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宗教学术论坛“宗教与地方社会”在福建厦门杏林湾成功举行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第十三届宗教学术论坛“宗教与地方社会”在福建厦门杏林湾成功举行

点击数:3584 更新时间:2021-06-05 12:31:14

2021年5月28至3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华侨大学海外华人宗教与闽台宗教研究中心、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宗教学术论坛“宗教与地方社会”在福建厦门杏林湾成功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侨大学、南昌大学、辅仁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博硕士研究生与会,以主旨发言、分组讨论等形式围绕论坛主题“宗教与地方社会”展开为期两天的研讨。

image.png

5月29日上午,第十三届宗教学术论坛正式开幕。论坛开幕式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许斗斗教授主持,华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薛秀军教授致欢迎词,对各位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了由衷的欢迎和感谢。随后,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魏德东教授,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习细平,华侨大学海外华人宗教与闽台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云江教授等嘉宾作为主礼者一一致辞。

第十三届宗教学术论坛的第一场研讨以主旨发言的形式随即展开。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常旭旻副院长和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姜守诚教授分别担任本场研讨会的主持人和点评人。本场研讨会共发表了八篇主旨发言,分别是华侨大学海外华人宗教与闽台宗教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张禹东教授《略谈东南亚华人宗教的本土化、地方化》、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魏德东教授《智慧放生:纽约汉传佛教的综合创新》、辅仁大学郑志明教授(由华侨大学范正义教授代读)《从<周易>大畜卦谈周代的山川祭祀》、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曹南来教授《当代中国基督教慈善文化的兴起及其主体性建构》、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黄海德教授《南洋访碑与华人信仰》、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彭睿副教授《浅析大众宗教诸形态:一种宗教社会学的视角》、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何振良主任《泉州天后宫的历史嬗变与文物价值研究》、辅仁大学宗教学系王圣英博士《星球大战、漫威宇宙、关羽崇拜以及基督教起源:一种宗教学理论的尝试》。

image.png

5月29日下午,第十三届宗教学术论坛依次举办了第二场、第三场研讨。《华侨大学学报》龚桂明主编和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彭睿副教授分别担任第二场研讨会的主持人和点评人。共有八位专家学者围绕本场主旨“宗教传播与变迁研究”发表论文。华侨大学海外华人宗教与闽台宗教研究中心范正义主任和华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中心钟大荣主任依据马来西亚宗教传播和变迁的现实情况分别发表了《全球背景下的神明标准化——马来西亚雪隆海南会馆天后宫的个案研究》和《马来西亚伊斯兰化对华人社会的影响及其反应》两篇论文。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光持法师、张奕凡、赵雪峰、妙圆法师分别发表了《英属马来亚移民佛教“在地化”的发展》《辨喜大师与喜马拉雅山麓精神家园的新构——阿尔莫拉(Almora)之例》《“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福建佛教文化的发展路向》和《浅论当代印尼亚齐的伊斯兰主义》四篇论文。辅仁大学宗教学博士研究生徐壁辉和何家任则分别通过代读(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陈荣荣代读)和录制视频等方式,参与了论文发表:《地方庙宇因应社会变迁的转变——以台北市迪化街霞海城隍庙为例》《台湾土地公信仰与都市变迁之研究》。

第十三届宗教学术论坛第三场研讨的主题是“地方宗教与个案研究”。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刘守政副教授发表论文《闽地“王爷”造神运动》、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李铭佳发表论文《闽南民间佛教讲唱习俗在台湾的嬗变——以<金刚科仪>的使用为例》、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李秋雨发表论文《<迦南诗歌>——作为基督教本土化个案研究》。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孙煜、郑开心和本科生李静分别发表论文《现代民间信仰的“复苏”后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以闽南地区为例》《村庙治理的现代性与超越性——基于霞城城隍庙的人类学调查》和《祭祖文化的社会功能与现代反思》。此外,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博士研究生范韵和硕士研究生张筱嘉还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发表《闽东地方精英与临水夫人信仰的建构》与《神圣与教化:论<穹窿山志>对施道渊形象的建构》两篇论文。本场研讨会在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刘晓伟讲师的主持和辅仁大学宗教学系王圣英博士的点评下圆满结束。

5月30日上午,第十三届宗教学术论坛第四场研讨在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谢飞讲师的主持下举行。本场研讨会的主题是“宗教哲学与思想”,《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李想博士发表论文《“唯心”与“净土”——理解唐宋之际“唯心净土”概念构建的一个路径》,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王俊淇讲师发表论文《A Preliminary Study on a NewlyDiscovered Sanskrit Manuscript of Nāgārjuna’s Sūtrasam(对新发现龙树《经集》的初步研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花威副教授发表论文《圣灵与中国礼仪:论罗马教廷清初传教失利的理论成因》,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冉茂娥讲师发表论文《长安与唯识学》。还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安争珺、张舒晴、闫孟珠、高彤分别发表论文:《元晓“和诤”思想辨析》《<胜鬘经>的一乘思想是“四乘说”》《<阿毗达磨灯论>研究》和《章炳麟宗教思想刍议》。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彭钦文发表论文《司马承祯“国犹身也”社会治理思想研究》。最后,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韩铮对本场九位发言人所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提问和点评。

第十三届宗教学术论坛第五场研讨则以“宗教文化与实践”为中心展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的王俊淇讲师、博士研究生光持法师分别担任本场研讨会的主持人和点评人。本场研讨会通过报告、代讲和录制视频等方式共发表九篇论文,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刘晓伟讲师《地缘文化与生态文明:佛教对庐山生态文化建设的影响和实践》、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博士候选人卢孟慧《断代与共同体的辨识——以道明会早期在台湾为例》、南昌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奕《刍议佛教文化对喻昌医学思想的影响》、南昌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潘慧新《黄龙派悟新禅师对丛林弊病批判思想的探析》、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赵可意《中唐时期佛教宇宙观建构的中国化范例》、南昌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董金泽《浅议当代佛法通俗化的重要性》、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博士研究生杨秀娟《传统道坛和新媒介脸书》(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邓晔代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韩铮《近代戒律学复兴视域下虚云戒律观探析》、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高健《民间俗神“伽蓝化”现象的再审视》。

5月30日下午,第十三届宗教学术论坛第六场研讨围绕“宗教理论与实证调查”这一主题举行。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冉茂娥讲师担任本场研讨会主持人,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李铭佳担任本次研讨会的点评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张云江教授、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谢飞讲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赵慧利先后发表论文《高延中国宗教研究方法简论》、《神圣的莅临:扶乩之于马仙信仰传播的意义》与《中国基督新教本土教派真耶稣教会节期文化研究》。随后,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李治宇、张家威以及博士研究生雷蕾分别发表论文《“儒表X里”:从D 市孔子学堂看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侗族基督教信仰的地方表达与实践研究》和《修行还是养老:当代苏南佛教寺院养老的民族志个案》。最后,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本科生侯雨潼、吕林澎分别发表论文《宗教非政府组织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的角色和行动逻辑——以爱德基金会为例》与《东北地区的马仙信仰》。至此,第十三届宗教学术论坛收到的五十篇论文全部发表完毕。

image.png

image.png

以上六场研讨气氛活跃、反响热烈,与会者就每篇学术论文的内容与观点展开了充分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生动展示了“宗教与地方社会”研究的理论高度、视野广度、思想深度和人文温度。

最后,第十三届宗教学术论坛闭幕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姜守诚教授的主持下举行。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刘守政副教授作学术总结,他指出,本次宗教学术论坛研究对象广泛、研究方法丰富,大为拓展了与会者的研究视野,并对研究生提出了高要求和新希冀。其后,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王俊淇讲师、辅仁大学宗教学系王圣英博士、华侨大学海外华人宗教与闽台宗教研究中心范正义主任和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彭睿副教授作为四校主礼者总结陈词,并对来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第十四届宗教学术论坛表达了展望和祝福。第十三届宗教学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华侨大学和南昌大学互赠图书的仪式后圆满结束!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据悉,海峡两岸宗教学术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与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创办于2007年,后华侨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后发展为华侨大学海外华人宗教与闽台宗教研究中心)加入论坛。论坛每年举办一次,由两岸三校轮流承办,在两岸的宗教学术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关报道见:https://spsd.hqu.edu.cn/info/1003/7545.htm。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