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8—9日,我所温金玉教授应邀出席“2018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
“2018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由《中国宗教》杂志社主办,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指导,铜仁市人民政府、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承办,论坛活动以“心灵环保·世界和谐”为主题,以“尊崇自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年度主题,于7月8日至9日在贵州铜仁市隆重举行。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陈坚,原国家宗教局副局长余波,原国家宗教局办公室主任陈红星,原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贵州省民宗委主任石松江,苏州市政府副市长聂飙,苏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曹雪娟,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少荣,《中国宗教》杂志社社长刘金光,《光明日报》社副总编沈卫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演觉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释妙江法师,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刘威,贵州省佛教协会会长释心照法师,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释行空法师,江苏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释秋爽法师,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释宏度法师,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宋浩,山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本悟法师,广西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湛空法师,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防疫研究中心教授孔祥复,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张九桓,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李庆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技与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高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纪华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温金玉,长江学者、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洪修平,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孙亦平,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雪梅,上海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元春,大连民族大学副校长张英福,马来西亚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BONG YIK JUI,柬埔寨驻昆明总领事馆总领事IEM PUTHVIRO,老挝建国阵线宗教事务司副司长SENGSAVANG SISAMAI等来自海内外的政、教、学、商等各界嘉宾共计200余人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陈坚宣读了国务院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致辞,巴林王国驻华大使安瓦尔·艾勒阿卜杜拉博士也为论坛开幕发来贺信。在聂飚、陈昌旭分别致辞后,余波、张九桓、释演觉法师分别讲话。
随后,吴仕民、孔祥复、叶伟罗、卓新平、李庆瑞和释妙江法师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开幕式结束后,参加论坛的有关专家学者和佛教界人士,围绕“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化视域下的梵净山佛教”“名山建设与全域旅游”三个分论坛主题展开研讨。《中国宗教》杂志社社长刘金光担任论坛主席,江西省庐山铁佛寺住持释演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金玉、江苏佛教协会副会长宋浩将分别主持了三场分论坛。
相关报道见:http://www.fjnet.com/jjdt/jjdtnr/201807/t20180708_260522.htm。
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
佛教在线铜仁讯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的第6天,位于我国贵州省铜仁市的第53处世界遗产——梵净山迎来了成功申遗后的第一场盛会——"2018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7月8日上午,"2018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开幕式在铜仁市隆重举行。
“2018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由《中国宗教》杂志社主办,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指导,铜仁市人民政府、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承办,论坛活动以“心灵环保·世界和谐”为主题,以“尊崇自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年度主题,于7月8日至9日举行。
论坛现场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陈坚,原国家宗教局副局长余波,原国家宗教局办公室主任陈红星,原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贵州省民宗委主任石松江,苏州市政府副市长聂飙,苏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曹雪娟,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少荣,《中国宗教》杂志社社长刘金光,《光明日报》社副总编沈卫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演觉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释妙江法师,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刘威,贵州省佛教协会会长释心照法师,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释行空法师,江苏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释秋爽法师,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释宏度法师,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宋浩,山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本悟法师,广西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湛空法师,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防疫研究中心教授孔祥复,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张九桓,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李庆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技与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高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纪华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温金玉,长江学者、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洪修平,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孙亦平,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雪梅,上海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元春,大连民族大学副校长张英福,马来西亚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BONG YIK JUI,柬埔寨驻昆明总领事馆总领事IEM PUTHVIRO,老挝建国阵线宗教事务司副司长SENGSAVANG SISAMAI等来自海内外的政、教、学、商等各界嘉宾共计200余人出席会议。
论坛现场
开幕式上,陈坚宣读了国务院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致辞,巴林王国驻华大使安瓦尔·艾勒阿卜杜拉博士也为论坛开幕发来贺信。在聂飚、陈昌旭分别致辞后,余波、张九桓、释演觉法师分别讲话。
余波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大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更是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今年5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余波讲话
余波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关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必须动员包括宗教界在内的全体国民一起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佛教界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有信仰基础,有历史传统,完全可以发挥独特作用。举办梵净山论坛,就是要探讨佛教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智慧,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慧资源。为此,他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积极挖掘、弘扬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要贯彻中央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更加重视整理和挖掘佛教教义、教规等文化典籍中丰富的生态理念,通过研讨会、典籍整理、讲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阐释,形成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佛教生态观。
第二,切实提高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佛教的生态理念,使佛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将生态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日常生活和修行实践中身体力行,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三,着力引导佛教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要引导佛教界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从事公益活动相结合,根据自身传统和特点,在保护动物、理性消费、健康饮食等方面,积极行动起来,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公益品牌。要支持佛教界积极建设环境优美、生态环保的佛教活动场所,积极践行“文明进香”,倡导低碳生活,推动“科学放生”,把佛教活动场所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和样板。
第四,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国际交流。佛教界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介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介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取得的成就,介绍中国佛教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学习借鉴国外宗教界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有益经验,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地球家园作出应有贡献。
释演觉法师在讲话中指出,在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的困境,面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佛教“依正不二”“身土不二”的思想,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和发展困境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相信此次论坛的举办,对挖掘佛教的环保思想和生态理念,丰富梵净山佛教文化底蕴,促进生态文明和佛教文化融合发展,一定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随后,吴仕民、孔祥复、叶伟罗、卓新平、李庆瑞和释妙江法师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开幕式结束后,参加论坛的有关专家学者和佛教界人士,将围绕“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化视域下的梵净山佛教”“名山建设与全域旅游”三个分论坛主题展开研讨。《中国宗教》杂志社社长刘金光担任论坛主席,江西省庐山铁佛寺住持释演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金玉、江苏佛教协会副会长宋浩将分别主持三场分论坛。
“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开始于2013年,至今已举办多届。较往年相比,除2018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开幕式及论坛活动之外,结合梵净山佛教文化发展的历程,今年还增加了三个方面的活动内容:一是“佛教胜地行·弥勒文化及铜仁历史文化”主题图片展,二是参观梵净山申遗展示中心,三是梵净山承恩寺祈福活动。
合影
近年来,铜仁市通过连续举办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和梵净山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使梵净山的佛教文化和生态文化得到有效挖掘、整理和保护,梵净山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大德高僧,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对梵净山佛教的历史与文化开展了深度的考证和论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般若文海佛教网 | 中国佛教信息网 | 哲学互动网 | 道教文化 | 孔子2000 | 哲学院 | 哲学在线|宗教社会科学 | 爱智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