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晚,我所副所长张文良教授应邀出席“回望与前瞻:站在2023年轮上的世界佛教观察”主题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回望与前瞻:站在2023年轮上的世界佛教观察”主题论坛于3月31日晚在上海星云文教馆举行。本次主题论坛由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主办,扬州鉴真图书馆、上海星云文教馆协办,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提供学术协作。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担任主持,与上海大学程恭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文良教授及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一起,就本主题及拓展性话题展开讨论,来自海内外的30位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据悉,本主题论坛是“2023年度(第八届)人间佛教研究奖学金开题论证会”的中间环节。
相关报道见:https://mp.weixin.qq.com/s/mjkkSUXU8IXTTxzBUgpl0A。
张文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 2023-04-04
“回望与前瞻:站在2023年轮上的世界佛教观察”主题论坛于3月31日晚在上海星云文教馆举行。本次主题论坛由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主办,扬州鉴真图书馆、上海星云文教馆协办,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提供学术协作。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担任主持,与上海大学程恭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文良教授及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一起,就本主题及拓展性话题展开讨论,来自海内外的30位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从左至右依次为:李利安教授、程恭让教授、张文良教授、妙凡法师
引言:作为一个时间节点的2023
李利安教授在引言中说,2023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肆虐三年的疫情全球结束后,人们一定会反思人与自然这一哲学命题,尤其是与生物科技之间的关系,这必将在许多方面改写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世界格局来看,俄乌战争有望在今年结束,这可能改写二战后建立的世界秩序,甚至结束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人类将如何和谐相处,这将考验整个人类的智慧。从中国来看,新一届政府宣告成立,相信一定会有新的举措,迎来新的变化,在世界格局震动和两岸关系持续低迷之际,2023年也将是一个战争与和平的依存转换的时间节点。从我们每一个人来看,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因缘,相信2023年这个时间节点一定会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留下深刻印记。从佛教领域来看,最令人感叹的是大师的离去。春节刚过,我们敬爱的星云大师所作已办,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句号,也为近一个世纪的佛教现代转型与复兴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一艰辛而伟大的事业终于告一段落。不久前,我们同样敬爱的传印长老也离我们而去。他们同年出生,同年离去,分别驻锡海峡两岸,堪称近年来相继出现的大师告别时代的最强象征。此前的几年当中,海峡两岸以及国际范围内先后有多位佛教界的大师离去,如一行禅师、绍云长老、梦参长老、净慧长老等。这批大师是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者,是佛教从传统中艰难转型的历史见证者。大师们的离去,将自己的弟子、自己的道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事业都留在人间,特别是将从上个世纪上半叶开启的佛教发展新方向留在这个世界。如何回望大师们一生跋涉的过往之路,如何评估这一佛教发展路径的现实,如何前瞻大师离去时代之后的时代里佛教发展的前景,这是每个佛教学者、佛教领袖、乃至其他有缘关切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李利安教授
一、 回望:人间佛教视野下的百年中国佛教史总体评估
应李利安教授的请问,程恭让教授从人间佛教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佛教史进行了总体的评估。他说,佛教在本质上始终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程教授回顾了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两个历史阶段及其彼此呼应与区别,从中可以看出佛教历史演进的内在轨迹。中国佛教史进入近代以后,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一百年来,太虚大师等人努力复兴中国佛教,出现了人间佛教的发展潮流。程教授强调了一批法师在海峡两岸佛教事业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他表示,这些法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海峡两岸人间佛教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程教授也总结了近百年来人间佛教发展的经验教训,认为这段历史经验能够为当代佛教徒提供宝贵的借鉴。他希望与会者能够从这次活动中收获启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推动佛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
程恭让教授
二、 近观:当前世界佛教的总体格局
张文良教授首先从佛学研究的格局出发,认为佛教学研究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提高,特别是中国佛教研究在东亚地区的地位越来越高。他还谈及了一些国际佛教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他说,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梵文、巴利文和汉文献研究相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他谈到如何通过重新阐释佛教教义来回应当代社会问题。张文良教授强调国际交流和合作在佛教研究中的重要性,他表示,随着人们对生死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佛教研究需要将古老的体系与现代社会问题相结合,进行重新的思考,这必将引起佛教的现实发展方向,激发佛教在全球地位的不断提升。
张文良教授
李利安教授说,日本佛教在明治维新以后有所衰落,这些年来连同佛教研究也有萎靡之势,相反中国佛教学术研究的兴盛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过程中佛教文化的不断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中国作为世界上信仰佛教人口最多的国家,加之佛教寺院实力的增强和佛教思想的广泛影响,已经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而从梵文、巴利文佛教研究在西方的兴盛情况看,近代以来西方人借助印度佛教考古和梵文巴利文佛典的研究,开始了印度佛教的复兴以及早期佛教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佛教开始成为真正意义的世界宗教,发展至今,全球约有5亿人信仰佛教。佛教一定且始终是人间的,而人间佛教在海峡两岸的发展中,贡献最大的人无疑是星云大师,正是通过大师的努力,人间佛教成为当代世界佛教中最有活力的一种发展方向。
三、前瞻:人间佛教的未来走向
接着,李利安教授从五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对于人间佛教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一、“旧友”与“新朋”的交接。李教授说,这主要是从文化关系的重组来看。他说,今天的佛教完全告别了魏晋以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文化角色,以及由此所搭建的与儒道文化的相互关系。人间佛教不同于传统佛教,它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需要在新的文化格局中寻找新的文化角色,建构同现代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这将成为人间佛教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他相信人间佛教将勇敢地开辟一条道路,最终在这个多元文化的磨合、竞争和冲突获得自己应有的文化角色;二、理性与神圣的圆融。李教授指出,现代文化思维的基础就是理性,所以人间佛教理性化是一个百年来不变的主题。但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未来的人间佛教,要重新反思理性和超理性之间的关系,也即世俗与神圣、生活与信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他坚信未来的人间佛教一定会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上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既保持信仰活力,坚守佛教本位,又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三、个别与整体的转变。李利安教授认为人间佛教的人间性能否在佛教内部达成一个共识是很重要的,而这种共识目前并未真正达成,但李教授认为这个共识会在佛教界内越来越扩大,他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佛教人士、佛教组织、佛教寺院将认识到佛教必须寻找新的文化角色,建构全新的文化关系,实现现代化的转型。未来佛教内部个别性存在的人间佛教发展和整体性人间佛教发展之间的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的转化,人间佛教将在佛教界形成更广泛的共识,推动整个佛教界的现代化转型;四、汉传与三系的会通。李教授说,佛教三系的历史悠久,但很有可能在这个高度信息化、面对面建构彼此关系的时代实现真正的会通。他认为人间佛教在三系佛教纽带建设方面能够获得最大的公约数,它将会形成一个三系佛教走在一起、以一个统一的佛教来应对全球化时代多种文化挑战的基础,未来的佛教将会是一个更加整体性的佛教;五、本土与国际同步。李教授认为佛教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展现东方文化的魅力,并传播中华文化至世界各地。在多样文化的时代,佛教在人间佛教的带领下,有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四、佛光:人间佛教的发展理念
妙凡法师说,佛教研究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生命的学问。在佛教中,人们可以找到生命的安顿,理解为何来到这个世界,以及生命的意义。在当今社会,许多优秀的年轻学者在研究佛教,但找不到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充满热情。法师认为,佛教应该传达给大家一种无遗憾的生活态度。同时,佛教的价值应与当代社会价值相融合,以应对未来发展的挑战。妙凡法师还与参会的青年学者分享星云大师关于人间佛教未来展望的文章。法师说,地球村的理念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人们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关注贫富差距、环境保护和人道关怀等议题。佛教徒不应只关心自己的修行,而是要关心现世人间。佛教的出世思想不是躲在深山丛林中,而是在五欲六尘之中寻求解脱和自在的人间生活。这才是出世与入世的融合,也是佛陀传播人间佛教的初衷。法师说,佛光山未来应重视教育、文化、艺术、体育、音乐、学术和资讯的发展,扩大国内外佛教人士的参与,注重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融合。佛光山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深化信仰,服务众生。这也是所有佛教机构和信仰者需要关注的发展重点。
妙凡法师
五、期望
最后,李利安教授邀请每位与谈人畅谈对人间佛教及在座青年学者的期望。张文良教授说,无论是佛教还是其他宗教,能否吸引人、让人受益,关键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种意义感。古代人写一篇文章就能获得意义感,但由于时空观念的变化,在当今社会,人们已经很难获得这种意义感了。因此,如何寻找意义感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佛光山的人间佛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它能够给人们带来真实的幸福感,同时也赋予人们价值,人们参与其中时,会感受到一种被赋能的状态。因此,在总结佛光山人间佛教的成功经验时,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赋予了世界一种意义,赋予了每个人价值感。
程恭让教授说,从他个人角度来看,未来离不开今天,未来离不开我们今天的行动。他非常重视交流性的概念,并尝试在自己的文章中建构一个理论,即佛教是一种交流性的增长,佛教的本质是交流性。人类文明可能朝向交流性发展,这种交流性的文明实际上与各种传统宗教和信仰有关。他个人倾向于佛教文明更能为未来的交流性问题提供支持。佛教从根本上认识到了人类的缺陷和可能性,在佛教中,人类可以走向智慧、解脱和觉悟。同时,程教授还表示,真正的交流是放下虚假的自我,建立更合理的自我,而佛教哲学的本质就是这样,这也是佛教了不起的原因,而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把佛教交流性的本质发挥到非常高的一个水平。最后,他说如果未来的人类文明越来越走向交流性,那未来的佛教就是非常有希望的佛教。
李利安教授非常肯定程恭让教授的观点。他说,交流将主导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佛教的发展历程也充满了交流的元素,佛教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在交流中诞生的。因此,佛教的发展基因、主线和未来趋势都离不开交流,而人间佛教本身就为交流提供了最佳平台。这种文化在以广阔视野融入整个地球时,其交流性将推动人类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我们期望在这种交流与互鉴中,地球可以成为一个充满爱和喜悦的村庄。只有在文化交流的融合和共识的建立中,人类和平与和谐发展才有可能实现。这种发展将更加依赖于思想和文化的支撑。对在座的各位年轻的佛教学者,李利安教授说,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佛教的现实意义,深入研究佛教的本质,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会批判性思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研究,以实证的方法寻求真知。另外,李利安教授希望青年学子们能够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勇敢地去探索佛教与其他宗教、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汇点。这样青年学子们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学术见解,还能够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做出贡献。最后,李利安教授希望大家能够始终怀着一颗慈悲之心,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自己的知识和行动去帮助别人,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妙凡法师表示,交流一定要具备开放和接纳的心态。如果人们自我封闭,自视甚高,就很难意识到他人的优点。一个开放的心态意味着愿意倾听和接纳不同的声音,尊重各种不同文化的价值,这样的交流才有可能进行。无论是佛教还是其他各行各业,甚至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都取决于这种心态。对各位学者,妙凡法师说,真正喜欢自己的专业至关重要。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研究的领域,那就无法产出高质量的成果,最终只会留下一堆毫无生命力的文字。佛教学术研究可能属于小众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学者们有时会感到孤独,但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坚持下去,使学术成果为社会所关注。我们要努力让高深的道理不仅为学者所理解,也能让普通百姓看懂、接受,未来的学术研究也应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样的学术研究不仅能保存一个时代的佛教文化精华,亦能为社会带来光明、希望和健康的前进方向。
本次论坛结束之时,李利安教授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他说,希望激发青年学子们的热情,对未来的学术生涯充满信心,为中国的佛教学术研究发挥更大的价值。站在2023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无论是回望佛教的历史,还是观察当下的佛教学术研究和佛教格局,抑或是展望未来人间佛教的发展走向,实际上是很难在今天这么短的时间内讲清楚的。今天各位老师和法师们所谈论的内容仅仅是希望激发与会学子们的思考,并提供一些思想的借鉴。希望各位年轻学者在这个话题中不断拓展思维,形成独立观察的思维能力,从而在人间佛教的学术研究中树立信心,寻找方法,不断取得新的成果。至此,今晚的主题论坛圆满结束。
据悉,本主题论坛是“2023年度(第八届)人间佛教研究奖学金开题论证会”的中间环节。
图/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提供
文/西北大学 张文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般若文海佛教网 | 中国佛教信息网 | 哲学互动网 | 道教文化 | 孔子2000 | 哲学院 | 哲学在线|宗教社会科学 | 爱智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