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基地介绍 > 研究人员

张雪松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个人简历

一、简历:

张雪松,1980年3月生,北京人,笔名雨山。1998年北京市第五中学毕业后报送入中国人民大学文史哲实验班,2002年获得哲学学士学位。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宗教学系获得宗教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何光沪教授)。200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获得宗教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谭伟伦教授),入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教研室。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华南研究会(香港)会员。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教研室主任、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宗教研究》执行主编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哲学、中国宗教史。先后在中国台湾和大陆地区出版学术专著5部:《法雨灵岩:中国佛教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印光法师研究》、《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季羡林、汤一介主编“中华佛教史”第一卷)、《佛教“法缘宗族”研究:中国宗教组织模式探析》、《有客西来 东渐华风:中国古代欧亚大陆移民及其后代的精神世界》,译著《天蓝色的彼岸》等4部。曾在香港佛教杂志《温暖人间》、国家民委《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开设专栏多年。

二、著作:

1、《法雨灵岩:中国佛教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印光法师研究》

本书通过对近代净土宗祖师印光法师的重新解读,加深对中国近现代佛教史的理解,拓宽国际学界对净土信仰的认识。印光法师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利用现代化的交通、邮政系统,在全国各省市,乃至海外编织起庞大的佛教网络,这绝非是我们一般心目中“保守僧人”所能为。通过印光法师,我们能够看到近现代佛教史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带业往生”还是“消业往生”,“散心念佛”还是“一心不乱”,这些都是近现代净土宗教义争论最为核心的问题,本书亦系统阐释了印光法师在这些问题上独到的见解。

2、《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

本书除了序论三章、每章三节,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交代《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依据史料以及写作思路之外;主体部分分为五编,即华夷之辨:佛教与中华文明的相遇、魏晋佛教思想论纲、魏晋南北朝佛教制度与政策举隅、魏晋南北朝民间佛教探析、南北朝佛学思想:以三教关系为主要视角。每编五章,每章下设若干节,由笔者多年来研究习作汇编而成,大体按照时间顺序探讨佛教入华以至唐代之前的佛教历史与思想。

3、《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季羡林、汤一介主编“中华佛教史”第一卷)

《中华佛教史》全书共11卷约500万字,是季羡林、汤一介两位先生担任总主编,历时15年潜心编纂而成的重要学术著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卷》是季羡林、汤一介主编“《中华佛教史》第一卷,全书章节安排以时间为顺序,以汉魏两晋南北朝时代与佛教发展相关的重大历史时间为经纬,以佛教思想史、制度与民众信仰实践为主要内容,尽量彰显佛教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因果关系。

4、《佛教“法缘宗族”研究:中国宗教组织模式探析》

本书将宗族概念引入明清以来中国佛教传统宗派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法缘宗族”的命题,全面探讨了模拟宗法制度在中国佛教中的宗派组织、寺院管理、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意义。笔者尝试说明在剃度、受戒、传法过程中,同一位僧人有可能产生出多种“法号”的现象,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背后代表的宗派意义。本书认为:以派辈谱系编制为典型特征的禅宗与“遍利三根”的净土宗之间的“禅净关系”,并非并列的两个教派团体的关系,而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互补关系,前者维护了中国佛教僧侣的正统性,后者则成为正统佛教与民间信仰之间交流的重要中介。

5、《有客西来 东渐华风:中国古代欧亚大陆移民及其后代的精神世界》

中国古代欧亚移民与外来文明(“夷教”)的关系,是重要的学术研究课题,也是大众普遍感兴趣的话题。本书从历史上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入手,刻画了移民与外来宗教之间的关系,特别从宗教学理论与实践这一视角说明了移民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的适应和融合,对于推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全书几个篇章既相互独立,又由共同的问题意识一以贯之。笔锋在历史文献、社会思潮、宗教族群等多个维度上挥洒自如,是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著作。

三、近期主讲课程:

1、本科生课程:宗教学概论

该课程主要分为宗教的本质、宗教的观念、宗教的组织制度三大板块进行教学,并适时穿插宗教学学科发展史,以及对主要制度性宗教和民间信仰的教义思想、礼仪习俗、政策管理等知识性介绍,力图使学生对宗教学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2、研究生课程:民间宗教研究

通过对民间宗教的宗教活动场所、地方神明崇拜、节庆赛会、仪式礼俗、民间仪式专家、经典(宝卷、善书、扶乩等)等章节的课堂教学与文献研讨,力图使用学生对民间宗教的概念、基本要素、运行机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国际学术前沿。

张雪松50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