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致电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对著名哲学史家萧萐父教授不幸仙逝表示沉痛哀悼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我所致电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对著名哲学史家萧萐父教授不幸仙逝表示沉痛哀悼

作者: 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31 更新时间:2008-09-22 21:43:53

       2008918日,我所方立天所长及全所同仁致电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对著名哲学史家萧萐父教授不幸仙逝表示沉痛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20089171630分,国际知名学者、我国著名哲学史家萧萐父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中南医院闔然长逝,享年84岁。

    萧萐父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在明清哲学、佛教哲学和道家哲学及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等多方面都有精深的研究,尤其是他的王船山研究、中国哲学史体系与方法论的探索、中国辩证法史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研究,取得了海内外公认的突出成就。他文史哲兼通,能诗会书,是当代中国难得一见的诗人哲学家和哲学艺术家。

    萧萐父教授也是海内外著名的哲学史教育家,他充分发挥儒释道兼通、中西印融会的特长,与李德永教授、唐明邦教授等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同仁们一道,数十年如一日,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宗教史专业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并奠定了中国哲学珞珈学派的重要基础。

    萧萐父教授还是德业双修的楷模,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预流新潮,始终不放弃理想人格的追求,不为五斗米折腰,既具儒者风范,又有仙风道骨,堪称人师。

 

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沉痛地宣告:国际知名学者、我国著名哲学史家萧萐父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二〇〇八年 9 17 16    30分,萧萐父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中南医院闔然长逝,享年84岁。

萧萐父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创建者与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曾历任武汉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周易》学会顾问,国际道联学术委员,国际儒联顾问,中国文化书院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等校访问、讲学。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编著有:《中国哲学史》上、下卷,《哲学史方法论》、《中国辩证法史稿》第一卷,《王夫之辩证法思想引论》、《玄圃论学集》、《众妙之门》、《传统价值:鲲化鹏飞》等;出版专著有:《船山哲学引论》、《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明清启蒙学术流变》(合著)、《王夫之评传》(合著)、《吹沙集》三卷、《吹沙纪程》等。其中,《中国哲学史》曾经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萐父先生于1982年被评聘为教授,1986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先后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等,1999年离休。

萧萐父先生于19241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一生经历两个社会、多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关切国事民瘼,思考世运国脉。在大学期间,他参加学生进步组织,发起、编辑《珞珈学报》。1947年在武汉大学发生的震惊全国的“六·一”惨案时,他任武大学生自治组织的宣传部长,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1947年毕业后,回到成都华阳中学任教,同时并受聘为尊经国学专科学校讲授“欧洲哲学史”,主编《西方日报》“稷下”副刊,积极参加成都地下党组织的活动。19495月入党,12月受党组织委派作为军管会成员参与接管华西大学,后留任该校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1956年进中央党校高级理论班深造。同年,应李达校长的邀请回武汉大学重建哲学系,1957年正式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并从此长期担任哲学系哲学史党支部书记、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一职。在这个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地工作了40年,以此为基地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具有武汉地区特色的中国哲学史学术梯队,在全国文科理论界,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文革”期间,萧萐父先生被定为李达“三家村黑帮”,横遭迫害。虽经历被抄家、挨批斗、住“牛棚”,但他矢志不改,在襄阳分校住牛棚放牛劳动改造的日子,他已开始《王夫之》一书的写作、已开始对中国从明清之际到现代思想启蒙之坎坷道路的思索。

1976年到1988年的十多年里,萧父先生与中国广大知识分子一样,迎来了学术的春天,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论文,并于1978年接受教育部组织九所高等院校联合编写哲学系本科生《中国哲学史》教材的任务,担任主编。该教材出版后,分别被译成韩文与英文,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80年代,在《中国社会科学》先后发表了《中国哲学启蒙的坎坷道路》、《对外开放的历史反思》等重要文章。特别通过对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王夫之哲学的研究,探寻中国现代进程自身的源头活水,认定中国有自己的现代化内在的历史根芽。在中国新一轮的文化大讨论中,独树一帜地提出了自己的“明清启蒙史观”,深受海内外学者的关注。

1990年以后,随着国内与国际学术环境的变化,他更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全局来思考东方现代化的特殊道路,他把经济的一体化和文化的多元化视为全球化的双翼,强调文化多元化的发生和发展,突破欧洲中心主义,论定人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源发生、多元并存、多维发展的,他用“漫汗通观儒释道,从容涵化印中西”的诗句来概括这一思索,这一思索体现了萧先生的历史深度和自信,以及他的广阔视野。这时他倡导的“启蒙”已不仅仅是挨打者的反思和落后者的追赶,更是伟大的民族文化的自我振兴,有勇气对传统文化进行解构和重构,有信心吸纳涵化优秀的外来文化,有力量参与世界性的“百家争鸣”,从而为人类文化的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萧先生的文化哲学思想,在国际国内学术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先生是伟大的人师。他学风严谨、被褐玉身、浩然正气教书育人,重在身教,杜绝曲学阿世之风。自1978年招收硕士生,1987年招收博士生以来,他先后开设了“哲学史方法论”、“中国哲学史料学”、“中国辩证法史”、“明清哲学”、“佛教哲学”、“道家哲学”、“马克思的古史研究”、“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等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为中国哲学史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研究与教学人才。在长期的教书育人过程中,他提炼出了二十字方针:“德业双修,学思并重,史论结合,中西对比,古今贯通。”这二十字已经成为珞珈中国哲学学派的精神纲领,先生以他的人格魅力深受珞珈学子的爱戴。

父先生还是当代中国哲学史界少有的诗人哲学家。他晚年一再强调中国哲学的诗性特质,执著地探索Logic(逻辑)与Lyric(情感)的统一,并认定这一特质使得中国哲学既避免了宗教的迷狂,也避免了科学实证的狭隘,体现出理性与感性双峰并峙的精神风貌。他自叙以诗歌升华人生、歌哭由我的超迈:“书生自有逍遥处,苦乐忧愁尽化诗。”

晚年萧先生满怀对中国文化和武汉大学的深情,将自己的诗集、文集及与夫人卢文筠教授合作的书画集,辑集交由武大出版社出版,这套精美的《萧氏文心》四卷,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武汉大学人文知识分子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

先生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火凤凰吟》,如今先生凤凰涅槃,魂升天国,然先生留下的丰厚精神财富和不尽慧命,如珞珈香樟,四季长青;定将庇荫杏坛,嘉惠学林。

先生不死,风骨峥嵘!

 

 

萐父先生治丧委员会

                                                                                  20089 17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