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慧怡:瀚海寻光——英国中世纪宗教与世俗手稿中的海洋(5月27日) - 中国人民大学 -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您的位置:首页 > 会议信息

包慧怡:瀚海寻光——英国中世纪宗教与世俗手稿中的海洋(5月27日)

点击数:5981 更新时间:2022-05-19 04:08:00

时间:2022年5月27日(周五)19:00~21:00

腾讯会议:253-671-504(无密码)

备用号码:991-464-803(无密码)

主讲人:包慧怡 复旦大学英文系 副教授

主持人:姜守诚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教授

评议人:倪  云 北京大学英文系 助理教授

主讲人
包慧怡,1985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中世纪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第十二期邀访学者。研究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文学、中世纪手抄本中的图文互动、文学地图学、世界诗歌。著有英文专著《塑造神圣:“珍珠”诗人与英国中世纪感官文化》、中文专著《中古英语抒情诗的艺术》、学术评论集《缮写室》《青年翻译家的肖像》《沙仑的玫瑰》、诗集《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等。另出版《爱丽尔》等文学与社科译著14种,主编《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导读》《归巢与启程:中澳当代诗选》等。

微信图片_20220518191746.jpg

内容简介

从《旧约》中灭世的“大渊”,到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中作为英雄竞技场的“鲸鱼之路”,到8世纪盎格鲁—撒克逊诗人在《埃克塞特抄本》哀歌中悲悼的冰海;从10世纪拉丁文抄本《怪物之书》中作为海怪回收站的汪洋,到14世纪头韵大师“珍珠诗人”在宗教长诗《坚忍》中描述的液体地狱,再到晚期中古英语抒情诗中阻隔恋人音信的瀚海——海洋是古代神话中神灵争夺世界统辖权的战场,是中世纪末世论叙事中吞噬一切的深渊,也是反射人类秉性的一面明镜。中世纪人对海洋的描摹也从未停止,有时用文字,有时用地图,神学与政治在海图中对峙,想象与现实在空白处杂糅,共同书写着人类不断变化的空间记忆与海洋经验。

微信图片_20220518191737.jpg

更多>> 研究人员
更多>> 基地期刊