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淇应邀参加雪窦山第二届慈氏学学术研讨会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王俊淇应邀参加雪窦山第二届慈氏学学术研讨会

点击数:2280 更新时间:2024-07-05 23:17:26

2024年6月29—30日,我所所长助理王俊淇副教授、博士研究生郑屹君应邀参加雪窦山第二届慈氏学学术研讨会,我所副所长张文良教授提交了会议论文。

2024年6月29日上午,“雪窦山第二届慈氏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弥勒道场雪窦山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宁波雪窦山佛教协会、浙江佛学院(总部)主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宁波市弥勒文化研究基地协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藏大学、贵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宁波大学、东南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国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峨眉山佛学院、戒幢佛学研究所、广东佛学院岭东学院、浙江佛学院(总部)等佛教院校的专家学者70余人,浙江佛学院(总部)部分师生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相关报道见:

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33016.shtml、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33024.shtml、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33025.shtml。


雪窦山第二届慈氏学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佛学院(总部)举行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24-06-29

e6a620963cafe594fd7394f179d66454.jpeg

 

2024年6月29日上午,“雪窦山第二届慈氏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弥勒道场雪窦山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宁波雪窦山佛教协会、浙江佛学院(总部)主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宁波市弥勒文化研究基地协办。

 

开幕式

 

开幕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藏大学、贵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宁波大学、东南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国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峨眉山佛学院、戒幢佛学研究所、广东佛学院岭东学院、浙江佛学院(总部)等佛教院校的专家学者70余人,浙江佛学院(总部)部分师生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浙江佛学院(总部)常务副院长、雪窦山慈氏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持定法师主持。

 

80a47665f4cb5e0270def015966fe977.jpeg

 

ce538027ff478be87efbd375e49ee9b0.jpeg

 

领导致辞

 

14a86a65bf629a9805b91e8c9defe12e.jpeg

怡藏法师致欢迎辞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浙江佛学院院长、雪窦山慈氏学研究中心主任怡藏法师首先代表雪窦山佛教协会和浙江佛学院对参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信任与支持。他回顾了弥勒菩萨与雪窦山的深厚渊源,以及近代佛教改革先驱太虚大师在雪窦山弘扬佛法、推动弥勒信仰和慈氏学研究的贡献。他提到去年成立的“雪窦山慈氏学研究中心”和首届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并表示此次研讨会是对弥勒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佛教中国化的有力推动。希望此次研讨会能为大家提供交流平台,共同为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8496488172489fadfb9833a50022742d.jpeg

林晖副院长致辞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林晖副院长代表协办方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致辞。他指出,本次会议的主题紧密围绕太虚大师与慈氏学的研究,彰显了其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会议涵盖的内容广泛而深入,涉及历史、典籍、教理、制度、宗派、佛学国际交流、佛教中国化以及佛教艺术等多个角度。他强调佛教已经融入中华文明,而佛学研究也已然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特别提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浙江佛学院之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在慈氏学教材编写、佛学博士生论坛组织以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他期望未来能够继续深化这一学术合作,共同推动佛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791ebc95c3539460e15166ddd49a2f86.jpeg

常晓波巡视员致辞

 

宁波市民宗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常晓波先生代表宁波市民宗局致辞,并祝贺研讨会开幕。接着,他强调了雪窦山在佛教界的重要地位,以及浙江佛学院在慈氏学研究方面的成果。他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应时代之唤、行民之所盼。希望专家学者深入挖掘阐释慈氏学中符合时代之需,人民之呼的文化内涵;二是筑人才之基、育国之所需。希望佛学院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紧密合作,培养出更多“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新时代优秀僧才;三是答融合之题、促宗教中国化。“文化融合”是践行宗教中国化的关键点,要发挥好雪窦山慈氏学研究中心平台优势,通过开展学术研究,深入挖掘佛教文化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佛教中国化走向深入。

 

6af3dbb99570f1d5a840046761ee47f3.jpeg

持定法师主持仪式

 

合影留念

 

64be027154826dc6d9298bd485af71ae.jpeg

 

主题发言

 

开幕式结束后,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系主任、雪窦山慈氏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傅新毅主持,有五位国内佛教研究的知名学者作了主题发言。

 

b2cd9598b4698024660c72e5131589aa.jpeg

傅新毅教授主持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姚治华主题发言的题目是“唯识学派的外境批判”。

 

e8a89ec09197aa0cc15b69d810c892ce.jpeg

姚治华教授发言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维中主题发言的题目是“略论《十地经论》的主要思想”。

 

39eb86d58ab6b7fc3bca692691b565c6.jpeg

杨维中教授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文明主题发言的题目是“太虚大师与民国雪窦中兴”。

 

20e575615c31876cbc03b1415a9da69d.jpeg

徐文明教授发言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陈剑鍠教授主题发言的题目是“窥基《西方要决释疑通规》‘四修法’的明宗念佛问题——兼及作者问题”。

 

7ca3c6a20a0d33c68b91326777edc454.jpeg

陈剑鍠教授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夏德美教授主题发言的题目是“唐代唯识宗与菩萨戒”。

 

070cf3e2ec5a7e9f84c97a051210926b.jpeg

夏德美教授发言

 

“雪窦山第二届慈氏学学术研讨会”后续分组研讨将持续至6月30日下午,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开展学术讨论,为推动弥勒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佛教中国化贡献力量。(文/浙江佛学院文宣中心 图/果木)

编辑:妙七 责任编辑:张妙


雪窦山第二届慈氏学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佛学院(总部)圆满闭幕

来源:浙江佛学院发布时间:2024-07-01

46533c6829c568d34ed069f43d0bac89.jpeg

 

6月30日下午,雪窦山第二届慈氏学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佛学院(总部)圆满闭幕,雪窦山慈氏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刚晓法师主持闭幕式。

 

6dea219cb1050fdf06f51fadf8b1eb64.jpeg

刚晓法师主持闭幕式

 

39deefdbe1a74010285095b93d34ffa2.jpeg

 

闭幕式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傅新毅教授作会议学术总结。他表示,此次研讨会尤其在唯识学与因明学研究、佛典文献研究、太虚与雪窦山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出了诸多有学术意义、现实意义的原创性的观点。期待通过研讨会的定期举办和学术成果的不断积累,最终能形成具有雪窦山特色的慈氏学研究体系。

 

e5ebd560cf30b50f6e96030c3f81e537.jpeg

何孝荣教授作学者代表发言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何孝荣教授作学者代表发言。他认为,此次研讨会的举办,进一步推动了慈氏学的研究,但在慈氏学研究的道路上,仍需持续努力,精进前行。他期待雪窦山慈氏学学术研讨会能够继续举办,并呼吁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研究行列,共同为慈氏学的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b462ca7438137916ef33065c86ce0314.jpeg

持定法师代表院长怡藏法师致辞

 

浙江佛学院(总部)常务副院长持定法师代表院长怡藏法师致辞。持定法师表示,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傅新毅教授的鼎力支持,离不开与会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全体工作人员背后默默的付出。他强调,雪窦山慈氏学研究中心将在中心主任怡藏法师的带领下,在执行主任傅新毅教授的帮助下,继续深入开展慈氏学和弥勒文化研究,充分发挥研究中心功能和研究成果效能,致力于服务雪窦山佛教名山文化内涵提升,致力于推动佛教中国化。他希望,此次研讨会能成为与会专家学者与雪窦山和浙江佛学院进一步合作的起点,共同助力慈氏学研究走向新的高度。

 

491719800631_.pic_hd.jpg

 

501719800633_.pic_hd.jpg

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佛教界人士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也为慈氏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更对未来深入研究弥勒文化和推动佛教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文/浙江佛学院文宣中心 图/果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窦山第二届慈氏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总结

来源:浙江佛学院发布时间:2024-07-01

2024年6月29日至30日,雪窦山第二届慈氏学学术研讨会在位于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弥勒道场雪窦山的浙江佛学院(总部)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68篇,涉及唯识学研究、因明学研究、净土信仰研究、佛教哲学研究、文献学与解经学研究、佛教史研究、雪窦山与太虚大师研究等多个主题。

 

一、唯识学研究

 

姚治华以《唯识二十论》为线索,结合《成唯识论》、陈那、法称等的相关论述,系统分析了唯识学批判外境的理论。杨维中在《十地经论》“十地修行诸相”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该论的主要思想。夏德美以唐代唯识宗僧人的《梵网经》注疏为据,探讨了这一类注疏的主要特点。许伟考察了唯识的出体理论的发展过程,指出窥基提出的四重出体具备哲学与解经学的双重特色,及其对理解唯识中国化的意义。兰原通过对比《心经幽赞》与<唯识义林>,从窥基自身思想发展的维度重新考察五重唯识。吴小丽依据窥基著作,对其四重二谛、五位修行、五重唯识观等思想进行了阐释。刚晓法师从《唯识二十论》文本出发,指出目前解读文献论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方法论原则。慧因法师以《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为对象,通过分析“语言”、“假说自性”、“离言自性”三者间的关系,指出《真实义品》的语言观特色。雒少锋通过回顾早期经典中关于阿赖耶识的描述,指出阿赖耶识只能被理解为一种意义体现,而不可以被理解为具有主动执着能力的贪爱主体。张雨依据玄奘译本梳理了《真实义品》对空理的安立和论证过程,并指出该品是通过所缘境划分二种真实来安立诸法真实义。普超法师从瑜伽行派“三自性”和“三时判教”入手,论证了瑜伽行派和中观学派的共性皆为破斥遍计所执,而瑜伽行派的特性则是从正面肯定了“真实的存在”。升弘法师通过对《解深密经》中“三性”思想的研究,指出早期瑜伽行派依于三性说,广辨诸法空有,不仅批判了小乘实有观念,还纠正了中观学派的虚无主义倾向。行蕾法师以假必依实为线索,探讨了有部、经部乃至瑜伽与中观的不同看法,澄清了空有之争的实质。净智法师通过对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与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等相关概念的梳理,指出从《本地分》到《摄抉择分》,大小乘二障净智所行真实的界限开始逐渐融合。大悲法师聚焦于《瑜伽师地论》中关于九住心的相关阐释,探讨了其在禅修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分析了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张凯通过对唯识学代表性典籍中佛身观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比较了诸经论佛身说的异同,由此揭示出在中国佛身思想发展史上的意义。

 

二、因明学研究

 

郑伟宏分析了太虚法师《因明概论》一书的成就与局限,以及对于窥基《因明大疏》研究的思想史意义。颜峻对吕才与奘门因明学间的争议进行了详尽叙述,指出以吕才为代表的中国思想界对保存奘门因明诠释变迁的重要价值。王俊淇对汉传因明中的原创性概念“因同品”、“因异品”的来源进行了探讨,指出这是由玄奘及注释家创造性误读的产物。陈帅以清人《因明入正理论后记》为对象,考察了僧界之外的中国知识分子对印度逻辑学的理解,并在思想史视域下考察了其背后佛家义学语境、僧俗关系等问题。能慧通过唐疏对《解深密经》证成道理中的因明学内涵进行了梳理,并以此为例呈现了因明学中一些主要论题的早期样貌。汤铭钧介绍了最新影印出版的《汉传因明文献集成初编》的内容及其在汉传因明学上的价值。

 

三、净土信仰研究

 

陈剑锽考察了窥基《西方要诀》“四修法”的明宗念佛问题,并就该书的真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曹刚华以清代净土信仰流传为切入点,探讨了清代净土信仰的流行原因及其净土史著的编撰。演真法师通过文献分析和义理辨析,厘清了汉文佛典临终征验思想的三大理论体系,并考证了唐人注疏中的相关理论及其交互关系。道净法师考察了唐以前净土弥勒、唯识弥勒的发展过程,并以从中汲取的经验为新时代弥勒信仰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李想考察了佛教中国化视域下净土观念的渊源与发展,并指出对心的主导地位的强调使其融入汉地佛教主流,成为判定净土修行合理性的理论依据。

 

四、佛教哲学研究

 

刘政晔以康德哲学中的统觉概念为主要比照对象,分析了奘传唯识中对统觉的可能构建及其失败原因。陈鑫考察了唯识学的语言哲学思想,分析了唯识学语言观的反本质主义倾向以及起于分别、旨在解脱的宗教性维度。李宁军通过分析大乘佛学中“性空”到“识有”的转变,论证慈氏学在发展中对逻辑与目的论具有“首尾一贯”的诉求,并如何以此为基础开显其独具的“人间性”。程佳琳指出,永明延寿将唯识理论引入禅宗思想中,这实际上是对禅宗后期“不立文字”偏执所进行的对治,为禅宗发展补充了生机。演愍法师考察了禅宗不立文字的特色思想如何依据如来藏思想,重视实践和体验,进而完成从修道论到境界论的转变。

 

五、文献学与解经学研究

 

范慕尤对比了《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梵文写本与玄奘汉译本,指出玄奘译文增添了内容并分析其可能原因。般灯法师、丹松法师基于圣解脱军与尊者解脱军的注释,再考《现观庄严论》作者,指出二文所引《现观庄严论》本颂不同,并分析可能原因、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宗澄法师考察早期般若与中观论典中关于一切智的不同解释,并分析不同解释的原因。李子捷在《佛地经论》汉藏文本对比的基础上,结合玄奘归朝前中国佛教相关学说,对玄奘种姓说做进一步考察。

 

定源法师通过介绍敦煌遗书和吐鲁番文书中现存的《金刚暎》写本入手,对该书的作者、书名、内容以及流传与影响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文献学考订。平燕红在搜集义天录中关于《华严经疏》与《妙理圆成观》相关残片的基础上,论证了神秀法师才是此二文的真正作者。道弘法师通过对昙旷生平、著述以及影响的梳理,揭示出其对唯识学在敦煌的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韩传强认为,《成唯识论讲录》的形成实际上是乘旹与江南文士与北宗禅信众社会互动的整体呈现。郑屹君主要考察了慈恩章疏在汉地刻本大藏经中的收录情况,同时揭示了汉僧撰述的入藏背景。合一法师结合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技术背景,介绍慈宗语料库的工作模式即其在AI时代下对于慈宗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杨祖荣考察窥基《说无垢称经疏》如何以“唯识通经”的解经策略诠解《维摩诘经》,并指出其对佛教解经学的意义。

 

六、佛教史研究

 

李海涛从圆测生平叙事的演变入手,在东亚佛教圈交流互动的思想史背景下分析圆测思想以及新罗唯识学之间的关系。王思遥以雪浪洪恩的传记、塔铭等材料为切入点,梳理晚明唯识学复兴的关键人物及其社会关系网,以此为基础揭示了晚明唯识宗构建的背后动因。何孝荣以宁德支提山天冠菩萨道场为对象,解析了唐宋时期僧俗等对道场的打造过程,揭示出其作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佛教史的真相。马德对浙东地区弥勒造像的造像特点以及形象变迁进行了详尽介绍,并从社会需要、弥勒信仰的角度分析了其中的造像思想。汪珂欣以东晋名寺瓦官寺的空间营造为例,分析其中度亡荐福、禅观修行、讲经交流等宗教活动对其功能性区分的影响。

 

七、雪窦山与太虚大师研究

 

徐文明以各种历史文献为据,对太虚与雪窦山的历史渊源作出了详尽的梳理。邵佳德考察了太虚在北伐前后的佛教与政治抉择,指出其对于理解太虚政教观的转变、近代佛教与政治关系的不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龚隽立足于思想史的视野与方法,对太虚在1920年代的世界佛教运动及其文明论述进行了详密的讨论和分析。圣悟法师通过爬疏整理报刊资料,还原了太虚法师访美弘法经历,丰富了对太虚生平及中美佛教交流的认识。黄伟龙通过相关史料,还原了太虚大师筹组“锡兰留学团”的留学求法活动,并指出留学团在交流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赵文介绍了太虚大师对“世界佛学院”构想与实践,及对当时学界在跨语种佛典研究的影响,并指出其对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意义。张佳介绍了抗战时期太虚大师作为近代中国佛教领袖积极调试近代佛教的思想与实践,呈现出太虚大师为护国救国运动贡献的丰富策略与多元行动。持定法师介绍了太虚大师在主持雪窦寺期间对于弥勒道场建设的具体实践,以及对今后建设雪窦寺的启示意义。圣梵法师介绍了太虚大师在雪窦寺的相关经历,展现了太虚对雪窦山发展与建设的开创性与引导性作用。证如法师主要介绍了太虚大师在倡导佛教复兴运动过程中对密教复兴及汉藏文化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其对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意义。方明介绍了太虚、虚云、印光等法师对藏密学说的批判,并以太虚大师“引密归禅”思想为例,分析其对深化藏密中国化的巨大意义。祖光法师通过当下学者对太虚大师海外弘法的文献梳理,探讨太虚大师对当代佛教教育及弘法带来的启示。

 

张文良通过分析太虚对如来藏思想的评述,认为太虚是力图从融合佛教的立场出发,将中观、唯识和如来藏思想相融通。刘郑宁对王恩洋、法尊法师、太虚法师关于种姓问题的对谈做出了评述与探讨,并对讨论中诸多细节问题予以了详尽考察。庆心法师通过考察太虚对华严判教及其内部争端的评述,并与吕澂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太虚判教思想的特色。崔玉卿认为,太虚对慧能所创的曹溪禅有深刻的研究与独到的见解,自性乃是曹溪禅的关键。亦真法师通过佛教心理学的概念与观念发展简史研究,考察太虚佛教心理学观点的特色与意义。法灯法师通过考察太虚大师的道德理念,指出太虚旨以佛教真理融合传统观念,创建适应现代国家的道德体系,以复兴佛教。孙凤玲考察缘起性空如何是太虚无神论思想的基础,并以此重振佛教、整肃僧团,并指出其当代意义。道宏法师通过分析慈氏学经典的教规教义及修行方法,探讨慈氏学经典的思想特点,并介绍了太虚大师与雪窦山在慈氏学传承中的贡献与影响。

 

综上,此次研讨会尤其在唯识学与因明学研究、佛典文献研究、太虚与雪窦山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出了诸多有学术意义、现实意义的原创性的观点。期待通过研讨会的定期举办和学术成果的不断积累,最终能形成具有雪窦山特色的慈氏学研究体系。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