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佛教学家、英国牛津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Richard Gombrich教授学术讲座:“为什么要研究早期佛教“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著名佛教学家、英国牛津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Richard Gombrich教授学术讲座:“为什么要研究早期佛教“

点击数:4669 更新时间:2016-10-15 12:06:05

2016年10月14日下午,应我所惟善副教授邀请,著名佛教学家、英国牛津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Richard Gombrich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学术讲座,讲座题目为“为什么要研究早期佛教”。

讲座由我所惟善副教授主持,金赢女士担任翻译工作。我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中中国佛学院源流副教授,以及我所及兄弟院校的博硕士研究生聆听了讲座。

在讲座中,贡布里希教授首先向我们说明了早期佛教是指佛陀在世时及其涅槃后五十到一百年间的佛教。教授认为我们无法证明佛陀生卒的确切日期,并根据阿育王刻石的记载考证出的佛陀诞生时间约为公元前四百年左右。在《The Authenticity of the Early Buddhist Texts(早期佛教文献的真实性)》一书中,作者Bhikkhu Sujato和Bhikkhu Brahmali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早期佛教经典是以巴利文写成的。接下来贡布里希教授又从风格上和内容上来说明为什么要研究早期佛教。风格上,教授认为佛陀是一个实践者,而不是哲学家、理论家,并且引用《箭喻经》来说明佛陀教法的重点在于实践,在于解脱的方法。佛教经典与婆罗门教的吠陀经典在写作风格上不同,前者以一种对话性的方式展开,佛陀的形象充满慈悲,而后者却以一种宣布式的口吻展开。佛陀制定戒律是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并且也非常讲道理,会修改不合适的戒律。佛陀是一个独特的宗教导师,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内容上,教授简洁地说明了只有了解了早期佛教的历史才能真正理解后来的佛教发展。

临近尾声时,贡布里希教授为同学们解答了心中的疑问。同时向我们介绍了牛津佛学研究中心的网站(www.ocbs.org),并告诉我们他会在网络上每年开设四期巴利文课程,教授还热心地留下了他的Email,并承诺回国后会为我们解答疑惑。

理查德·贡布里希教授1937年出生于伦敦的音乐世家, 是著名的印度学专家,梵语、巴利语和佛教学者,在牛津大学执教40余年,从1976年至2004年为梵文波顿教授(Boden Professor of Sanskrit,1832年牛津大学设立的专项梵文教授席位),主要研究领域是上座佛教和早期佛教研究,出版过20本专著及150篇专业论文。 1994–2002年间曾担任巴利语圣典协会主席。2004年创建牛津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并担任学术主任,兼任Clay  Sanskrit  Library名誉主编。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