的水平,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在中东国家经济多元化发展集体向东看的大趋势下,主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已经成为谋求对华全方位合作的主渠道。在新形势下,推进中国与中东国家产业投资合作符合中国与中东各国的共同利益。李处长期望可以推动政府部门和中东国家在共建研究领域做一些开创性工作,主动向中东国家提出中国可以参与的前期研究。

1.jpg

刘中民发言

主旨发言环节的第五位嘉宾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中民教授。刘中民教授以《伊朗与中东什叶派政治组织的关系》为题做了演讲。刘教授指出,第一,伊朗与不同什叶派政治组织关系的发展深受后者所在国家环境的制约,环境优劣是决定伊朗与什叶派政治组织关系成败的重要因素。第二,伊朗与中东什叶派政治组织的关系水平程度不等,存在着合作程度不等的委托-代理关系形式,并处于根据环境条件变化的动态调整之中;什叶派政治组织并不简单充当伊朗的代理人,它们同样是自主性的行动主体,有其特有的政治理念和利益诉求。第三,伊朗与中东什叶派政治组织的关系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伊朗并非一味出于革命热情和身份政治输出革命,推行教派主义,而是根据环境条件和战略目标特别是国家利益决定其政策选择。

第一分论坛

会议下午设有两个平行分论坛:第一分论坛主题为“世界体系下的中东安全问题”,第二分论坛主题是“世界体系下的中东发展问题”。

1.jpg

第一分论坛现场

2.jpg

田文林主持

第一分论坛的上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文林主持。

1.jpg

牛新春发言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牛新春首先发言。他通过回顾特朗普政府上个任期中的美国与沙特、伊朗等国的关系,提出其新任期中东政策的变和不变,深入分析特朗普竞选中结束中东战争这一目标与现实的可实现性以及后续影响。

2.jpg

孙德刚发言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孙德刚以复合制度主义为理论视角,详细分析复合制度主义的横向、纵向层面,提出应对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制度过剩、推进中阿合作论坛的机制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3.jpg

余国庆发言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余国庆以加沙冲突为例,从国家间关系、地区安全环境与科学技术、发展环境、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族群关系、加沙地区安全治理六个方面分析中东地区局势,并对未来的中东安全形势的发展做出预测。

4.jpg

佘纲正发言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长聘副教授佘纲正提出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分析新时期大国竞争如何促成新型中间地带崛起;同时以中东国家为例,对比冷战时期大国对称竞争与现在的非对称竞争。

5.jpg

王林聪发言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副所长,中国中东学会会长王林聪进行总结与点评,主要涉及大国对中东安全的影响、中间地带的变化与全球南方对中东局势的影响、影响中东安全的根源性问题等四个方面,同时提出建构中东安全架构依靠“全球南方”和新中间地带的新思路。

6.jpg

罗林发言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罗林对于各位学者的发言给予回应,同时从自身工作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中东研究前景广阔,对新时期中国中东研究提出了新的期望。现场参会的老师、同学在中东政治阵营化趋向、中东地区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沙特和以色列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提问,各位专家和学者积极回应,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7.jpg

孙晓雯主持

第一分论坛的下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哲学院讲师孙晓雯主持。


8.jpg

丁隆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以非国家行为体与中东安全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抵抗轴心”的概念、地缘政治目标、推进策略和短板。

9.jpg

田文林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文林从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出发,指出当前中东的发展滞后是安全问题没有处理好的结果,并对中东发展和安全之间恶循环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1.jpg

金良祥发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金良祥以伊朗为例,通过时间线深入分析伊朗的政权问题、波斯湾安全问题、伊朗核问题、“抵抗轴心”问题,提出认识这些问题需要具备中国视角。

2.jpg

吴诗尧发言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吴诗尧提出了以美国地区战略间张力为核心概念的理论框架,指出美国中东战略对印太战略有策应、增益和牵制三种影响,表示其未来影响取决于战略间张力变化。

3.jpg

孙德刚发言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孙德刚对四位学者的发言给予回应,与四位发言人和现场学者进行讨论。现场老师和同学积极参与,提出有关“特朗普上台后的中东政策与中国中东外交”“以色列与美国关系的变化”“战略间策应和增益之间的关系”“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等话题对各位发言人进行提问,四位发言人和与会学者给予积极回应。本节分论坛圆满结束。

第二分论坛

4.jpg

王宇洁主持

第二分论坛上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哲学院教授王宇洁主持。

5.jpg

陆如泉发言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指出,五大比较优势凸显中国在中东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包括中国是与所有中东国家均建立外交关系,并保持相对友好的国家、中国几乎是所有中东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对于中东国家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中国至少在未来20年还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国第一位,这对于中东国家具有超级的吸引力、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全球领先。

6.jpg

廖百智发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所长廖百智的发言聚焦“阿拉伯社会契约的演变及思考”,指出中东地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当前中东地区国家政治—社会关系恶性循环的现状。

7.jpg

王诚发言

商务部研究院王诚研究员以“从阿联酋制造论坛看阿联酋经济多元化道路及中阿合作建议”作发言,他指出阿联酋近年来大力推进经济多元化战略,依托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金融保障,加速制造业发展,并通过“3000亿行动”等计划致力于提升全球工业竞争力。与此同时,中阿合作在贸易、投资、技术等领域不断深化。中阿产能示范园作为合作标杆项目,展示了合作潜力,但也面临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升级的挑战。

8.jpg

王新刚发言

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刚教授以“胁迫外交视域下美国对叙利亚的制裁—以《凯撒法案》为例”为题作发言。王新刚教授指出,美国以《凯撒法案》为代表的对叙利亚制裁,使其经济与社会陷入严重困境。这些制裁是美国“胁迫外交”的典型手段,全面打击叙利亚的政府、经济重建和社会发展,对民生造成深远影响,尤其在粮食危机上尤为突出。他认为,制裁未能实现预期的外交目标,反而加剧了叙利亚的经济困难和社会危机。这一案例反映了美国胁迫外交的局限性,也引发了对国际制裁政策有效性和人道性的深刻思考。

9.jpg

孙晓雯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孙晓雯老师以“沙特阿拉伯的国家建构与现代化进程”作发言,她从历史视角出发,探讨了沙特宗教与国家关系的演变以及当前改革的特点与挑战。总结了萨拉曼父子执政以来的现代化与世俗化进程,剖析了宗教权威集中化、经济多元化、政治集权化等核心政策,并指出这些改革与沙特国家建构历史的连续性。

1.jpg

韩志斌总结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此次发言各位学者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深刻剖析了中东现代化的多个面向。

2.jpg

嵇先白主持

第二分论坛下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嵇先白主持。

3.jpg

韩志斌发言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韩志斌指出利比亚伊斯兰社会主义国家的部落社会特征是导致“强社会”对抗“弱国家”的关键原因,与西方殖民遗留问题、经济发展滞后、意识形态的空洞化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其国家建构的失败和政权更迭。

4.jpg

王震发言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王震分析了巴以冲突在国际格局变动下持续升级背后的复杂原因,指出其对以色列及国际秩序造成影响、带来非国家行为体力量的兴起及美国影响力下降的趋势。

5.jpg

王宇洁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哲学院教授王宇洁强调,在民主、人权和现代性问题上例外是对伊斯兰世界的误解,阐述了不同视角下的现代性理论及其范式转移,并呼吁关注伊斯兰国家在理论和现实层面的现代化探索。

6.jpg

王泽壮发言

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教授王泽壮展示了近代亚美尼亚商团在伊朗辉煌至衰落的历程,并从内外角度分析原因,而以犹太资本为主体的商业公司却进行了制度转型。

7.jpg

朱泉钢发言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副研究员朱泉钢从沙特对中东研究的四个发展阶段切入,结合案例指出沙特的中东研究不断加强了本土化色彩与自主知识体系的探索。

8.jpg

廖百智发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所长廖百智研究员对嘉宾兼具学术意义、历史厚度和现实价值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并对巴以冲突以及当前的中东局势等问题做出了回应。与会者围绕“中国企业在伊朗的商业发展”“西亚研究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等话题对发言嘉宾进行了提问,发言人和与会学者均进行了积极回应。

总结环节

9.jpg

张晓京主持

人大中东论坛的大会总结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张晓京主持。

10.jpg

佘纲正发言

11.jpg

朱泉钢发言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长聘副教授佘纲正做第一分论坛总结汇报。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副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朱泉钢教授做第二分论坛总结汇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张晓京书记指出,本次人大中东论坛是作为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研究所配套的学术活动,也是为中国人民大学中东研究所未来进一步发展预热,希望能够汇聚更多的学者,进一步加强各院校在中东研究领域的合作,推进区域国别与中东研究。

12.jpg

田文林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文林作最后总结。田文林教授认为,本次人大中东论坛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高质量学术会议,一方面是论坛嘉宾规格非常高,另一方面是参会代表发言精彩。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所正式成立后,未来的中东研究首先要坚持“起自学术,终及国家”的宗旨,坚持经世致用传统,将学术研究与服务国家有机结合。其次,要充分利用人大作为双一流高校的跨学科知识优势。第三,充分运用历史政治学与世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最后,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与国内外学界加强交流合作,力争使人大中东研究所成为重要交流平台和合作平台。


整理:高玖、鲜甄、李嘉伟、王晓东、陈镕珊

校对整合:鲜甄、高玖

排版:北成

审核:宋婷婷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