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基地介绍 > 研究人员

刘丹枫

职称
研究方向 藏传佛教历史与思想、藏梵文佛教文献等

个人简历

刘丹枫,男,吉林人,1994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

E-mail: danfeng16@ruc.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514室

工作经历:

2021.9-2024.7,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后

教育经历:

2017.9-2021.6,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毕业论文:《弘教尊者<中观总义>哲学思想研究》

指导教师:魏德东教授

2015.9-2017.6,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毕业论文:《论中观应成派对阿赖耶识之批判——以弘教尊者所著<中观总义>为中心》

指导教师:魏德东教授

2011.9-2015.6,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毕业论文:《禅宗丛林制度研究——以<敕修百丈清规>为中心》

研究方向:

藏传佛教历史与思想、藏梵文佛教文献等。

发表论文、译文:

1.《藏传佛教对中观应成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格鲁派“所破”概念为中心》,《佛学研究》2020年第2期第277-286页,北京: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2.(译文:英译汉)《法称论“因果性在比度中的作用”——以<释量论自释>11-38颂为例》,Brendan S. Gillon、Richard P. Hayes著,《国际佛学论丛·第5辑·因果》第518-57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3.《印度中观应成派时间观研究——以藏传佛教经院哲学为中心》,《国学学刊》2023年第2期第62-67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转载情况: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24年第1期第36-42页。

4.《藏传佛教经院哲学体系及其价值——以格鲁派中观哲学为中心》,《中国藏学》2023年第3期第138-149页,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CSSCI来源期刊。

5.《藏传佛教经院哲学视域下格鲁派量论思想研究》,《中国佛教研究国际期刊》(ISSN: 2820-2228)2023年第1期第223-264页,斯里兰卡:巴梵汉藏佛教文献研究所。

6.《汉藏唯识学中“种子与阿赖耶识关系”问题比较研究》,《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2023年第2辑(总第20辑)第163-173页,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CSSCI来源集刊。

主要科研项目:

1.2022年,负责人,“佛教经院哲学文献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横向项目,经费30万元。

2.2024年,参加人,“龙树六十颂如理论梵藏语注释文献群翻译及研究”(项目批号:24CZJ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主要荣誉与奖励:

1.2023年3月,博士学位论文《弘教尊者<中观总义>哲学思想研究》获2022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2021年12月,博士学位论文《弘教尊者<中观总义>哲学思想研究》获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第1届“方立天佛学研究奖”。

3.2021年6月,博士学位论文《弘教尊者<中观总义>哲学思想研究》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21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