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洁教授参加“国际儒学论坛:中国文明与伊朗文明对话”学术研讨会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王宇洁教授参加“国际儒学论坛:中国文明与伊朗文明对话”学术研讨会

点击数:1171 更新时间:2017-11-02 11:50:21

2017年10月29日—11月1日,我所专职研究员、哲学院副院长王宇洁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邀请,赴伊朗德黑兰参加国际儒联与伊朗塔巴塔巴伊大学合作举办的“国际儒学论坛:中国文明与伊朗文明对话”学术研讨会。

相关报道见:https://www.sohu.com/a/202006100_198184


国际儒学论坛——德黑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伊朗召开   

2017-11-02 16:13      来源:国际儒学联合会                           

原标题:国际儒学论坛——德黑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伊朗召开

2017年10月30-31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伊朗塔巴塔巴伊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举办的“国际儒学论坛——德黑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伊朗塔巴塔巴伊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张西平,副理事长李文亮、朱汉民,秘书长牛喜平;中国驻伊朗大使馆政治文化事务参赞尹海刚,文化处杜晓青、王晟浩;伊朗塔巴塔巴伊大学校长Hossein Salimi,外国语学院院长Zakiani;阿富汗卡伯尔大学校长出席了会议。来自两国的大学、学术机构、研究院、社会组织以及研究儒学、哲学、历史、文学、国际关系等方面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其中41位学者发表了学术论文,来自伊朗社会各界100多位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塔巴塔巴伊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Zakiani在致辞中热烈欢迎中国学者的到来。他指出,恰逢二十一世纪之始,中国和伊朗共同举办文明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非常重要。伊朗和中国是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两个伟大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希望此次合作举办论坛能够为实现世界和平作出积极努力。

尹海刚在致辞中首先对此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当今世界,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道路、睦邻友好政策、求同存异原则、倡导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等,都可以从儒家思想中找到根源,正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和认可。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为加深两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为中伊关系的长远发展,增添动力。希望两国思想、文化、哲学领域的交流,能够结合新的精神成果,造福两国人民。

李文亮指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梳理两国文明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历史,回顾中国与伊朗的历史交往;总结中国文明与伊朗文明的互学互鉴的历史经验和当代启示,全力推动中伊两国全新的人文格局的建设,为推动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对接奠定思想基础;研究中国文明与伊朗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历史贡献及所蕴含的可供当今国家和全球治理借鉴的思想智慧,为“一带一路”和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做出贡献。

张西平全面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情况,对中国、伊朗两国高校和学术机构的合作概况进行了梳理,对以后两国高校和学术机构加强人文学术交流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宋岘、Gholamreza Aavani等18位学者从宗教、文学、医学、科技、人物、文献、艺术、绘画、商业、游记、民俗、语言及丝绸之路交流史等多方面、多层次系统梳理了中伊两国悠久的交往历史、相互影响及启示。

薛庆国、Shahin Aavani等12位学者深入分析了中国文明与伊朗文明传统核心价值的异同。认为两种文明都有注重精神追求、道德修养、礼仪规范、公正平等,崇尚人性善良、仁爱待人,孝亲敬老,追求真理、向往和平的共同点。从历史的演进中看,伊朗文明具有连续、融合、一元主导、宗教信仰的特点,中国文明具有统一、连续、包容、多元通和、注重世俗的特征。相同之处是相通之处,相异之处也是可以互补之处。认为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只有通过思想层面的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对方。

张践等3位学者研究了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融合的案例及对当代的启示。总结了中国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如何与汉族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历史经验,如何用汉语构建了中国伊斯兰思想体系,为以和平方式化解民族、宗教、社会矛盾,缔造和谐关系提供了经验借鉴。

王学典、Mohammad Reza Elhami等8位学者从儒家的变通智慧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人类命运共同的构架与儒家文化、儒家和谐哲学对社会的指导等方面认真总结了两国思想文化在治国理政方面可以互鉴的若干经验和思考,为治国理政、治世理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考。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中,两国学者充分阐述了中伊两国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充分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所体现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高度评价其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的重要意义;建议通过加强两国思想文化层面的交流互鉴,加快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为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发展奠定民心相通的基础。伊朗智慧与哲学研究所专家沙哈因说,伊朗和中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传承交流互鉴的历史传统有助于深化两国友好关系。宁夏大学教授李伟表示,历史上,中国文明和伊朗文明相互交流借鉴。新时期,中伊文明交融将进一步促进双方发展进程。

此次会议以“中国文明与伊朗文明对话”为主题,中伊两国学者紧紧围绕中国与伊朗文明交流的历史与启示、中伊思想文化比较研究、中国文明与伊朗文明比较研究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次会议是国际儒学联合会近年来推动的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对话活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伊两国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两国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时性。双方学者不但交流了学术,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中伊学者人文交流平台,将会进一步拓展两国人民之间人文交流的范围。

设立“国际儒学论坛”是国际儒学联合会讲好“两个故事”,即讲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讲好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而采取的切实措施。该论坛先后在新加坡、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罗马尼亚、意大利、秘鲁等国成功举办多届,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已成为国际儒学联合会的知名学术品牌。

【本文由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 李唤梅 撰稿】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