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良应邀在重庆佛学院作学术讲座“禅师的‘最后一著’与禅宗的生死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张文良应邀在重庆佛学院作学术讲座“禅师的‘最后一著’与禅宗的生死学”

点击数:1530 更新时间:2023-12-14 12:46:21

2023年12月10日下午,我所副所长张文良教授应邀在重庆佛学院作学术讲座,讲座题目为“禅师的‘最后一著’与禅宗的生死学”。

2023年12月10日下午2点,由重庆佛学院主办,浙江宁波宝庆讲寺、重庆大足圣寿禅院、重庆万盛观顶寺、重庆华岩寺协同举办的“维摩讲堂”系列讲座第一讲在重庆佛学院多功能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日本京东大学博士、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张文良主讲了“禅师的‘最后一著’与禅宗生死学”。讲座由重庆华岩寺方丈道坚大和尚主持,西南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张爱林教授与谈。重庆佛学院的师生及善信居士二百余人共同倾听。

在讲座中,张文良教授指出,禅宗对生死的理解已经超越印度传统观念“生死”与“涅槃”之间的二元对立,创新性地发展出——生死即涅槃,一个人的解脱自在,就在于在世间体现出世间的精神、在相对中体现绝对的境界、 在无常中体现常住的真理。

张教授进一步阐释道,禅宗里最能体现一位禅师境界的是所谓“最后一著”。在历代僧传特别是禅宗的僧传中,禅师的临终作略都被重点记述。透过历代禅僧的“最后一著”,我们可以窥知禅僧们“了生脱死”的生命观,直观地看到有修有证者的生命之花是如何在生命最后一刻得到绚烂绽放的。张教授通过隐峰禅师、船德和尚、妙普禅师等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禅师为引弟子开悟及彻底断掉弟子对方便法门的执着以生命来教导弟子的公案,揭示出禅师从形式上看是死了,但在教义上看是永远活在了弟子的心中,禅师并没有真正地死亡而是获得了生命永恒的价值。

提问环节大家积极踊跃,张教授作了深入浅出的幽 默解答。张文良教授的精彩讲解让大家对生死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 此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相关报道见:https://www.163.com/dy/article/ILOOQJBR0514H0OL.html。


讲座回顾 | 张文良:禅师的“最后一著”与禅宗的生死学

2023-12-12 12:26:52 来源: 重庆华岩寺 

2023年12月10日下午2点,由重庆佛学院主办,浙江宁波宝庆讲寺、重庆大足圣寿禅院、重庆万盛观顶寺、重庆华岩寺协同举办的“维摩讲堂”系列讲座第一讲在重庆佛学院多功能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日本京东大学博士、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张文良主讲了“禅师的‘最后一著’与禅宗生死学”,讲座由重庆华岩寺方丈道坚大和尚主持,西南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张爱林教授与谈。重庆佛学院的师生及善信居士二百余人共同倾听。

讲座伊始,张教授提出生死是否成为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禅宗为什么会把生死问题看得很重?这是现代人要反思的课题。

·维摩讲堂·

他指出禅宗对生死的理解已经超越印度传统观念“生死”与“涅槃”之间的二元对立,创新性地发展出——生死即涅槃,一个人的解脱自在,就在于在世间体现出世间的精神、在相对中体现绝对的境界、 在无常中体现常住的真理。古代人的寿命很短,而现代是高龄化社会,平均寿命达到80岁,人们退休后有更多时间思考生死问题。张教授认为禅宗的生死观能对现代人思考生死学有很大的启发,这是禅宗生死学的现实意义。

张教授进一步阐释道,禅宗里最能体现一位禅师境界的是所谓“最后一著”。在历代僧传特别是禅宗的僧传中,禅师的临终作略都被重点记述。透过历代禅僧的“最后一著”,我们可以窥知禅僧们“了生脱死”的生命观,直观地看到有修有证者的生命之花是如何在生命最后一刻得到绚烂绽放的。张教授通过隐峰禅师、船德和尚、妙普禅师等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禅师为引弟子开悟及彻底断掉弟子对方便法门的执着,以生命来教导弟子的公案揭示出禅师从形式上看是死了,但在教义上看是永远活在了弟子的心中,禅师并没有真正的死亡而是获得了生命永恒的价值。

提问环节大家积极踊跃, 张教授作了深入浅 出的幽 默解答 。 张 文良教授的精彩讲解让大 家对生死问 题有 了更 深刻 的 认识 与 思考 。 此 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重庆佛学院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