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6日,我所所长张风雷教授应邀出席首届中澳新佛教论坛,并在开幕式上代表中国学者致辞。
由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佛教界共同发起的“2024中澳新佛教论坛”于8月3日上午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隆重开幕,来自中澳新三国佛教界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数百人云集盛会,同沾法喜。
本次论坛以“慈悲圆融·多元共生”为主题,旨在通过佛教的交流与对话,弘扬佛教优秀文化,阐发佛教当代社会价值,增进中澳新三国民心相通与人民情谊,胜缘希有,意义深远。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法师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活动,并在开幕式上致辞。澳中佛教总会会长般若法师、新西兰本因法师分别代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佛教界在开幕式上致辞。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政府Mark Buttigieg先生代表州长Chris Minns先生、州多元文化部长Steve Kamper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澳纽南海佛教联合会会长妙净法师、中国人民大学张风雷教授、墨尔本大学Charitha Dissanayake博士也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道慈法师、永信法师、明生法师、心澄法师、正慈法师、胡雪峰喇嘛,秘书长陇兴,副秘书长慧庆法师、光泉法师、秋爽法师、普正法师、毕永祥,中国佛学院副院长清远法师,北京大学李四龙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纪华传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刘成有教授,以及观礼嘉宾印度尼西亚慧雄法师、美国照初法师、中国台湾大慧法师等出席开幕式。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宗性法师、澳大利亚法界佛教总会恒实法师共同主持开幕式。本次论坛由澳中佛教总会承办。
8月3日上午,作为中澳新佛教论坛系列文化活动之一,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佛教画展在新南威尔士州艺术馆举行隆重开展仪式。画展集中展示了中澳新三国佛教界、艺术界人士围绕本次论坛“慈悲圆融·多元共生”主题创作的佛教精品画作,方寸显妙谛,丹青融中西,备受各界关注,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又一成功范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法师、澳中佛教总会会长般若法师、悉尼市副市长Robert Kok先生等嘉宾出席仪式,并为画展剪彩。画展作品由江苏省佛教协会、澳中佛教总会组织。
2024年8月4日上午,“中澳新佛教论坛”在悉尼大学举办三场分论坛,主题分别为“多种信仰、多元文化、多彩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佛教与生态环保”“禅与当代社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道慈法师、永信法师、明生法师、心澄法师、正慈法师、胡雪峰喇嘛,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慧庆法师、光泉法师、秋爽法师、纯闻法师,中国佛学院副院长清远法师,中国佛教协会海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本性法师,澳大利亚法界佛教总会恒实法师,澳洲南天大学人间佛教中心主任觉玮法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四龙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纪华传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刘成有教授,墨尔本大学教授Charita Dissanyake博士,悉尼大学Mark Allon教授等嘉宾,从不同角度阐发论坛主题的深刻内涵,观照当代佛教发展实际,为与会大众献上了三场慧光闪耀的思想盛宴。
8月3日下午,作为中澳新佛教论坛系列文化活动之一,中国佛教梵呗艺术团在悉尼歌剧院首次登台演出。本次演出客服票务悉数售罄,2000余名澳洲市民观看演出。三大语系佛教界代表文武结合、共同演绎,为现场观众展示了有着千年历史传承的佛教梵呗艺术、佛教音乐、少林功夫等节目内容。其中,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目,更让澳洲民众近距离接触到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瑰宝,亲身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与风采。演出现场掌声频起,气氛热烈,好评如潮。中国佛教梵呗艺术团成员来自承德普宁寺、西双版纳总佛寺、杭州灵隐寺、杭州佛学院、开封大相国寺、登封嵩山少林寺、聊城鱼山梵呗寺和温州心安禅寺等。
8月4日下午,2024中澳新佛教论坛在悉尼大学举行闭幕式。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多元文化部影子部长马克·库尔先生出席闭幕式并致辞。闭幕式上,佛教三大语系代表与澳洲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等宗教界代表联合举行祈祷世界和平仪式。闭幕式上,论坛发布《2024中澳新佛教论坛宣言》,集中展现三国佛教界共识、愿景及论坛成果。论坛闭幕式由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陇兴主持。
8月5日,参加2024首届中澳新佛教论坛的嘉宾集体参访了澳州南天寺和南天大学。
相关报道见:https://www.chinabuddhism.com.cn/web/details/76183 、https://www.chinabuddhism.com.cn/web/details/76185、https://www.chinabuddhism.com.cn/web/details/76184、https://www.chinabuddhism.com.cn/web/details/76186、https://www.chinabuddhism.com.cn/web/details/76187。
2024-08-03 作者:如是
8月3日上午,2024中澳新佛教论坛在悉尼歌剧院隆重开幕
百川归海原一味,同心共沐太平花。
由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佛教界共同发起的“2024中澳新佛教论坛”于8月3日上午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隆重开幕,来自中澳新三国佛教界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数百人云集盛会,同沾法喜。
论坛开幕式现场
本次论坛以“慈悲圆融·多元共生”为主题,旨在通过佛教的交流与对话,弘扬佛教优秀文化,阐发佛教当代社会价值,增进中澳新三国民心相通与人民情谊,可谓胜缘希有,意义深远。
演觉会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法师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活动,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演觉会长指出,弘扬佛教慈悲圆融的精神,就应当倡导多元文化彼此尊重、和谐共生,要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促进全人类慈悲相待、同愿同行,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演觉会长强调,中国佛教界愿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佛教界一道,积极开展弘法事业、人才培养、公益慈善、环境保护、文化弘扬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编织中澳新佛教纽带;共同弘扬佛教慈悲圆融的精神,不断促进中澳新三国在宗教、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增进三国人民彼此间的了解与友谊,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践行多元共生的理念,促进中国佛教、中华文化在澳新两国的弘扬,积极参与和推动宗教交流与文明对话,让多元文化和不同文明在和而不同、交流互鉴中生生不息,共同书写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华章。
澳中佛教总会会长般若法师、新西兰本因法师分别代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佛教界在开幕式上致辞。
般若法师在开幕式上致辞
般若法师在致辞中指出,澳大利亚是一个以多元文化著称的国家,这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精神,与佛教所倡导的平等圆融的理念高度契合。他指出,在南半球的悉尼举办中澳新佛教论坛,为南半球乃至全球的佛教徒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鉴、共同成长的宝贵平台,彰显了佛教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力,更是对人类共同精神追求的一次崇高致敬。
本因法师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因法师在致辞中说,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滋养人类精神文明的思想宝藏。此次在澳洲召开首届中澳新佛教论坛,是澳洲佛教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佛教向世界展现其内在思想文化宝藏迈出的一大步。他希望,在三国佛教界共同努力下,让世界充满慈悲喜舍、多元圆融的光明。
Mark Buttigieg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政府Mark Buttigieg先生代表州长Chris Minns先生、州多元文化部长Steve Kamper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代表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国佛教高僧大德、学者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本次中澳新佛教论坛的主题“慈悲圆融·多元共生”,与澳洲长期以来倡导的多元民族、文化和谐共存的理念是相通的。新南威尔士州政府非常欢迎论坛在悉尼举办。他相信,论坛的宝贵经验和交流成果也必将进一步促进当地社会族群的和睦,突显澳洲多元文化平等、包容的精神价值,是建设一个和平、美好世界的有益探索。
妙净法师在开幕式上致辞
张风雷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Charitha Dissanayake博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澳纽南海佛教联合会会长妙净法师、中国人民大学张风雷教授、墨尔本大学Charitha Dissanayake博士也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道慈法师、永信法师、明生法师、心澄法师、正慈法师、胡雪峰喇嘛,秘书长陇兴,副秘书长慧庆法师、光泉法师、秋爽法师、普正法师、毕永祥,中国佛学院副院长清远法师,北京大学李四龙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纪华传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刘成有教授,以及观礼嘉宾印度尼西亚慧雄法师、美国照初法师、中国台湾大慧法师等出席开幕式。
宗性法师、恒实法师主持开幕式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宗性法师、澳大利亚法界佛教总会恒实法师共同主持开幕式。本次论坛由澳中佛教总会承办。
开幕式后,论坛还将举办三场分论坛、佛教画展、佛教梵呗音乐会、多种宗教联合祈祷和平仪式及友好参访等丰富多采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向澳洲民众充分展示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值得期待。
新南威尔士州警察乐队在开幕式演奏《三宝歌》
2024-08-05 作者:如是
2024年8月4日上午,“中澳新佛教论坛”在悉尼大学举办三场分论坛
2024年8月4日上午,“中澳新佛教论坛”在悉尼大学举办三场分论坛,主题分别为“多种信仰、多元文化、多彩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佛教与生态环保”“禅与当代社会”。
第一分论坛现场
第二分论坛现场
第三分论坛现场
演觉会长出席分论坛
期间,发言嘉宾从不同角度阐发论坛主题的深刻内涵,观照当代佛教发展实际,为与会大众献上了三场慧光闪耀的思想盛宴。现将分论坛主要嘉宾发言内容摘要如下,与读者分享。
道慈法师:把佛教活动场所建设成为生态保护示范基地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佛教寺院既是实践佛教生态理念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示佛教生态建设的重要窗口。特别是许多佛教寺院,环境优美,庄严清净,成为我国佛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生动例证。要把生态保护列入重要的创建标准,倡导植树栽花、文明进香、低碳生活、科学放生,把佛教活动场所建设成为生态保护示范基地,推动佛教界的生态文明建设。
澳大利亚法界佛教总会恒实法师现场分享禅在西方的传播与影响
永信法师:佛教是多元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佛教作为一种跨国界、跨文化的宗教,具有天然的桥梁作用。在中澳新佛教论坛上,我们可以借助佛教这一共同语言,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打破隔阂,增进友谊。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和矛盾,佛教的和谐共生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以佛教的智慧为指引,学会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佛教不仅要关注个人的修行和解脱,还应该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和民生需求。我们应该发挥佛教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正义与和平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多彩世界贡献力量。
论坛现场嘉宾互动
明生法师:重建禅的人文精神,强调现实人文关怀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春色无高下,花枝自短长。”今日,我们以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澳大利亚为平台,以中澳新佛教论坛为契机,梳理六祖人间佛教思想,使菩提古树再焕新枝,侧重禅的人文精神之重建,强调现实人文之关怀,将菩萨悲情倾洒人间,立足人间佛教,立足人文佛教。让禅,真正契理契机,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Charita Dissanyake博士:佛教是和平的宗教
墨尔本大学教授
世界上其他宗教对于佛教徒普遍抱有很大的善意。这源自于人们认为佛教徒通常是和平的、不具威胁性的。佛教能够参与宗教对话的一个重要前提,即是找到彼此在思想观念及关注现实问题上的共同点,如慈悲和善良的共同价值观,以及与其他宗教共同探讨有关人类精神、生存及日常生活等问题存在广阔的交流空间。
心澄法师:真禅者,当以菩萨道精神在世间弘法布教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禅心即佛心,以佛理观之,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佛教的根本精神。既然众生同体,利人便是利己,害人则是害己。若明此理、修是行,何有冲突可言?所以,真禅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真禅者,当以自觉真理和普度众生的菩萨道精神在世间弘法布教,使众生真正离苦得乐,从而体现佛教普济利世的价值。
Mark Allon:应着力保护、研究早期佛教文献遗存
悉尼大学教授
Mark Allon教授在发言中,通过大量图片、视频资料,介绍了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博物馆珍藏犍陀罗佛教文献原稿的情况,以及其团队对于这批珍贵佛教文献进行保护、整理及研究的主要成果。
正慈法师:佛教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佛教是人类文明之花,它跨越国界和种族,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佛教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教育,两千多年前佛陀慈悲圆融、无我利他的教导,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散发着智慧的芬芳,为人类走出迷茫、获得幸福指引着方向。
世间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是由无数因缘条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同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大自然也都处在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共生关系中。尽管我们的信仰、文化、肤色各不相同,但我们都是世界的公民,对真善美有着共同的追求,对于和平、幸福和安宁有着共同的渴望。
李四龙:佛教是适应中国社会的典范
北京大学教授
佛教从古印度传到中国,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从儒道互补转向儒释道三教合流。古代的中国文化是开放包容的,从不拒绝外来的优秀文化,又能成功地改变外来文化,让它们都能在中国社会扎根传播。我们最近在讲的“宗教中国化”,就是让各个宗教能不断适应中国社会最新的发展和变化。佛教是适应中国社会的典范,中国佛教孕育出来的禅宗,早已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元素。禅,既是中国人民也是亚洲人民给世界的文化馈赠。
胡雪峰喇嘛:在多元共生中寻求和谐,在交流互鉴中促进发展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佛教有着独特的贡献。我们可以从佛教的慈悲理念中汲取力量,学会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不同、理解差异;我们可以从佛教的圆融智慧中获得启示,学会在多元共生中寻求和谐、在交流互鉴中促进发展。同时,佛教也强调因果报应、众生平等,这些思想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增进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友谊与信任具有重要意义。
纪华传:禅门公案,成为中国佛教中的辉煌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从菩提达摩至五祖弘忍都重视经典,以《楞伽经》《文殊说般若经》《金刚经》等印心,可以归为“如来禅”阶段,要依据经典指导弟子修学,以及勘验弟子是否开悟,这是“藉教悟宗”的传统。从六祖慧能、马祖道一以后至五家七宗的成立,提倡“机锋棒喝”,禅门公案大量涌现,中国禅宗达到鼎盛,进入了“祖师禅”阶段,这个时期的禅法最大特点就是“机锋棒喝”,强调师徒间通过机锋问答相互启发,由此形成了大量的禅门公案,成为中国佛教中最为辉煌的篇章。
慧庆法师:生态环保建设,从心开始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
推动生态环保建设,从心开始。《维摩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以“依正不二”“众善奉行”“因果不虚”等佛教教理,来净化我们的心灵,熄灭我们心中的贪、嗔、痴。心净化了,则社会净化了;社会净化了,则我们国家净化了;每个国家净化了,这世界也就净化了。
刘成有:汲取佛教缘起智慧,实现人类永续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佛教的缘起智慧,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密切关联。20世纪中叶以来,太虚大师等一大批高僧大德,基于佛陀的缘起智慧,提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间佛教理念,强调人类自身的理性觉悟与责任担当,强调人类在佛陀智慧的引导下创造人间净土,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当今时代,人类迫切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汲取人类文明的已有成果,特别是佛教的缘起智慧,努力创造条件,以清洁能源、低碳生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历史的眼光、系统的思维、全球的视野,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光泉法师:用佛教慈悲的理念推动世界和平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
佛教倡导的缘起共生、慈悲平等、中道圆融,追求圆融无碍的境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许多主张相通相融。
特别是,佛教倡导的慈悲平等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处理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关系的准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我们需要用慈悲平等的理念,去促进对话、交流、融合,推动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秋爽法师:对于自然万物应抱持平等恭敬的态度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尊重包容,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于自然万物,我们不仅不能害彼性命,而且还应与一切生物发展一种友善共存的温馨关系。对无知觉的植物,如树木花卉,也应抱持同样平等恭敬的态度;对动物更应给予慈悲的爱护,让一切生物在和平的环境中,友好相处,互不干涉。因为一切的生命和自然息息相关,彼此依存,生命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每一个生命都是累劫以来由于各种因缘和合而形成,我们应善加珍惜。
纯闻法师:用禅宗的智慧寻求内心的平静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
中华禅不仅是中国的宝贵遗产,更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通过禅宗的智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出积极贡献。禅宗以其包容、和谐的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与安宁。
清远法师:众生皆有佛性,各有其价值与使命
中国佛学院副院长
佛教倡导慈悲与和谐,佛陀教导我们,众生皆有佛性,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使命。多种信仰的存在,正体现了人类对真理的多元探索与追求。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本性法师:以禅法的智慧对治人类
2024-08-05
作者:如是
来源:
2024年8月3日下午,中国佛教梵呗艺术团在悉尼歌剧院演出
2024年8月3日下午,作为中澳新佛教论坛系列文化活动之一,中国佛教梵呗艺术团在悉尼歌剧院首次登台演出。本次演出客服票务悉数售罄,2000余名澳洲市民观看演出。三大语系佛教界代表文武结合、共同演绎,为现场观众展示了有着千年历史传承的佛教梵呗艺术、佛教音乐、少林功夫等节目内容。其中,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目,更让澳洲民众近距离接触到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瑰宝,亲身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与风采。演出现场掌声频起,气氛热烈,好评如潮。
中国佛教梵呗艺术团成员来自承德普宁寺、西双版纳总佛寺、杭州灵隐寺、杭州佛学院、开封大相国寺、登封嵩山少林寺、聊城鱼山梵呗寺和温州心安禅寺等。
2024-08-05 作者:如是
8月4日下午,2024中澳新佛教论坛在悉尼大学举行闭幕式
法筵妙音犹在耳,愿开胜缘无尽期。
2024年8月4日下午,2024中澳新佛教论坛在悉尼大学举行闭幕式。与会嘉宾、代表共同见证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时刻。
新南威尔士州多元文化部影子部长马克·库尔先生在闭幕式上致辞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多元文化部影子部长马克·库尔先生出席闭幕式并致辞。他指出,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家,佛教在澳大利亚社会中作出了很多的贡献。我们热烈欢迎中澳新三国佛教界的友人在澳大利亚召开此次论坛,开展宗教文化的友好交流。希望各国佛教界将来有更多的机会来到澳洲这片土地,为促进澳洲多元文化的发展而携手努力。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法师带领三大语系佛教界代表祈祷世界和平
闭幕式上,佛教三大语系代表与澳洲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等宗教界代表联合举行祈祷世界和平仪式。
澳大利亚各宗教界代表祈祷世界和平
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族群,在这一刻,心灵彼此相契相合,这是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是对世界和平、人类根本福祉的崇高愿望。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普正法师、澳中佛教总会副会长证云法师宣读《论坛宣言》
闭幕式上,论坛发布《2024中澳新佛教论坛宣言》,集中展现三国佛教界共识、愿景及论坛成果。
《宣言》指出,慈悲,是诸佛之本心。圆融,乃成佛之方便。佛教徒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当以慈悲为先导、圆融为方法。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异彩纷呈,各个国家、不同文明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宣言》中强调,中澳新三国佛教界应同心同德、同愿同行,积极践行佛教慈悲的精神、以禅修净化人生的理念,大力弘扬佛教“依正不二”的生态文明观,不断强化中澳新佛教界的交流与合作。
闭幕式现场
《宣言》还呼吁,中澳新佛教界要与全世界佛教徒共同携手,遵循佛陀的伟大教导,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增进众生福祉而共同努力。
诸行圆成,继启未来。我们相信,佛教这一联系中澳新三国人民的文化纽带、信仰纽带、友谊纽带,将不断扩展延伸,更加熠熠生辉。
闭幕式现场
论坛闭幕式由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陇兴主持。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般若文海佛教网 | 中国佛教信息网 | 哲学互动网 | 道教文化 | 孔子2000 | 哲学院 | 哲学在线|宗教社会科学 | 爱智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