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基地介绍 > 研究人员

姜守诚

职称 教授
研究方向 道教

个人简历

姜守诚,男,山东烟台人,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专职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道教史、道教文献、斋醮科仪、宗教考古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出土文献与早期道教》《中国近世道教送瘟仪式研究》《<太平经>研究——以生命为中心的综合考察》等,合著《历代高道传》《道教女仙考》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一)基本情况
○姓    名:   姜 守 诚
○出生年月:  1975年4月
○籍    贯:  山东烟台市
○学    历:    博  士
○专    业:    宗教学
○研究方向:道教史、道教文献

(二)学术经历
1. 1995年9月~1999年7月,聊城大学经法系获学士学位;
2. 1999年9月~2002年7月,厦门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
3. 2002年9月~2005年7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4. 2005年7月~2009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5. 2006年5月~2008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第一站);
6. 2008年8月~2009年7月,(台湾)成功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第二站);
7. 2009年12月~2017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8. 2017年6月~2018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9. 2018年9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科研成果一览表
(一)学术专著
1. 《出土文献与早期道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3月版;(该书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系列,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6年度“基础研究重大成果”和2016年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十大好书及重大出版成果”)
2. 《中国近世道教送瘟仪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版;(该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系列)
3. 《<太平经>研究——以生命为中心的综合考察》,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二)合著
1. 卿希泰主编、詹石窗副主编:《中国道教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该书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 朱越利主编:《道藏说略》,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6月版;(该书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3. 詹石窗主撰:《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三)古籍整理
1. 《中华大典·宗教典·道教分典》(全二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全书共计350万字;(该编撰工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出版工程项目、国家“十一五”重点社科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
2. 《居延新简释校》(上下册),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四)期刊论文
1. 《宋元黄箓拔度科仪中的解冤释结》,《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第4期;
2. 《宋元道教拔度科仪中的“破狱”法事》,《中国本土宗教研究》(第一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版;
3. 《台南灵宝道派的打城科仪》,《宗教学研究》2017年第3期;
4. 《近世中国送瘟习俗研究的学术回顾》,《道学研究》2017年第1期;
5. 《从“游遁大儒”到“谪降仙人”——成公兴在寇谦之神化叙事中的形象塑造》,《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6. 《佛道<受生经>的比较研究》(下),《老子学刊》2017年第2期;
7. 《佛道<受生经>的比较研究》(上),《老子学刊》2017年第1期;
8. 《田野调查:道教研究的新路径》,《关东学刊》2016年第9期;
9. 《罪魂·鬼王·神将——秦将白起的宗教化形象建构》,《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5期;
10. 《宋元道书中的引魂度桥科仪》,(香港)《弘道》2016年第4期;
11. 《明清社会的寄库风俗》,《东方论坛》2016年第4期;
12. 《台南灵宝道派的开通冥路科仪》,《宗教学研究》2016年第3期;
13. 《试论<抱朴子•登涉>中所见的辟蛇术》,《道学研究》2016年第1期;
14. 《请王·宴王·送王——台南曾文溪沿岸的王船祭习俗》,《宗教研究2015(春)》,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4月版;
15. 《台湾地区南部灵宝道派的引魂过桥仪式》,《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第2期;
16. 《北凉“缘禾二年”冥讼文书与六朝道教“冢讼”观念》,(韩国)《中国古中世史研究》第39辑(2016年2月);
17. 《<抱朴子•登涉>中的知名劾鬼术》,《道学研究》2015年第2期;
18. 《古树新枝俏——影视剧中的道教》,《中国宗教》2015年第11期;
19. 《明代昭化寺创建沿革考:以<勑赐昭化寺碑>为中心》,(台湾)《成大历史学报》第49号(2015年12月);
20. 《台湾文献中的“开冥路”丧俗》,《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第2期;
21. 《道教文献中“开通道路”考释》,《东方论坛》2015年第2期;
22. 《汉晋时期“十二辰配禽”说的方术化——基于出土文献为背景的探讨》,《四川文物》2015年第2期;
23. 《宋元道教神霄派遣瘟送船仪研究——以<神霄遣瘟送船仪>为中心》,《宗教学研究》2015年第1期;
24. 《清代台湾的“打地狱”丧俗》,(香港)《弘道》2015年第1期(第62期);
25. 《放马滩秦简<志怪故事>考释》,《简帛研究(二〇一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6. 《王醮科仪中关祝五雷神灯仪研究》,载《南瀛历史、社会与文化Ⅲ:变迁中的南瀛宗教》,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年版;
27. 《北大秦牍<泰原有死者>考释》,《中华文史论丛》2014年第3期;
28. 《视角与方法——早期道教研究的困境和出路》,《哲学动态》2014年第6期;
29. 《道教“四纵五横”观念考源——从放马滩秦简<日书>“直五横”谈起》,(台湾)《宗教哲学》第67期(2014年3月出版);
30. 《中国古代的“迎富”风俗》,《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31. 《汉代“血忌”观念对道教择日术之影响》,《宗教学研究》2014年第1期;
32. 《清代廿八都的保婴局及其社会意义——以两块保婴碑文为中心》,(台湾)《汉学研究集刊》第16 期(2013年6月);
33. 《放马滩秦简<志怪故事>中的宗教信仰》,《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5期;
34. 《天水放马滩秦墓(M14)出土的系虎及博局板画考述》,(台湾)《新史学》第二十四卷、第二期(2013年6月);
35. 《试论<抱朴子•登涉>所见的辟虎狼之术》,(香港)《弘道》2013年第1期;
36. 《试论<抱朴子内篇>中的隐身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37. 《宋元道书所见瘟疫醮考源》,《东方论坛》2013年第1期;
38. 《汉晋道书中所见“玉女”考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
39. 《宋元道教神霄派遣瘟治病诀法考述——以<道法会元>卷二二一〈神霄遣瘟治病诀法〉为中心》,(台湾)《宗教哲学》第60期(2012年6月);
40. 《择墓之善恶——<太平经>卷50<葬宅诀>解读》,(香港)《弘道》2012年第2期;
41. 《放马滩秦简<日书>“行不得择日”篇考释》,《鲁东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飞軨广路:中国古代交通史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42. 《国家图书馆藏<三元经>版本考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期;
43. 《试论明清文献中所见闽台王醮仪式》,《宗教学研究》2012年第1期;
44. 《试论台湾地区王船信仰的地域分布及特征》,《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45. 《归隐的智者——老子与<道德经>》,载《哲学名著导读》,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年9月版;
46. 《打船醮——南台湾灵宝道派王醮科仪研究》,(台湾)《世界宗教学刊》第18期(2011年12月);
47. 《禳灾和瘟三献仪——南台湾灵宝道派王醮科仪研究之二》,(台湾)《汉学研究集刊》第十三期(2011年12月);
48. 《明代<武陵竞渡略>检视闽台“送王船”习俗的历史传统》,《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第4期;
49. 《中国古代的“业镜”观念》,《江淮论坛》2011年第4期;
50. 《中国古代的“家先”观念》,《学术界》2011年第4期;
51. 《“送穷”考》,(台湾)《成大历史学报》第40号(2011年6月);(该文获2011年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第四届“青年学术论坛”二等奖)
52. 《南台湾灵宝道派登梯奏职阅箓科仪之研究——兼论台南与高屏二地之差异》,(台湾)《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第16期(2011年6月);
53. 《“祠沙”、“放彩船”考释——兼论对明清闽台王醮仪式之影响》,《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第2期;
54. 《“业秤”小考》,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55. 《“祀瘟神”与“送瘟船”——中国古代瘟疫醮之缘起》,(台湾)《汉学研究集刊》第11期(2010年12月);
56. 《新获北凉“缘禾二年”冥讼文书考释》,《鲁东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11年第2期转载)
57. 《“冢讼”考》,《东方论坛》2010年第5期;
58. 《南台湾灵宝道派放赦科仪之研究》,(台湾)《世界宗教学刊》第35期(2010年6月);
59. 《十王信仰:唐宋地狱说之成型》,《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
60. 《<三元经>版本的文献学研究》,载:《开拓者的足迹:卿希泰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版;
61. 《历代道书所见“九龙符命”考》,《老子学刊》(第一辑),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9月版;
62. 《道书所见“五色石”及其功用考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63. 《试论<太平经>的房中术》,(台湾)《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第11期(2008年12月);
64. 《<太平经>的虫病理论初探》,《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65. 《“业秤”小考》,(台湾)《成大历史学报》第34号(2008年12月);(本文获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第三届“青年学术论坛”二等奖)
66. 《“生生之谓易”——试论<周易>的养生哲学》,《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67. 《试论<太平经>的“解除”术》,《鲁东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09年第1期转载;此文又评为《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009年优秀学术论文]
68. 《张三丰宝鸡行迹考——以金台观所藏明代碑石为中心》,(香港)《道学研究》2008年第1期;
69. 《<三元经>版本的文献学研究》,(台湾)《成大历史学报》第33号(2007年12月);(本文获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一等奖)
70. 《<庄子>养生观探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71. 《“千秋万岁”考辨》,(香港)《弘道》2007年第4期(2007年12月);
72. 《试论<太平经>的广嗣之术——兼论秦汉时期子嗣观念之演变》,《中国哲学史》2007年第3期;
73. 《<太平经>中的针灸与经脉学说》,《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74. 《“命树”考》,《哲学动态》2007年第1期;
75. 《老君创世说的历史沿革及其哲学内涵》,载《自然·和谐·发展——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76. 《香港所藏“松人”解除木牍与汉晋墓葬之禁忌风俗》,(台湾)《成大历史学报》第31号(2006年12月);
77. 《<太平经>成书的中间环节——“洞极之经”年代考论》(下),(台湾)《宗教哲学》第38期(2006年12月);
78. 《<太平经>成书的中间环节——“洞极之经”年代考论》(上),(台湾)《宗教哲学》第37期(2006年9月);
79. 《<太平经>的地脉观念》,《上海道教》2006年第2期;
80. 《<太平经>中的音乐治疗观念浅探》,《中国道教》2006年第2期;
81. 《“返朴归真”——老子<道德经>的养生学解读》,《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82. 《<太平经>中的“天医神药”观念》,《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83. 《“洞极之经”反映王莽时代考》,《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2期;
84. 《王明与<太平经>研究》,《中国哲学史》2004年第2期;
85. 《<吕氏春秋>的养生观探析》,《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86. 《试论道教自然观的现代价值》,(香港)《道学研究》2003年第1辑;
87. 《全真道三州五会考略》,《宗教学研究》2000年第2期;
(五)综述
1. 《“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学术综述》,《哲学研究》200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4期转载)
2. 《“老子文化国际论坛”综述》,《哲学研究》2007年第1期;
(六)书评
1. 《新范式道教史给道教研究带来的新思考——小林正美<新范式道教史的构建>评述》,《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16年第4期转载)
2. 《金丹派南宗研究之新突破——评盖建民教授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2期;
(七)报刊文章
1. 《应多关注礼学的现代价值》,《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4月18日,第4版;
2. 《游离于“隐”与“不隐”之间》,《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12月23日,第4版;
3. 《道家思想对当前廉政建设的启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5月19日,第4版;
4. 《自觉将自身理想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15日,第3版;
(八)课题项目
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台湾南部地区灵宝道派拔度科仪研究”(项目批准号:17BZJ038),在研;
2.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近世道教送瘟仪式研究”(批准号:14FZJ003),已结项(证书号:20165034);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晋道教与方术民俗——以出土资料为背景”(批准号:09CZJ005),已结项(证书号:20140039),鉴定等级:优秀;
二、主持的中国社科院课题
1. 《<三元经>校释及其版本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重点课题,已结项;
2. 《汉晋道教与葬俗考——从哲学视域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重点课题,已结项;
3. 《<太平经>生命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重点课题,已结项;
4. 《<太平经>的生命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院级课题),已结项;
三、参与的各类课题项目
1.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课题主持人:詹石窗教授,项目批准号:14ZDB118)。我担任子课题“道家与道教文献整理与研究(甲部)”负责人,负责部分约计40万字,申请结项中;
2.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道学精华集成》(课题主持人:詹石窗教授)。我担任“经籍考古”子课题负责人,受聘为该分辑主编,负责部分共计4册、240万字,已结项出版;
3. 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华大典·宗教典·道教分典》的编纂工作,该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出版工程项目、国家“十一五”重点社科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我是该书的编委和主要编纂人,并担任科介总部、符咒法术总部主编,承担100万字的编纂任务,已结项;
4. 参与教育部项目《道教与中国养生文化》(课题主持人:詹石窗教授),我承担10万字的写作任务,已结项;
(七)奖励与荣誉
1. 2017年1月,专著《出土文献与早期道教》入选2016年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十大好书及重大出版成果”,在十项“重大出版成果”中排名第五位;
2. 2016年12月,专著《出土文献与早期道教》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6年度“基础研究重大成果”,在八项成果中位列第七位;
3. 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青年学者”资助计划;
4. 2012年12月,撰写的《试论<太平经>的“解除”术》被评为《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009年优秀学术论文;
5. 201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第四届“青年学术论坛”二等奖;
6. 200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第三届“青年学术论坛”二等奖
7. 200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一等奖;
8. 2008年5月,博士后工作报告《汉晋道教与葬俗考》经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评审委员会鉴定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