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2—13日,我所张雪松副所长应邀前往新加坡参加“僧人与文人:汉传佛教的文化观念与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学审美的影响:以谢灵运切入点》,并担任第六场“汉传佛教的制度和政治文化”的评议人。
研讨会由新加坡莲山双林禅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中国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新加坡交通部代部长、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先生担任开幕式主礼嘉宾,来自新加坡、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的31位学者参与了会议探讨。我所毕业生、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张佳副教授也应邀参加此次研讨会,并发表论文“《肇论》对《庄子》的借鉴与超越”。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Cvj7AVcUBcNW_1k0EJLaA
【狮城法讯】智慧旅程,学术飨宴——莲山双林禅寺成功举办2023国际学术研讨会
原创 静慈 狮城梵音 2023-08-22 21:02
双林寺
为庆祝莲山双林禅寺开山125周年,由新加坡莲山双林禅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中国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以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佛学论坛联合举办的“僧人与文人:汉传佛教的文化观念与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12至13日在莲山双林禅寺圆满殿隆重举行,学术研讨会经过两天的密集行程,共发表论文31篇,取得圆满成果。
与会专家学者与主宾、贵宾合影留念
本次学术研讨会是继2018年为庆祝开山120周年首次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年正值新加坡纪念开埠200周年第二次举办,之后的第三次成功举办。期间经历了世界范围的三年疫情,国际学术研讨会能够在疫后重新启动,如期举办,意义非凡,尤其受到世界各地学者的积极响应。据悉,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共有17位学者发表论文,第二次共有25位学者参与,本次多达31位。虽然两天的时间安排十分密集,但与会学者及来宾、听众都一致表示获益良多,收获满满。学术召集人中国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圣凯法师形容,这是智慧的旅程,充满智慧的研讨。
专家学者参观双林寺文物馆
专家学者参观双林寺大殿
8月12日上午,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当巴士车缓缓驶入,专家学者陆续下车,大家带着久别重逢的欢喜,互相亲切致意,气氛温馨感人。住持惟俨法师亲自在天王殿门口迎接来宾,大家穿梭于正在重建工程的丛林古刹,虽然处处是施工中的建筑工地,但因为寺院严谨高效的管理,依然带给人井井有条的清幽庄严之感。
海外专家学者莅临双林寺,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惟俨法师亲自在天王殿门口迎接海外专家学者
主宾徐芳达代部长莅临,丁荷生教授(左)、惟俨法师(右)作为主办单位代表迎接主宾
住持惟俨法师在开幕式上,代表联办单位致欢迎辞表示,双林寺于2018年6月举办“汉传佛教寺院与亚洲社会生活空间”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年8月,召开“汉传佛教与亚洲城市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让大家认识到汉传佛教在发展与传承过程中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起到积极作用。
惟俨法师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双林寺在致力于维护硬体建筑的同时,一直没有忘记弘扬汉传佛教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因此希望通过继续举办学术研讨会,不仅注重物质层面,也从非物质文化,从更高的学术层面,加强和提升人们对佛教的认识。
惟俨法师指出,这次研讨会以宗教和文化为主题,包括生活层面,汇聚本地与国外知名专家学者,从多维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具有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梳理佛教在亚洲的传播与发展脉络,对理解汉传佛教与亚洲汉文化圈的关系问题,必将产生丰富的文化意涵与时代价值,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有所裨益。
我国交通部代部长兼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同时也是碧山-大巴窑基层组织顾问、双林寺名誉顾问徐芳达先生以主礼嘉宾身份,应邀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部长在致辞中表示,新加坡作为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社会,长期以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重视倡导、建设、稳固有凝聚力的和谐社会,宗教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为促进多元种族和宗教的和谐,政府鼓励宗教对话,大家求同存异,互相理解,因此宗教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将有助于帮助信徒更好地理解自身信仰,也促进宗教和谐。
主宾徐芳达代部长致辞
惟俨法师赠送纪念品给开幕式主宾徐芳达代部长
部长指出,宗教是国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教导人们如何处事待人,提升个人修养。部长鼓励双林寺持续有效地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族群、社会以及宗教的和谐。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代表丁荷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佛教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佛教对于多元文化的新加坡社会同样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立大学也在不断地开设有关佛学课程,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佛教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学术组主任柯木林先生是本地知名历史研究学者,他代表宗乡总会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表示,佛教在本地是重要的民间信仰。他说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僧人与文人”,让他自然联想起中国历史上韩愈与大颠和尚,苏东坡与佛印等僧人与文人交往的轶事,他代表宗乡总会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徐芳达代部长(右四)在惟俨法师(右三)、中国清华大学教授圣凯法师(左三)、新加坡国立大学丁荷生教授(左四)、新加坡宗乡总会柯木林先生(左二)、新加坡佛教居士副林长陈家发居士(左一)、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雪涛教授(右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阿尔伯特(Professor Albert Welter)(右二)陪同下,敲磬宣布研讨会正式开始。
开幕仪式上,徐芳达代部长在惟俨法师,以及中国清华大学教授圣凯法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代表丁荷生教授、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代表柯木林先生、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副林长陈家发居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阿尔伯特(Professor Albert Welter)的陪同下,以击磬三响宣布国际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幕。
本次学术研讨会在社会各界的积极推动下,现场吸引了众多的法师、在家居士以及佛学爱好者出席盛会,有些听众更是由始至终两天全程参与。福善庵住持慧光法师表示,很高兴有机会出席研讨会,能够从各国学者的学术分享中开阔视野,增广见闻,感到非常获益。资深媒体人,也是佛教徒的张从兴居士参与了两天的研讨会,并在自媒体平台及时发布随感。
两天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日本等地的专家学者分享各自的研究心得,因为出席的学者人数较多,每人带来不同专题的研究成果发表,两天的日程非常密集。大家早出晚归,中间除了短暂的茶歇和午餐,都在密集的论文发表和评议、研讨过程中,感到非常充实。
第一场:汉传佛教与亚洲文化圈
主持:圣凯
评议:谢明达
报告人:李雪涛、Kenneth Dean、吴疆、纪赟
第二场:汉传佛教与中古中国社会文化
主持:李伟
评议:杨剑霄
报告人:纪志昌、夏德美、郭敬
第三场:僧人与文人的生活和观念世界
主持:陈超
评议:吴疆
报告人:伊吹敦、Albert Welter、Marcus Bingenheimer、Elizabeth Morrison
第四场:僧人与文人的生活和观念世界
主持:李雪涛
评议:纪志昌
报告人:张雪松、杨剑霄、陈超、刘苑如
期间,按照不同主题共分为八场论坛,包括汉传佛教与亚洲文化圈、汉传佛教与中古中国社会文化、僧人与文人的生活和观念世界、汉传佛教与亚洲物质文化、汉传佛教的制度和政治文化、汉传佛教的经典和信仰观念,以及第八场超越宗派:东南亚华人佛教团体。
第五场:汉传佛教与亚洲物质文化
主持:张佳
评议:夏德美
报告人:李静杰、费泳、齐庆媛、张洁
第六场:汉传佛教的制度和政治文化
主持:李静杰
评议:张雪松
报告人:邓盛涛、张轲、谢奇烨、李伟
第七场:汉传佛教的经典和信仰观念
主持:费泳
评议:齐庆媛
报告人:圣凯、张佳、邹璐
第八场:超越宗派:东南亚华人佛教团体
主持:谢明达
评议:纪赟
报告人:王思思、黄湘允、陈冠帆、董维锴
会务手册
论文集
经过两天密集的论文发表及研讨,在第二天傍晚六点多研讨会才缓缓落幕。在简短的闭幕式,学术召集人圣凯法师表示,两天的学术研讨会,感觉是智慧的旅程,是智慧交汇的研讨。在他十多年任教清华大学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学术研讨会就是学习的最好机会和最佳方式,因为可以向世界上最优秀的学术先进学习,让自己更加提升。圣凯法师表示,双林寺自1991年一直在维护道场的重修重建,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更加增加了历史积淀,文化意涵。
圣凯法师在闭幕式发言
法师感谢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他把现场所有人称为“教授善知识,同行善知识,护法善知识”,大家尽情的发表,认真的评议,积极的研讨,必然获益良多,收获满满。
感恩众缘和合,善缘成就,“僧人与文人:汉传佛教的文化观念与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期待有缘再聚。
(写于2023年8月14日)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般若文海佛教网 | 中国佛教信息网 | 哲学互动网 | 道教文化 | 孔子2000 | 哲学院 | 哲学在线|宗教社会科学 | 爱智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