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国际佛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举行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第十届国际佛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举行

点击数:2184 更新时间:2024-12-10 13:19:21

2024年12月3日,第十届国际佛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举行。

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宗教高等研究院、哲学院联合主办,以“《中论正理海》《中观千座论》《中观总义·明慧炬》汉译及思想研究”为主题,围绕这三部首次完成汉译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经典论著,全面讨论其宗教哲学思想、历史地位及译稿的特点等问题,并积极推动这三部论著汉译本的出版。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赵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石德才,大庆富裕正洁寺住持、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名誉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夏坝仁波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张风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魏德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教研室主任王俊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教研室主任孙帅,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钟智锋,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惟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博士、《中论正理海》与《中观千座论》汉译者江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土登云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土登般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名誉理事康宝勋,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博士、《中观总义·明慧炬》汉译者刘丹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萨尔吉,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教授班班多杰,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教授周拉,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教师宗喀·益西丹佛,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学竹,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刘畅,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经师强巴赤来,青海民族大学原校长、教授何峰,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教授达哇,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教授更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审韩国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甘丹寺管委会主任索朗平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经师白玛战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格西尼玛平措,沈阳北塔护国法轮寺教师土登恭钦,江苏省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教师释宗志,黑龙江省大庆富裕正洁寺堪布土登吉次,斯里兰卡巴梵汉藏佛教文献研究所所长释海慧,山西圣天宝地清城煤矿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清山,山西圣天宝地清城煤矿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杜清波,山西宝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裁杜清良等出席论坛。

论坛开始前,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会见了大庆富裕正洁寺住持、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名誉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夏坝仁波切等与会嘉宾。

image001.jpg

image003.jpg

上午9时,第十届国际佛学论坛开幕式准时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魏德东教授主持开幕式,对与会嘉宾作了隆重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赵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石德才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夏坝仁波切先后在开幕上致辞。郑水泉副书记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历届国际佛学论坛,均是高水平的学术论坛,也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声誉的学术成果,本届国际佛学论坛的主题,同样兼具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期待本届论坛能够继续发扬守正创新的精神,取得圆满成果。同时,郑水泉副书记还对夏坝仁波切十数年如一日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工作和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科建设的支持表示了感谢,期待夏坝仁波切能够继续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一起,同愿同行,为提高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研究与藏学研究的国际声誉贡献自己的力量。赵潇秘书长表示,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夏坝仁波切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今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将继续秉持使命,依法依规管理捐赠款项,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的工作开展提供机制与制度保障。石德才书记表示,把握宗教中国化的根本方向、做好宗教工作三支队伍的建设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宗教学研究与宗教工作提出的重大要求,希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能够紧扣时代命题、牢记时代使命,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夏坝仁波切简要梳理了佛教传入中国西藏后的发展历程,从制度建设、思想发展等多个方面,说明了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既有历史成果,阐明了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最后,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张风雷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魏德东教授先后作了总结发言,对莅临第十届国际佛学论坛的各位领导与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预祝第十届国际佛学论坛圆满成功。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在逸夫会堂前合影留念。

image005.jpg

image007.jpg

image009.jpg

上午10时30分,第十届国际佛学论坛的第一场研讨正式开始。本场研讨由张风雷教授主持,发言人为云丹博士及江波博士。云丹博士从作者、标题、结构、性质、特色及版本六个方面,对《中论正理海》与《中观千座论》的翻译情况及思想特色展开了全面的介绍。以《中论正理海》为中心,云丹博士首先介绍了《中论正理海》的作者、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的基本生平,尤其着重地介绍了宗喀巴的思想分期、标志宗喀巴思想成熟的重大事件及代表性著作等,由此,说明了《中论正理海》是宗喀巴思想成熟后的重要论著,在格鲁派思想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次,云丹博士介绍了《中论正理海》的完整藏文题目,对藏文标题的翻译方式及考量。之后,云丹博士介绍了《中论正理海》的结构,说明了这部论著在注释印度中观学派根本论著《中论》时采用的方式及其特色,譬如,不仅按照《中论》的行文顺序对之进行注释,还考察了《中论》不同品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之概括为六个方面等,进而认为《中论正理海》兼具“消文”与“解释”两方面的意义。再次,云丹博士介绍了《中论正理海》的性质与地位。其后,云丹博士以“缘起”“自性”“二谛”等中观思想的核心概念为中心,深入地分析了《中论正理海》的理论特色。云丹博士认为,宗喀巴在《中论正理海》中,继承印度月称等中观应成派论师的说法,通过对“缘起”的词义进行重新解释,明确地将“缘起”概念的适用范围扩大至“无为法”,确立了格鲁派中观思想的根本立场与核心特色。云丹博士还提出,《中论正理海》对于“自性”概念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将之分为“所破自性”与作为事物固有属性的“自性”两种,前者是中观学派明确反对的、作为一切事物得以存在的本体论依据的“自性”,而后者则是使得某一具体事物区分于其他事物的、维系该事物在现象层面的存在的固有属性,如火所具有的“热性”等,不同于“所破自性”,这种作为事物固有属性的“自性”,是中观学派也必须承认的。并且,云丹博士对《中论正理海》如何理解“所破自性”的内涵等问题,也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云丹博士还指出,《中论正理海》对于“二谛”问题也有着独具特色的阐发,尤其是通过区分“二谛”的定义与词义的方式,为梳理“二谛”概念贡献了清晰而有效的思路。云丹博士深入浅出的分析,全面地呈现了《中论正理海》的重要地位与思想特色。最后,云丹博士介绍了《中论正理海》现存的主要藏文版本等问题,说明了《中论正理海》汉译工作的主要依据。

云丹博士同样从上述六个方面,介绍了《中观千座论》的汉译工作,并将论述的重点放在了“标题”与“结构”两个方面。在“标题”方面,云丹博士说明了“千座”一词的藏文原意、长期以来被汉语使用者译作“千座”的历史渊源以及在将来考虑将此论的题目重译为《中观广备录》的想法;在“结构”方面,云丹博士介绍了《中观千座论》解释中观思想的独特逻辑,认为《中观千座论》开创了格鲁派注释《中论》等中观典籍的全新体例,突破了印度论典的固有结构,从理论主题出发,分门别类地解释中观思想中的核心议题,在格鲁派历史上影响深远。

江波博士随后进行了补充发言,进一步讨论了宗喀巴创作《中论正理海》的时代背景,说明了在亟须解决的理论问题与所面对的论敌上,宗喀巴与龙树有着重大差别,这种差别也成为了宗喀巴在注释《中论》时侧重点与龙树不同的重要原因。此外,江波博士还就《中论正理海》应当翻译和理解为《中论》的“疏”还是“释”等问题,说明了自己的理解与考量,并与参会嘉宾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image011.jpg

image013.jpg

下午1时30分,第十届国际佛学论坛的第二场研讨正式开始。本场研讨的主持人为土登般灯博士,发言人共有四位,分别为刘丹枫博士,何峰教授,王俊淇博士与刘畅博士。刘丹枫博士作了《<中观总义·明慧炬>汉译及思想研究》的主题汇报。刘丹枫博士从《中观总义·明慧炬》的作者、主要内容、翻译工作、思想特色及研究意义五个方面进行了汇报。首先,刘丹枫博士简要介绍了《中观总义·明慧炬》的作者、格鲁派四大经院哲学流派之一的开创者克珠丹达(弘教尊者)的生平。其次,刘丹枫博士从实相论、知识论与修行境界论三个哲学范畴的角度,对《中观总义·明慧炬》的主要思想内容进行了概括。之后,刘丹枫博士详细介绍了《中观总义·明慧炬》的汉译工作,包括汉译工作所依据的四个藏文版本,四个藏文版本的来源及各自的特色,以及汉译工作所采用的基本方法等。再次,刘丹枫博士分析了《中观总义·明慧炬》及以此为代表的藏传佛教经院哲学教材的思想特色。刘丹枫博士认为,《中观总义·明慧炬》的思想特色主要有二:其一是重视理性、善用逻辑的基本立场。《中观总义·明慧炬》强调认识空性时必须经由语言与逻辑、在行文过程中大量使用因明论式等特色,均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立场。其二是进一步发展、深化了格鲁派思想,完善了格鲁派的思想体系。刘丹枫博士以《中观总义·明慧炬》对于“所知障”问题的论述为例,通过分析《中观总义·明慧炬》对于“所知障”定义的标准化、对于“所知障”内容的再审视等问题,比较了《中论正理海》《中观千座论》与《中观总义·明慧炬》对于“所知障”问题的不同阐发,梳理出一条从宗喀巴到克珠丹达(弘教尊者)的格鲁派中观思想发展脉络,集中展示了格鲁派经院哲学教材对于格鲁派思想体系的细化与完善。最后,刘丹枫博士从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两个方面,总结了以《中观总义·明慧炬》为代表的藏传佛教经院哲学教材的研究价值。

image015.jpg

何峰教授作了《宗喀巴传记文献整理挖掘翻译及其精神研究》的主题演讲。何峰教授以青海民族大学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宗喀巴传记文献整理挖掘翻译及其精神研究》为中心,介绍了该课题的申报过程、下辖的八个子课题各自的主题以及目前的完成情况,并且,何峰教授还特别结合该课题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更为全面、深入地介绍了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的生平与主要成就,并分享了该课题即将推出的、全新的《宗喀巴传记》的目录与结构。

image017.jpg

王俊淇博士作了《月称<明句论>中的自他共比量》的主题演讲。王俊淇博士提出,汉传因明学中的“自比量”“他比量”与“共比量”的说法,其思想来源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考察月称《明句论》中对于量论及因明方法的运用,对于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王俊淇博士认为,在印度量论传统中,陈那坚定地认为在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辩论时,论辩双方均必须对论辩的对象、给出的理由等有着一致的认知,而仅仅对结论有着不同的看法,否则便不是一个有效的辩论。然而,在实际的辩论过程中,这一条件是极其难以满足的,因此,月称等人便围绕是否所有的辩论推理都必须满足这一条件等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与思考,最终成为了汉传因明学中“自、他、共比量”学说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王俊淇博士认为,考察汉传因明学与月称思想的关系,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尤其是能够提供一种从汉传佛教理解月称的全新视角,对于推进既有的月称研究而言,意义重大。

image019.jpg

刘畅博士作了《<六十如理论颂>的遍知思想》的主题演讲。刘畅博士详细地考证了“遍知”这一概念在小乘佛教及大乘佛教典籍中的不同应用,说明了“遍知”概念的基本内涵,以及大、小乘佛教对于“遍知”的内容或者说认识对象的不同理解,分析了龙树《六十如理论颂》对于“遍知”概念的特色运用。

image021.jpg

下午4时,第十届国际佛学论坛的第三场研讨正式开始。本场研讨由云丹博士主持,发言人包括土登恭钦法师,释宗志法师与释海慧法师。首先,恭钦法师介绍了发布于第九届国际佛学论坛的《宗喀巴师徒三尊文集》的电子化计划。恭钦法师全面介绍了《宗喀巴师徒三尊文集》电子化项目的呈现平台(https://szwj.beita.org.cn/)、目前已经完成的主要工作、已经可以投入使用的网站功能、电子化计划的后续工作安排及展望等问题。恭钦法师认为,《宗喀巴师徒三尊文集》电子化工作的推进与完善,对于学术界与宗教界更为有效地利用《宗喀巴师徒三尊文集》这一重要文献,意义重大。

其次,释宗志法师围绕汉传佛教寺院教学制度的建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释宗志法师在苏州戒幢佛学院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因此能够将对于藏传佛教经院教学制度的理解,与其在汉传佛教佛学院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在主题演讲中,释宗志法师以对于“中观思想史”的教学过程为例,说明了引入更广泛的视角,以及结合印度、藏传与汉传佛教的思想内容与特色展开教学的必要性等问题。释宗志法师的讲演,对于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佛教的中国化与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等而言,都提供了一定的启发。

之后,释海慧法师以佛教中的“戏论”概念为主题展开了发言。释海慧法师详细地梳理“戏论”这一概念在佛教经典中的不同用例,分析了汉、藏中观学对于“戏论”概念的重视及理解的异同。

最后,云丹博士进行了补充发言,根据《中论正理海》等三部论著的汉译工作经验,以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等,介绍“应成”与“自续”这两个汉语术语的来源、不同时期汉语使用者对于这两个术语的不同理解、英文及日文中的对应译法等问题,特别分析了“应成论式”与“归谬论式”的联系与区别,认为“应成论式”不全等于“归谬论式”,为厘清“自续”与“应成”这两个概念的内容与说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image023.jpg

image025.jpg

image027.jpg

在三场研讨全部结束后,与会专家们就本届论坛的主题及三场研讨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点评。强巴赤来经师对《中论正理海》等三部论著的翻译,特别是三部论著的标题及作者的汉译称呼等问题,进行了评议,并提出了一些建议。达哇教授就这三部译著的选题及翻译做出了评议,并与云丹博士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班班多杰教授做了全面的总结陈词,肯定了《中论正理海》等三部论著的翻译工作,认为这三部论著汉译稿的准确性及可读性都很高,并对从事藏传佛教与藏学研究的青年学者们提出了殷切付嘱。此外,班班多杰教授还简明精要地总结了藏传佛教的基本思想特色、藏传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表现与成果等。

image029.jpg

image031.jpg

最后,魏德东教授与夏坝仁波切共同致闭幕辞,肯定了本届论坛在推动《中论正理海》等三部论著的汉译与出版等工作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并对与会嘉宾的莅临致以诚挚的感谢。下午6时30分,第十届国际佛学论坛圆满闭幕。

image033.jpg

image035.jpg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