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松副教授带本所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参观王府井天主教堂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张雪松副教授带本所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参观王府井天主教堂

点击数:1344 更新时间:2017-11-29 18:43:18

2017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张雪松副教授带领本所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前往王府井天主教堂进行参观交流,中国人民大学校友阎一杰神父为同学们做了精彩的讲解,使同学们了解到王府井天主堂的历史、建筑风格以及清末天主教的重要历史事件等。

1.jpg

王府井天主堂(St Joseph's Church)俗称东堂,又名圣若瑟堂、八面槽教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是耶稣会士在北京城区继宣武门天主堂之后兴建的第二所教堂。
王府井天主堂现存的教堂建筑是一座三层罗马式建筑,在建筑细部的处理上,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整座建筑成功地融合了中西建筑的风格。2000年伴随着王府井大街的改造,北京市政府投资在教堂前兴建了一座广场,从而使王府井天主堂成为王府井步行街的一处景观,而王府井天主堂也因之成为北京最为市民所熟知的一座天主教堂。

微信图片_20171129184710.jpg

王府井天主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由意大利籍利类思和葡萄牙籍安文思两位传教士创建。明末时二人在四川传教,清初被清兵虏至北京,在肃王府当差。顺治十二年(1655),顺治帝赐给他们一所宅院和一块空地(即今址),他们即在空地上建筑一座教堂,即北京城内第二座圣堂(第一座为南堂,即宣武门天主堂),也就是最早的东堂。东堂院内,中间为天主堂,坐东朝西,共约30间,堂顶立十字架3座,中间大,两旁小。堂内有18根圆形砖柱支撑,两侧挂着耶稣受难等多幅油画。堂南、西有教室,东有一院,内有花池、平房、楼房,为神父住处。东堂内曾保存有多幅宫廷画师郎世宁绘的圣像,嘉庆十二年(1807年)失火后废止。1884年重建罗马式大堂,在义和团运动中又被烧毁。1904年用“庚子赔款”重建(法国和爱尔兰两国合建),即今东堂。东堂院内,中间为天主堂,坐东朝西,面阔25米,共约30间,坐落在青石基上,堂顶立十字架3座,中间大,两旁小。堂内有18根圆形砖柱支撑,直径65厘米,柱础为方形,堂内两侧挂着耶稣受难等多幅油画。占地近1万平方米。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介绍过后,阎一杰神父还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解答了同学们在阅读基督宗教文献时遇到的很多问题,并对天主教中国化、宗教世俗化、宗教对话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张雪松副教授同样参与了讨论。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参观东堂收获甚多。

微信图片_20171129184718.jpg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