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执行所长参加“中国哲学的转型与创新暨纪念石峻教授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我所执行所长参加“中国哲学的转型与创新暨纪念石峻教授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点击数:758 更新时间:2016-12-25 14:04:20

2016年12月24日我所执行所长参加“中国哲学的转型与创新暨纪念石峻教授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相关报道见:http://news.ruc.edu.cn/archives/158349


“中国哲学的转型与创新暨纪念石峻教授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人民大学召开
 

12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的“中国哲学的转型与创新暨纪念石峻教授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石峻(1916~1999)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史家、佛学家、教育家,1938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5年为筹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成立,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会长,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国家首批中国哲学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img_6298

研讨会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是追思石峻教授的学术业绩;二是探讨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与创新。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等学术单位的50多位著名学者陈先达、楼宇烈、张立文、方克立、葛荣晋、许抗生、孙中原、周桂钿、郑万耕、宋志明、姚新中、焦国成、侯才、邢东风、董群、向世陵、王杰、方国根、陆玉林、张风雷、杨庆中、罗安宪、彭永捷、刘兴邦、汤建军、王泽应等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罗安宪主持。

与会专家学者缅怀了当年与石峻教授交往的点滴,对他的学识、人品以及开创性贡献做出了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姚新中表示,石峻教授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创立者,为建国后的中国哲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大师的风范令人高山仰止,他留下的丰厚的精神遗产值得后人认真学习和继承发扬。楼宇烈教授表示,石公是他的恩师,同时也是忘年交的挚友,石公的为人以及对哲学的思考、对知识的广泛追求对他影响很大,石公去世17年了,如今还会时常想起他。方克立教授说,石峻先生是他的授业恩师,他在石公那里受教、受业很多,可以说终身难忘。石公是一个博学、真率、质朴的人。他是教中国哲学最好的老师之一,他上课全局在胸、简繁随宜、深入浅出,非常重视总结中国哲学的理论成就与经验教训。葛荣晋教授谈到,石峻先生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一个是读书,一个是散步,他现在八十岁了,经常思考怎么度过晚年的问题,想起石公就有了榜样了,散散步看看书,这是一种境界。宋志明教授认为纪念石公诞辰一百周年有四大理由:一、石公是一个会讲课的教授。二、石公是爱读书的教授。三、石公是求进步的教授。四、石公是有主见的教授。石公是最早发现日丹诺夫的两军对战模式不适合中国哲学的学者,也是最早讲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学者。

研讨会的另一个主题是探讨当代中国哲学的转型与创新,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观点。陈先达教授认为中国哲学的当代创新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这个背景,不能心存门户之见,应寻求中西马的会通,离开中国的实际讲中国哲学的转型与创新是不可能成功的。张立文教授认为当代中国哲学应总结中国哲学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注意核心话题、人文语境以及经典文本的转变,中国哲学不应该只是照着讲、接着讲,必须自己讲、讲自己。侯才教授表示现代哲学有一种伦理化的倾向,伦理学、道德哲学、价值论在未来将成为整个哲学的重心。中国古代哲学本质上是安身立命之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有丰富的理论资源,当代中国哲学应重视心性论的传统,顺应世界哲学伦理化的趋势并加以现代化的改造。

%e5%93%b2%e5%ad%a6%e8%ae%ba%e5%9d%9b%e5%90%88%e5%bd%b1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