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守诚讲授参加“中国宗教学会年会(2022)”并发言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姜守诚讲授参加“中国宗教学会年会(2022)”并发言

点击数:770 更新时间:2022-08-30 19:53:10

2022年8月27日下午,我所姜守诚讲授应邀参加“中国宗教学会年会(2022)”,并作了《南台湾灵宝道坛普度科仪研究》学术发言。

2022年8月27—28日,由中国宗教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的“喜迎二十大·开创新时代宗教工作新局面”学术论坛暨中国宗教学会年会(2022)在线上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宗教学界的上百位知名专家和学者相聚云端,共同围绕“开创新时代宗教工作新局面”这一理论意义深远、现实意义重大的课题展开研讨。本次年会由中国宗教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以腾讯会议网上在线方式进行。

相关报道见: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22082392-1.htm。


“喜迎二十大·开创新时代宗教工作新局面”学术论坛暨中国宗教学会年会召开

来源:中国民族报 马文 记者 吴艳 发布日期:2022-08-30

8月27日至8月28日,由中国宗教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的“喜迎二十大·开创新时代宗教工作新局面”学术论坛暨中国宗教学会年会(2022)在线上召开。来自全国宗教学界的上百位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展开研讨。

“研究宗教对社会正确地理解宗教,对广大信教群众理性信仰宗教,对宗教工作者依据宗教规律实际开展宗教工作,都极为重要。中国的宗教研究是有传统、有传承、有成果、有影响、有前景的。”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以来,中国宗教学界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宗教学相关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的建设,加深对宗教比较、中西对话、中国主体性视域中的学术体系的理解和实践,加大基于宗教学理论、宗教规律与中国宗教实际结合基础上的宗教学话语体系建设,提出一系列范畴和概念,推动宗教文献、宗教思想史、宗教中国化理论研究。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形态已经初步显现,学术体系的框架与方向日渐清晰,话语体系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她认为,新时代中国宗教研究和中国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确保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要积极协调整合宗教学研究队伍的力量,直面国内外宗教领域的问题与挑战,关注各宗教发展现状和趋势,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志刚认为,建构中国宗教学话语体系既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全面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宗教研究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中国宗教学话语体系建设应该立足宗教研究的中国国情,以开放发展、系统整体、实践应用的视野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和观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国特色的宗教观等三大逻辑环节来构建。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就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和中国宗教学界有关国学大师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论”概念所引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澄清,对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论”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以道家早期经典所蕴含的治身与理国两个维度为切入点,结合“摄生”“卫生”“学生”的“三生”观念,对道教所阐释的生命哲学观念进行系统梳理,对中国道教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进行展望。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秘书长郭金才主教从把握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的阐释,以及构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神学思想体系等方面,对我国天主教中国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全面阐述。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院院长游斌讨论了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的跨文化构建,他从宗教在文化层面的中国化切题,以跨文化视角,对构建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构建的可行性进行论述。

分场论坛中,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我国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的机制与路径、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成就与挑战、宗教社会学研究、宗教治理研究、宗教现状与问题研究、五大宗教教义教理研究等主题展开了15场专题讨论。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刘成有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认识经历了理论萌芽、曲折探索和成熟完善3个历史阶段,初步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立足中国国情和中国宗教实际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总结。实践表明,认识和处理中国的宗教问题,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李四龙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建设应注重3组关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传统宗教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经典论述与中国宗教工作实践经验的关系,尊重群众宗教信仰和依法治理宗教事务的关系。这三组关系涉及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经典论述和基本理论,中国本土的信仰传统和宗教观念,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和治理经验。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彭无情说,宗教工作“三支队伍”是结合理论与政策、兼顾学术与实务的队伍,要用“三支队伍”来解决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谁来化”的问题。党政干部队伍是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主导力量,把方向、管大局,制定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是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主体,要加强宗教内部事务管理、从严治教、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以及联系广大信教群众;宗教学研究队伍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建言献策,为中国化找寻路径。“三支队伍”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纪华传认为,讲经说法中国化是新时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具体举措。推进讲经说法中国化是新时代我国宗教健康传承的必然要求,要在讲经说法中提高信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他说,在推进讲经说法中国化的道路上,五大宗教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规划,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中国宗教学会成立于1979年,是全国宗教研究者的群众性学术社团,会址设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学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友好活动。

《中国民族报》(2022年8月30日 7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