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风雷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举办学术讲座“天台智者大师的教相判释学说和中道思想”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张风雷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举办学术讲座“天台智者大师的教相判释学说和中道思想”

点击数:615 更新时间:2019-06-13 22:47:37

2019年6月12日下午,我所所长张风雷教授应邀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举办学术讲座,讲座题目为“天台智者大师的教相判释学说和中道思想”。

讲座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杨维中教授主持,东南大学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王富宜副教授、南京市委党校教师侯广信博士等青年学者和南京大学哲学系、历史系博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据悉,该讲座系由安徽泾县水西书院支持的水西佛教学术讲座第一讲,水西书院负责人宗行法师也专程前来参加了讲座。

相关报道见:https://philo.nju.edu.cn/2c/39/c4708a339001/page.htm、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780849899782242&wfr=spider&for=pc。


讲座回顾:天台智者大师的教相判释学说和中道思想

2019年6月1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张风雷教授应邀在南京大学哲学系314教室做了题为“天台智者大师的教相判释学说和中道思想”的讲座,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维中教授担任主持人。本次讲座亦系由安徽泾县水西书院支持的水西佛教学术讲座第一讲,水西书院负责人释宗行也来到了现场,杨教授及在座师生对其表示热烈欢迎。讲座伊始,杨教授首先介绍张教授的学术专长与成就,随后张教授正式为在座师生做讲座。 

   

张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天台宗“五时八教”的判教学说,张教授指出,中国佛教教相判释的尝试始于南北朝时期,智者大师例举南北朝时期在判教学说上的十家异解,即“南三北七”,并对此加以批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时八教”的教相判释学说。 

张教授进而具体介绍所谓“五时”,是指智者大师依照佛说法的先后次第对全体佛教所作的纵向判释,分别为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以及法华涅槃时;“八教”则是指“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前者指顿教、渐教、秘密教以及不定教,后者指藏教、通教、别教和圆教。张教授特别指出,智者大师的教相判释学说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可机械地进行划分。并且“五时”与“八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通过有机地结合,从纵和横、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对全体佛教作出了次序井然、条理清晰、逻辑周全、体系完备的判释。 

张教授继而介绍了智者大师在对全体佛教作出判释的同时,提出的“法华三教相”说,即根性融不融相、化道始终不始终相、师弟远近不远近相。智者大师通过“法华三教相”的判释,凸显了《法华经》的重要地位,为以《法华经》为根本宗经的天台宗的创立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论证。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中道思想”中,张教授以“但中”与“圆中”概括智者大师的中道思想。张教授提出,智者大师的全部佛学理论,都是围绕着“诸法实相”为中心而展开的,智者大师的思想特点就在于“诸法实相”论是以“性具”为特征的,在实相层面上则具体表现为“三谛圆融”。 

张教授之后具体结合“三谛圆融”说,梳理了天台“中道”思想的根本特点。智者大师将佛教传统的“二谛”说发展成“三谛”说以显明“中道”,并将“二谛”说分成七种,这七重二谛又分别与七种教相相对应。张教授指出,智者大师实际上已经逐渐偏离了传统的真、俗二谛的二分法,而转向真、俗、中的三分法,由此,智者大师便在传统“二谛”说的基础上开出了“三谛”义。张教授进一步指出,智者大师通过对“七种二谛”和“五种三谛”的分疏,区分了“但中”与“圆中”的不同,前者只是一个空洞的真理,后者则具有广大的力用。 

最后,张教授总结,智者大师对传统“二谛”说的扬弃,不仅仅是相对外在的语言表达的方便性问题,更是对传统“二谛”说理论主张和思想倾向的扬弃和超越。别教的“但中”是对“空”与“假”的扬弃,而只有从圆教三谛圆融立场出发的“圆中”才是真正的中道。 

   

在讲座的最后,杨维中教授简要回顾了张教授精彩的讲座内容,并对张教授关于三论的四重二谛与天台的三谛观存在区别的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且希望日后人大哲学院与南大哲学系能有更多的学术交流与分享。杨教授点评结束之后便进入最后的学术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就天台问题向张教授请教,张教授皆一一作了精彩解答。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