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0日下午,四川大学特聘教授李翎应邀在我所作学术讲座“叙事与视觉佛教的开端”。
讲座由我所所长张风雷教授主持,我所张雪松副所长担任评议人。
在讲座中,李翎教授对“视觉佛教”(Visual Buddhism)概念作了界定,指出“视觉佛教”是相对于“文献佛教”而言的,它与“佛教艺术”不完全相同,其目的是传教弘法而非艺术欣赏,特点是象征性而非写实性,是集体创作而非个人创作,侧重守旧而非创新。李翎教授对早期视觉佛教的叙事主题“入胎”“降生”“成道”“说法”“涅槃”及典型图案“莲花”“狮子”“三宝标”“秘吐娜(Mithuna)”的特点及视觉符号来源作了详细展示和辨析,指出:公元前2世纪佛教开始尝试以视觉化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传布,但在没有自己的图像传统和标识可据的初期,面对寺壁和塔身,进行装饰的工匠与僧团只能通过向古老的非佛教传统和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纹样“借图”,并将之贯穿起来讲述佛陀的生平。在这种试错过程中,恰当的图像得以保存并流传千古,不合适的图像随之被放弃。工匠通过这些被佛教化了的传统图案讲述佛陀的故事,叙事性和象征性是早期视觉佛教的主要特点。
我所张雪松副所长对李翎教授的讲座作了评议。参加讲座的我所惟善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张建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陈粟裕副研究员等就相关问题与李翎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我所姜守诚教授和部分博硕士研究生也参加了讲座。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般若文海佛教网 | 中国佛教信息网 | 哲学互动网 | 道教文化 | 孔子2000 | 哲学院 | 哲学在线|宗教社会科学 | 爱智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