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教授应邀出席“道教研究的新探索”学术座谈会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何建明教授应邀出席“道教研究的新探索”学术座谈会

点击数:1133 更新时间:2018-06-12 11:52:48

2018年5月29日下午,我所何建明教授应邀出席“道教研究的新探索”学术座谈会。

2018年5月29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道教研究的新探索”学术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大会议室召开。本次座谈会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党支部2018年度的系列活动之一。

座谈会由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戈国龙研究员主持。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马西沙先生,韩秉方研究员,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何建明教授,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陈霞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尹志华教授,浙江大学孔令宏教授,中国道教协会王彤江博士,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曾传辉研究员、陈进国研究员、赵敏博士、李志鸿副研究员、林巧薇副研究员、刘志副研究员、李贵海博士、李政阳博士等参与座谈。

相关报道见:http://iwr.cass.cn/xw/201806/t20180611_4357564.shtml


道教研究的新探索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8年6月11日        

2018年5月29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道教研究的新探索”学术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大会议室召开。本次座谈会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党支部2018年度的系列活动之一。

座谈会由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戈国龙研究员主持。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马西沙先生,韩秉方研究员,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何建明教授,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陈霞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尹志华教授,浙江大学孔令宏教授,中国道教协会王彤江博士,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曾传辉研究员、陈进国研究员、赵敏博士、李志鸿副研究员、林巧薇副研究员、刘志副研究员、李贵海博士、李政阳博士等参与座谈。

座谈会上,马西沙先生指出,学术界要充分研究道家道教文化的重大价值,对道家道教的生存方式要充分关注。中华民族的道文化不可小视,其意义应该得到足够的表彰。道家的真精神即“自由”与“自然”。

马先生探讨了殷周之际巫文化与礼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源头上来说,巫文化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山海经》、《离骚》等不朽作品有着深刻的巫文化背景。

屈原在《离骚》里幻化自己凤凰为车,白龙为马,御风而飞跃昆仑,这种想象力非李白所能及。马先生以为,巫文化是道教文化的先驱。早在战国时代,原始道教便开始孕育发展了。

孔夫子的基本思想是“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道教也有大关爱,所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也,损不足而补有余,人之道也。”它关怀的是人道向天道回归。它关注的是社会的公平与平等,也是一个大关爱。

在马西沙先生看来,老子的追求一以贯之于一个“道”字上。这个道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即以德治理的社会。老子追求的不是以制度化了的道德治理社会的理想,而以风尚、习俗维系的社会。

同时,马西沙先生鼓励年青学者做学问要有大气魄,“六经皆史”,要有大眼光,要有担待,要写出不朽之著作。

韩秉方先生指出要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儒道互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现代化不能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何建明教授与陈进国研究员探讨了道教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认为道教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文献学,应该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应该关注人类学、社会学的问题意识与多元方法。

戈国龙研究员讨论了道教研究的实践智慧的维度,提出“内在的田野,心性的考古”这一新思路,指出文献历史方法固然重要,但是以内在的体验与探索才能更合理地对古人以同情之理解。

陈霞研究员讨论了道家哲学研究如何与西方哲学对话的问题。马先生以为,陈霞研究员深刻认识了道家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让人赞赏。马先生认为,老子的“损”、“欲”哲学是人类的重大命题。欲望是推动历史的动力,没有节制,即不知走向何处,亦存在巨大危险。西方学者海德格尔反对技术主义,是对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追随,这是道家哲学的世界级影响。

尹志华教授以自己对清代道教研究为切入口,深入讨论了道教研究的史料问题、派系问题及“道教之所以为道教”的理论问题。

孔令宏教授通报了他从事的东部地区道教抄本的收集与出版情况,引出了在座同仁对道教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广泛讨论。

赵敏研究员汇报了研究巴蜀刘门的情况与体会,指出了巴蜀刘门对晚清近代以来四川国学的影响。其间,马西沙先生与赵敏博士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展示了槐轩一脉与道教丹道与仪式之间广泛的往来。马先生直指丹田,以为,刘门是将儒家思想与道家丹道思想的高度融合,而达于极致。这才是事物的本质。将丹道归于儒家是不契合实际的,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可以说,王阳明之后无体系,包括当代的新儒家亦没有超出王阳明。道家的丹道从老庄既已萌芽,此后各高道继之以发扬光大。

王彤江博士探讨了道教丹道研究里的诸多问题,以及道教的当代发展对道教研究的挑战。

曾传辉研究员通报了对终南山隐士文化的考察,以及对张绪通先生道家文化的研究进展。

林巧薇博士汇报了自己对清宫档案所载道教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对玄教研究的最新进展。

刘志副研究员探讨了《老子》思想的时代特征,指出应充分重视《老子》成书的社会历史条件,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客观、更具体地发现《老子》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李志鸿博士通过自己对宋元道教仪式以及罗祖教调查研究,指出中国道教民间宗教研究应该充分关注其“教法”问题,同时也应该看到民间宗教与正统宗教之间的紧密互动。李志鸿对罗祖教以及宝卷仪式的调查研究将是填补空白之作,是接着《中国民间宗教史》往后做。

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研究员对座谈会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本次座谈会非常成功,许多问题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尤其是马西沙先生的点评激荡起许多思想的火花,听了之后很受启发。广大年青学者应该奋发努力,以老一代学者为榜样,做好学问。

最后,戈国龙研究员做了简短的总结,他认为本次座谈会开得很成功,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深入探索道教研究的新思路与新进展,体现了道家自由自在的精神气质,一致认为弘扬道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感谢诸位同仁的积极参与,提供真知灼见;希望今后有机会多搞这种高水平的座谈会,并继续得到大家的大力支持。

座谈现场

座谈现场

座谈现场

(供稿|摄影:李志鸿;编辑:李文彬)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