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文化研讨会(第二届)
邀请函
教授:
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净土宗拥有最为广泛的民众信仰基础,其念佛法门成为各宗各派共修之基业,影响至为久远。净土思想初传中土,便是由山西玄中寺的昙鸾、道绰、善导三位祖师弘宣法化,集众念佛,使净土一系发扬光大,蔚为一宗。玄中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横流中华大地之滥觞。日僧法然、亲鸾依善导一系更创日本净土宗和净土真宗,由此,玄中寺成为中日两国佛教徒共同崇奉的净土宗祖庭。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净土宗思想,弘扬中国佛教优秀文化传统,在2003年召开的第一届“净土宗文化研讨会”的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山西省佛教协会、净土古刹玄中寺拟于2004年8月5日——8日在山西省绵山风景区召开第二届“净土宗文化研讨会”,旨在集中大众心力,将净土宗文化的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大会特邀请您撰写净土宗三祖师及人间净土与西方净土之相关论文参会。望您于5月1日前以回执,或电子邮件方式通知会议联系人是否参会即可。论文请于6月30日前以电子邮件方式传至温金玉处。
会议期间将安排考察绵山风景区、“华夏第一民居”——王家大院,以及资寿寺、崇善寺等。会议将统一提供您的旅费及会议期间的食宿费、会务费、参观费等。
日程: 5日 全天太原报到
6日 研讨会
7日 文化考察
8日 文化考察,闭幕式
联系人:温金玉
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邮码:100872)
电话:010—62516097(办)62512134(宅)
电子信箱:wjinyu@ruc.edu.cn wjymxw@sina.com
谢谢您的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山西省佛教协会
净土古刹玄中寺
2004年4月1日
…………………………………………………………
回 执
姓 名 |
|
职 称 |
|
邮 编 |
| ||||
单 位 |
| ||||||||
联系电话 |
|
电子信箱 |
|
是否参会 |
| ||||
论文题目 |
| ||||||||
有何建议 |
| ||||||||
山西绵山景区介绍:
绵山,又称介山,因介子推携母归隐被焚于此,闻名于世。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在饥饿时曾割自己腿上的肉给重耳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介子推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昙鸾曾于此设座讲经,至今有“鸾公岩”(道宣《续高僧传》中有记载)。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寺院。山上文物古迹颇多,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绵山共有88座寺庙,二千余间殿宇,已建成十大游览区,225个景点,保留有许多古建筑和碑刻、彩塑。如云峰寺石佛殿全部斗拱及其它构件都是精心雕琢而成,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铁瓦寺是我国典型的山区佛教寺院,抱腹寺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回銮寺建于唐代之前,五龙寺为北宋前建筑。近年来绵山游客量连居山西省第一,甚至超过五台山。
王家大院介绍:
王家大院是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典范,是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被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的紫禁城”。
资寿寺介绍:
资寿寺,座落在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十公里的苏溪村,始建於唐懿宗咸通11年(公元870年),重建于宋代,在金代又遭破坏,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重建。资寿寺规模颇大,院落宏敞,布局完整。寺内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 ,雷音殿 ,罗汉殿,地藏殿,药师殿,二郎殿等。这些古代建筑结构奇巧,雕梁画栋,碧瓦凌空。屋顶三彩琉璃瓦覆盖,制作精巧,很有特色。資壽寺以元代壁畫和明代的彩塑藝術而聞名海內外,各殿塑像79尊,以菩萨和十八罗汉塑像艺术水平最高。这些塑像,形态秀美,姿态娴雅 、端庄 ,衣纹线条流畅,比较成功地塑造出人物动感。十八尊罗汉头在1998年曾惨遭浩劫,被歹徒盗卖到海外,后由爱国台商购买后捐回寺内,轰动一时。寺内还有多面壁画。壁画内容为佛、菩萨成道故事。画面精美,笔力雄健,着色深厚,虽历沧桑,却仍然保存完好。
崇善寺介绍:
在山西太原市东南隅。创建于唐。初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崇善寺有三宝:第一宝是藏经,寺内保存着我国木刻印刷史上的早期珍贵版本——北宋《崇宁万寿藏》和南宋《碛砂藏》。元版藏经《普宁藏》,明版藏经《南藏》和从大同移来的《北藏》。此外还有别具特色的石刻《金刚经》拓本、金字《华严经》、《法华经》及刺血《华严经》等。第二宝是两套壁画临摹本,《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图》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第三宝是三尊泥塑贴金菩萨立像,为明洪武年间塑制的,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这三尊佛像造型奇特,雕工细腻,实为我国雕塑艺术的珍品。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般若文海佛教网 | 中国佛教信息网 | 哲学互动网 | 道教文化 | 孔子2000 | 哲学院 | 哲学在线|宗教社会科学 | 爱智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