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王宇洁教授、惟善副教授应邀出席首届“全球史视阈中的宗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宗教界动态

我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王宇洁教授、惟善副教授应邀出席首届“全球史视阈中的宗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点击数:2165 更新时间:2016-12-19 16:16:19

2016年12月17—18日,我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王宇洁教授、惟善副教授应邀出席首届“全球史视阈中的宗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中国宗教学会主办,《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与英文季刊《中国宗教研究》(Studies in Chinese Religions)承办的首届“全球史视阈中的宗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2月17—18日在京召开。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研究员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致开幕辞,他指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史逐渐在当代西方史学中异军突起,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与讨论,同时,全球史所提倡的“全球史观”这一宏观视野,即主张用“全球观点”来看待当代问题,也早已超出了史学的范围, 近些年被广泛地运用到政治、军事、外交、气候、环境、移民、性别、宗教、物种传播、文化交流等研究领域。全球史著名学者杰里·本特利(Jerry H. Bentley)在其文章《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中把宗教视为前现代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东半球的陆路和海路是出于商业目的和军事目的开通的,却成了宗教和文化传统传播的重要通道。佛教从其发源地印度传播到伊朗和中亚,后来传播到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基督教沿贸易路线,从巴基斯坦传播到地中海沿岸各地,向东则传播到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印度和中亚部分地区。不久,摩尼教也在大致相同的区域内传播。伊斯兰教的影响更是以惊人的方式,从其发源地阿拉伯半岛,扩展到东起印度尼西亚、西至摩洛哥、南达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地区的欧亚大陆的广阔地带。从7世纪到16世纪,所有这些宗教信仰不断地进行地理扩张,并且吸引了遥远地区的众多热情支持者。全球史视阈中的宗教研究无疑会有力地破除欧洲中心论的一些成见,会给中国的宗教研 有更重要的理论意义,将中国的宗教研究置于全球史观这一宏大的视阈中。

来自国内外30多个研究机构、高校的60多位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其中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前副所长金泽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魏道儒研究员、文物出版社前总编辑葛承雍先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丁方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理论研究所所长张风雷教授、中山大学历史系系主任吴义雄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院长刘成有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吕建福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研究所所长马丽蓉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教授、上海大学全球学研究中心主任郭长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王宇洁教授、清华大学沈卫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雷立柏(Leopold Leeb)教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员黄保罗(Paulos Huang)、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哲学系副主任圣凯副教授、北京大学南亚学系系主任陈明教授、敦煌研究院杨富学研究员、南京大学哲学系杨维中教授、、世界宗教研究所邱永辉研究员、张总研究员、赵法生副研究员、吉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科学战线》副主编尚永琪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加拿大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朋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王丁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王颂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中心夏继果教授、王永平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助理冯国栋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一虹研究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景教研究中心主任朱东华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惟善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外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瞿旭彤副教授、华侨大学海外华人宗教与闽台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景熙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聂静洁副研究员、中山大学张德伟博士、复旦大学张洪彬博士、世界宗教研究所梁恒豪副研究员、李华伟副研究员、陈粟裕博士、王皓月博士、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李海涛副教授、东南大学张佳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郑筱筠副所长主持了研讨会闭幕式。正如《世界宗教研究》副主编、英文季刊《中国宗教研究》执行主编李建欣在学术总结中所指出的:“这次研讨会具有多领域、多学科、多宗教、多主题的特点:与会者来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主要是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哲学、国际政治等;涉及佛教、基督宗教、三夷教(景教、祆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道教等;研讨的主题多样,主要有宗教传播、宗教艺术、宗教人物、经典、宗教运动、宗教史学、宗教学术史、宗教人名、宗教与政治、宗教心理等。既有宏观探讨,又有微观实证,既关注历史,又重视现实。”

他指出:“在全球史的视阈中对宗教的观照,既可以是域外宗教,又可以是本土宗教,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从一开始就不要厚此薄彼。从全球史的视阈对宗教研究进行观照,将是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强有力的学术声援和支持,是对‘一带一路’文化战略的丰富与充实,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正如习近平主席在8月17日‘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所指出的,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

卓新平所长在闭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认为全球史宗教的发展可以从三大时代,或者说三大发展时期来看。最早的第一个时期是公元前8到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思想活跃的时代,也是宗教开始兴起的时代;公元前3世纪这一时期结束的时候,就是希腊化时期,这时开始拥有了全球的视野,世界几大地区的宗教都比较活跃,古希腊有宗教神话的兴起;哲学也开始活跃,柏拉图提出神学的观点。中东地区,这时宗教也开始兴盛。除了希伯来人的犹太教以外,在古波斯出现了琐罗亚斯德教。

第二个时期,欧洲中世纪的千年,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之间。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衰亡,东罗马形成全球史的地域。在罗马帝国时期,全球的观念是比较固定的,因为围绕着地中海有欧洲,有亚洲,有非洲。但是中西文化分开了以后,这种观念就开始断裂,断裂以后就出现问题,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开始崛起。这个事件带了很大的震动,伊斯兰教是革命,西进到了法国,到了西班牙。当时阿拉伯非常的强大,伊斯兰教作为一种精神支撑也是所向披靡。而欧洲自西罗马帝国衰亡以后,一直到文艺复兴,才开始重新崛起。全球史第三大高潮,应该是19世纪开始兴起,一直到现在还在延续。19世纪兴起的标志是鸦片战争,西方基督教,不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教。传教就跟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进行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宗教的嬗变。比如说基督教嬗变出太平天国。基督教作为一个宗教,它现在有所衰落;伊斯兰教在这一时期开始从它的传统中东、亚洲地区,扩散到世界各地,形成今天包括西方社会难民的状况。

我们学界有一种全球史的视阈,而不是单独地研究某一个宗教。结合世界宗教的发展来看,可能看得更透,我们举办首届“全球史视阈中的宗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基本的缘由也在于此,它是有强大的学术思想和精神支撑的,也是今天社会需要我们做的这样一件事情。我们找寻真理,发现这个社会发展的光明的前景,所以今天我们大家都是开拓者,我们也希望今后我们共同努力把全球史视阈的宗教研究做得更好。 

相关报道见:http://iwr.cass.cn/xw/201612/t20161223_21617.htm

 


主席台

(供稿:李建欣;摄影:社科网:编辑李文彬)


更多>> 研究人员
  • 方立天教授

    教授、博导,创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中国哲学。

  • 张风雷教授

    教授、博导,所长。研究方向: 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致力于中国佛教天台宗及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研究。

更多>> 基地期刊
更多>>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