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道经研究的新进展”学术研究沙龙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敦煌道经研究的新进展”学术研究沙龙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点击数:1668 更新时间:2024-03-17 16:00:10

2024年3月16日下午,我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联合举办的“敦煌道经研究的新进展”学术研究沙龙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此次学术沙龙全程采用线下方式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226室进行,由我所姜守诚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研究室主任汪桂平研究员分别担任主持人和致辞人。

111.jpg

沙龙共设有两个主题报告。

第一位演讲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刘志研究员的《唐代老子经像西传考——敦煌文化与丝绸之路典范探析》基于唐代崇奉老子的背景,运用史籍、佛道教藏经、敦煌写卷、吐鲁番文书等多方面材料,对老子经像由长安向敦煌、西域以至天竺传播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志鸿研究员和我所张雪松副教授对此论题进行评议。李志鸿研究员提出实物与外文资料可更加丰富经像西传的相关认识。张雪松副教授则从经文翻译的角度对此论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尚未有定本的情况下,将翻译文本作为定本向外传播可能并不合适。这或许也是当时翻译过程中出现较多争议的一个原因。

222.jpg

333.jpg

444.jpg

第二位演讲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郜同麟副研究员的《层累的文本——中古道经的生成与演变》,以《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和《九真中经》为例,通过经文各个版本的对校、文献著录的分析和经文内部的前后比对,探讨了中古道经的演变过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吴真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林巧薇副研究员分别对此进行评议。吴真教授从文献学角度进行了专业的评价,并提出中古时期道经向公共文本的转向是否与南北朝时期道观的成立和道团的成熟有关。林巧薇副研究员从道教自身的角度对此论题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宗教经典为宗教信仰服务,因此才会出现道教经典的不断层累。

555.jpg

666.jpg

在自由讨论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的宋学立副研究员对两个各具特色的主题报告做出了高度评价。最后,两个报告的发言人刘志研究员和郜同麟副研究员还对以上老师的评议进行了简要回应。

参加本次活动的专家学者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李贵海副研究员、张阳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汪珂欣博士后,中国迷你柴烧窑创始人、道教文化爱好者王丰年先生,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道教学院等宗教学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共计五十余人。

777.jpg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