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上午,第四届“慈济论坛”在台北慈济新店静思堂隆重开幕。(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张科)
慈济教育志业执行长蔡炳坤致辞(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张科)
台湾新北佛教会会长净耀法师(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张科)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发表演讲(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张科)
静思精舍德凡法师做大会主题发言(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张科)
本届慈济论坛,是学术研讨,也是全球慈济人的温暖聚会。(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张科)
全球学者、公益人研讨佛教普世性与慈济宗门的开展(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李保华)
2016年10月1日上午8时30分,由慈济大学、慈济科技大学、慈济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华佛教青年会、新北市佛教会协办的第四届“慈济论坛”在台北慈济新店静思堂隆重开幕,全球知名宗教哲学家、非营利组织学者,慈济大家庭成员千人共聚,积极探寻佛教对当前社会的贡献与价值,提出智能与慈悲的论述。共同感受慈济人带给世界的感动。
中国佛教学界泰斗、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圆宗长老,法鼓山副住持果晖法师,台湾新北佛教会会长净耀法师,尼泊尔阿尼尔•释迦法师,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习经院乌蜜・瓦黑达院长等宗教界、学术界、公益界著名人士出席了第四届慈济论坛。
慈济教育志业执行长蔡炳坤,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圆宗长老、台湾新北佛教会会长净耀法师,慈济法脉宗门中心秘书长黄丽馨等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圆宗长老在致辞中赞叹证严法师有观音菩萨的神通广大和智慧、慈悲,她的能力是无穷无尽的。净耀法师在致辞中表示:关怀一切众生,就是慈济宗门的根本精神。今天有幸来此共襄盛举,感恩普天下的慈济人,能够如证严法师的化身,慈济人所到之处,就是证严法师慈悲表现的一个化身,但愿慈济能够遍及世界五大洲,慈济的这一条法水,能够滋润到普天下的众生。
楼宇烈教授在大会主题发言中作《用菩萨精神度众生》的主题演讲,楼宇烈先生在演讲中,高度评价了慈济宗门的菩萨精神,他说:证严上人开启慈济宗门,高扬菩萨精神,以大爱心关爱众生,特别是人类。证严上人认为,菩萨是在不断的付出中,最终修得自身清净法身的。因此,菩萨先救他人,再救自己”, 众生不脱度,自己不成佛。依此精神,慈济宗门逐步建立起了慈善、医疗、教育、人文环保等四大志业,动员所有慈济人全身心地投入利他事业中去。人人学菩萨做菩萨。
英国牛津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主席龚布齐教授(Prof. Richard Gombrich)长期研究汉传佛教,也关注当代佛教发展,他在大会主题发言中指出:慈济是建立在佛教最根本的特点“悲悯众生”上,特别是对那些极需要帮助的人。龚布齐教授说:慈济精确地履行了佛陀的法,并且是在日常生活中实行。但在佛教历史中,这个教法却经常被其他事项所遮盖——这意味着,慈济着重实际行动多于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商业管理学院暨肯尼迪政府学院赫曼‧李奥纳(Herman Dutch Leonard)教授表示:慈济是一个以价值观为导向的组织,在面对复杂且充满惊奇的快速发展世界,它的组织策略是能被环境所适应,且能适应当下。这个典型已超越了人道救援与发展的范畴。
慈济自1966年创立开始,证严上人承印顺导师一句“为佛教,为众生”的教诲,从慈善起步,对应不断变动的时代环境,因社会需求慈济志业推展到医疗、教育、人文、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环保与小区志工等四大八法,带动了数以百万计的追随者,凝聚了个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转化为群体回馈社会公益的能量,在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慈济志工的身影。
台湾专栏作家赵贤明曾经这样表述:是什么力量,让这个民间慈善团体能够不畏艰辛、排除万难,及时地、持续地在中国台湾与世界各个角落发光发热?答案是:证严法师的实践精神感召,以及慈济行善助人的动力,绵绵形成一股爱的连接、循环与回馈。
台湾慈济基金会从一位比丘尼、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五毛钱善款开始,历50年奋斗,创造了超越宗教、超越种族、超越国界的伟大公益成就,成为引领世界公益事业的重要力量。这样一群庞大的志工力量,这样一个伟大的公益事业,引起全球学术界、宗教界的集体瞩目,本届慈济论坛,是学术研讨,更是心灵回归。
据悉,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周柔含教授,广州中山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龚隽教授,玄奘大学宗教与文化学系主任昭慧法师,美国波士顿学院、加德满都大学尼泊尔中心主任中葛雷神父/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何建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宣方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副研究员刘元春教授,慈济基金会人文志业发展处主任何日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魏德东教授,法鼓文理学院佛教学系主任果晖法师、世界佛教友谊会执行理事游祥洲教授、凤凰网资讯中心总监崔明晨等论坛嘉宾将在陆续举行的专题研讨中分享观点,阐述佛教普世性与慈济宗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