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林李秋零张风雷参加卓新平研究员《宗教学新论》文丛出版座谈会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杨慧林李秋零张风雷参加卓新平研究员《宗教学新论》文丛出版座谈会

点击数:962 更新时间:2021-04-02 10:31:11

2021年3月31日上午,我所杨慧林教授、李秋零教授、张风雷教授应邀参加卓新平研究员《宗教学新论》文丛出版座谈会。

3月31日,《宗教学新论》文丛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宗教学新论》写作及出版意义、中国特色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等议题发表观点。

《宗教学新论》文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撰写,包括《经典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唯真与求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之探》《宗教学史论》《宗教社会论》《宗教文明论》《宗教思想论》《世界宗教论》《中国宗教论》《基督教思想》《基督教文化》《中国基督教》和《反思与会通》,共12部著作,约450万字,反映了其对中国宗教学建设的长期思考和新论述。

相关报道见:https://mp.weixin.qq.com/s/foTpQObfusJ9jUIIhHAtEA、https://mp.weixin.qq.com/s/lFnzmBRgdgQalQ-bUdo6eQ。


《宗教学新论》文丛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3月31日,《宗教学新论》文丛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宗教学新论》写作及出版意义、中国特色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等议题发表观点。

111.png


《宗教学新论》文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撰写,包括《经典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唯真与求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之探》《宗教学史论》《宗教社会论》《宗教文明论》《宗教思想论》《世界宗教论》《中国宗教论》《基督教思想》《基督教文化》《中国基督教》和《反思与会通》,共12部著作,约450万字,反映了其对中国宗教学建设的长期思考和新论述。

卓新平表示:“我在研究的过程中,试图在思考、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建构、创新,所著书籍只是一家之言,故此所谈‘新论’乃是相对、开放、发展的,今后必秉持锲而不舍、止于至善的精神继续往前开拓。由于宗教学学科建设涉及面广,研究难度较大,需各方面通力支持,期待学界共同努力。”

222.png

卓新平认为,构建中国特色宗教学学科体系应视野开阔,通过集思广益和与时俱进来形成宗教学的中国体系、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话语。而体现当代中国特色,其最为根本和关键的则是立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并科学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辩证关系,为我国当前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共建中华民族命运及文化共同体的重要历史使命作出中国宗教学领域开拓发展的独特贡献。

叶小文指出,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宗教学新论》文丛12卷可以作为我们中国学者对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纪念的一份献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融会和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宗教问题的新思想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宗教篇”,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主要包括基本观点、基本认识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三个方面。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根源、演变规律及其社会作用。第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识我国宗教,深刻理解我国宗教的群众性、长期性、复杂性等基本特征。第三,制定和完善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333.png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把宗教学定位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的11个学科之一,是对宗教学的充分肯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政策,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增进宗教理解、促进我国宗教学学科体系建设及国际学术交流等,是宗教学研究者和学术出版者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卓新平先生几十年来一直耕耘在宗教研究领域,新著《宗教学新论》12卷就是这样的实践典范和结晶。《新论》不仅体现了卓先生推动中国宗教学研究的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而且展现了中外学术合作、推动文明互鉴的国际视野,是一部折射中国宗教学术研究历程的创新性成果。

444.png


郑筱筠表示,卓新平研究员是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中国宗教学会承前启后的著名学者,这种继承体现了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学术文脉和传统,这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发挥实事求是的精神,使中国宗教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及与不同文明对话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宗教学新论》文丛是卓新平研究员将40年来研究宗教的学术感悟及收获整理成集,是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下,对世界宗教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其内容涵括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世界宗教理论与实践、基督教思想文化,特别是基督教中国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宗教学新论》的理论框架搭建,反映了卓新平研究员对中国宗教学现状的反思和对中国宗教学未来发展的展望。

555.png

杨慧林表示,卓新平教授是中国宗教学领域的旗帜性学者。他的著作首先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一点是值得中国读书人关注的基本态度和立场。其次,他的研究基于文化对话和文明互鉴,在西方有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有唯物主义的研究,有宗教学的比较,也有基督教神学的研究,这都是西方的大学者们经常提到的观念和理论,中国学界当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学术立场和品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他也关注到现实基督教的中国化研究。卓新平教授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

666.png

张志刚表示,卓新平教授的这套《宗教学新论》就是他一如既往的风格,就是为中国宗教学发新声,提新论。我觉得这12本书,这次顺序排得非常好,就是把《经典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放在前面,这个我觉得非常重要。大家如果真去重读经典,一定会受到一些新的启发。我们从卓新平的著作中可以感受到,宗教中国化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首先要全面系统地研读经典。而且,不能孤立地去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另外,我们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方法论意义。第二点,我觉得宗教学研究也要中国化,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卓新平先生的这套书,好几卷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比如《宗教社会论》,特别是《唯真与求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之探》《中国宗教论》,等等。

777.png

游斌表示,宗教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基础性的地位。在中国既有悠久的本土宗教传统,又有外来宗教带来的丰富素材,要在这样的一个学科上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只有通过综合创新之路。卓新平研究员的著作,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吸收国际普遍的宗教学理论的灵感,结合中国宗教和文明传统的实际进行综合创新的成果。他认为,中国宗教学拥有的三个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国际普遍的宗教学理论、中国宗教悠久而丰富的文明经验和当代实践。卓新平研究员对这三个资源都有很深入的把握,并使这三个资源各按其位的结合在一起,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他个人风格和气派的学术作品。

888.png

与会专家认为,《宗教学新论》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下,梳理探究宗教学的历史和宗教学的体系,进而展开对世界宗教的全方位研究。其“新”,一为视野之新,以一种整体论的视域来纵观古今宗教研究历史,横贯中外宗教学的范围;二为理论之新,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之举来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之论,探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新思路;三为方法之新,不仅批判性地沿用宗教学历史传统中比较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对之加以新的考量,结合当代学术最新发展的成果来重新整合;四为反思之新,作者重新审视以往旧作,总结自身40余年的宗教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体悟、收获,以及经验和教训,面对新形势,增添新思和新言,为当下中国特色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积极摸索探究。

999.png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